一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486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菌剂为按重量份数比为1-4∶1-4∶1-4∶1-4的毛霉、小克银汉、镰刀菌和产黄青霉,余量为含有浓度为PAHs的真菌培养液。制备:将上述菌种在含有浓度为50-200mg/L的PAHs的真菌培养液中培养,而后将其接种在培养载体上培养,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菌剂是由引进菌组成,对环境条件要求不苛刻。对温度、氧气量上也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同时使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菌剂降解PAHs类污染土壤的降解率达到65.35%-66.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的说是。
技术介绍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 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它通常是指一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以线状、角状或簇状排列的 稠环型化合物,具有熔点和沸点较高、疏水性强、蒸汽压小、正辛醇_水分配系数高等特性。 PAHs是重要的全球性污染物,是美国环保局制定的129种优先污染物中的一类(MCVEETY BD et al,1988)。 环境中PAHs绝大多数积累于土壤中(Wild SR et al, 1995),在适宜的情况下它 们可能迁移到其他环境介质中,扩大污染范围并改变暴露途径。农田中的PAHs多由污灌所 致,它可以通过农作物以生物链的形式传递,将其积累于人体内,造成人体的损伤。所以多 环芳烃农田污染土壤修复,尤其是强化长期污染土壤的修复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治理的相关研究有较多报道(丁克强等,(2001. 土壤,4 期169-178页)2001 ;Hwangs et al, 2002 ;Chang BV et al, 2002) , 土壤微生物的降解是 去除PAHs的主要途径。通过表面和亚表面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降解是土壤多相系统中去除 PAHs的主要过程,经过适应诱导,土壤中有多种微生物可以利用PAHs作为碳源和能源或利 用其它的物质作为共代谢底物进行多环芳烃的降解、矿化(巩宗强等,(2000.生态学杂志, 19(6) :40-45.))。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在环境治理方面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其中对微生物菌 剂降解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集中在微生物菌剂技术本身的研究,然而微 生物菌剂所采用的菌种对多环芳烃降解效果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筛选出好的菌种 能够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提供良好的条件,是微生物菌剂制备的基础。以往的微 生物菌种多以土著菌为主(宋志文等,(微生物学杂志20(4) :30-31,41. )2000 ;MeriemB et al, 1994),引进菌的利用少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菌剂菌剂为按重量份数比为l-4 : l-4 : l-4 : l-4的毛霉、小克银汉、镰刀菌和产黄青霉,余量为含有浓度为50-200mg/L的PAHs的真菌培 养液。所述真菌培养液按重量百分比计为蔗糖0. 05-0. 2%、酵母膏0. 03-0. 06%、 NaCl 0. 01-0. 02%、琴03 0 . 08-0. 15%、KH2P04 0 . 05-0 . 2% 、 MgS04 7H20 0. 01-0. 04% ,余量为 水分;pH5. 5 6. 0。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1)混合真菌菌悬液的制备将按重量份数为1-4 : 1-4 : 1-4 : 1-4的毛霉、小克银汉、镰刀菌和产黄青霉培养在培养液中,取重量百分比为2-10%的混合真菌菌悬液接种于盛有培养液的器皿中封口,在25-2『C恒温振 荡培养3-6天;而后取出部分培养液,再补加相同量的培养液继续于恒温培养3-6天,待用;2) 培养载体将5-10Kg的农作物副产物搅拌均匀于7-10L的Ca(0H)2中,放置过夜,待用;3) 菌剂的配制将步骤1)所得5-10%的混合真菌菌悬液加入到步骤2)的培养载体中,调 节使其含水量为60% _70%,室温培养7-10天,即为菌剂。 所述真菌培养液按重量百分比计为蔗糖0. 05-0. 2 %、酵母膏0. 03-0. 06 %、 NaCl 0. 01-0. 02%、 NH4N03 0 . 08-0. 15%、 KH2P04 0 . 05-0 . 2%、 MgS04 7H20 0. 01-0. 04%, 余量为水分、pH5. 5 6. 0。所述培养液为含有浓度为50-200mg/L的PAHs的真菌培养液。 所述农作物副产物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玉米芯80. 0-60. 0%、稻糠10. 0-20. 0%、豆饼粉 3.0-4.0%、石膏(CaS04)0 . 05-1. 00%、 (NH4)2HP04 0 . 05-0. 10%、生石灰(Ca0)0. 8-1. 5%、 MgS04 *7H20 0. 05-0. 10X,余量为水分,pH5. 5 6. 0。所述玉米芯、稻糠和豆饼粉为经粉碎 成O. 2-0. 6cm直径颗粒。所述取出的培养液的量可为培养液体积的1/5-1/3,振荡培养的频 率为110-140r/min。 使用方法将所述菌剂按耕层土壤重的0. 1 % -0. 2 % ,投加到PAHs污染土壤中,处 理42-70天。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经济环保,现有修复PAHs化合物污染土壤的技术,通常采用物理化学技术其投资将巨大,同时可能导致二次污染,危害生态系统。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其耗资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具有持续净化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本专利技术的菌剂是通过相对高浓度的PAHs类化合物和无机盐营养进行驯化、筛选而来,其生长、繁殖能力及适应性较强,并能保证在环境中有较高的生物量。 3.本专利技术的菌剂是由引进菌组成,对环境条件要求不苛刻。对温度、氧气量上也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同时使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4.降解率高,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菌剂降解PAHs类污染土壤的降解率达到 65. 35% -66. 0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菌剂为毛霉(Mucor sp.)、小克银汉(Cunninghamella sp.)、镰刀菌(Fusarium sp.)和产黄青霉(Penicilli咖chrysogenum)(菌种购自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菌种 库)组成,其重量份数为l :1:2: 2,余量为含有浓度为100mg/L的PAHs的真菌培养 液。 所述,真菌培养液按重量百分比计为蔗糖O. 1%、酵母膏0.05%、 NaCl 0.01%、 NH4N03 0. 1%、KH2P04 0. 1 %、 MgS04 7H20 0. 02%、余量为99. 62%为水分,p朋.0。 所述真菌培养液灭菌在0. IMpa湿热灭菌30分钟,待冷却后加入浓度为100mg/L 的PAHs (其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沈阳有限公司)。 菌剂制备 i)混合真菌菌悬液的制备将按重量份数为i :1:2: 2的毛霉、小克银汉、 镰刀菌和产黄青霉培养在培养液中,取重量百分比为10%的混合真菌菌悬液接种于盛有 250ml盛有100ml培养液的三角瓶中封口 , 25。C恒温箱振荡培养5天,振荡培养的频率为 130r/min ; 而后取出部分培养液,再补加相同量的培养液继续于25t:恒温箱中培养5天,待 用;所述取出的培养液的量可为培养液体积的1/3。 2)培养载体将5kg的农作物副产物搅拌均匀于9L的Ca (OH) 2中,放置过夜,将过 夜后的培养载体装入耐高压聚乙烯袋中,每袋lkg,O. lMPa间歇灭菌二次,每次60min,冷却 后待用;其中9L的Ca(0H)2为77g CaO溶于9L水中。 3)菌剂的配制将步骤1)所得10%的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菌剂,其特征在于:菌剂为按重量份数比为1-4∶1-4∶1-4∶1-4的毛霉、小克银汉、镰刀菌和产黄青霉,余量为含有浓度为50-200mg/L的PAHs的真菌培养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菌剂,其特征在于菌剂为按重量份数比为1-4∶1-4∶1-4∶1-4的毛霉、小克银汉、镰刀菌和产黄青霉,余量为含有浓度为50-200mg/L的PAHs的真菌培养液。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培养液按重量百分比计为蔗糖0. 05-0. 2%、酵母膏0. 03-0. 06%、 NaCl 0. 01-0. 02%、 NH4N030. 08-0. 15%、KH2P04 0 . 05-0 . 2%、MgS04 7H200. 01-0. 04%,余量为水分;pH5. 5 6. 0。3. —种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混合真菌菌悬液的制备将按重量份数为l-4 : l-4 : l-4 : l-4的毛霉、小克银汉、镰刀菌和产黄青霉培养在培养液中,取重量百分比为2-10%的混合真菌菌悬液接种于盛有培养液的器皿中封口,在25-28°。恒温振荡培养3-6天;而后取出部分培养液,再补加相同量的培养液继续于恒温培养3-6天,待用;2) 培养载体将农作物副产物加入到Ca(0H)2中搅拌均匀,放置过夜,待用;3) 菌剂的配制将步骤1)所得5-10%的混合真菌菌悬液加入到步骤2)的培养载体中,调节使其含水量为60 % -70 % ,室温培养7-10天,即为菌剂。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培养液按重量百分比计为蔗糖0. 0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台培东刘宛许华夏鞠京丽姚德明付莎莎冯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