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增强带的生产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增强带生产方法及增强带生产线。
技术介绍
1、为了提高输送管道的力学性能,通常需要利用缠绕机将钢帘带、钢纤带、纤维带等增强材料缠绕至塑料芯管上形成复合管道。其中,为了保证较好的增强效果和与塑料芯管的复合效果,用于此类复合管道生产的增强带通常包括多股增强丝材(如钢帘线、钢纤、钢丝)及包覆于其上的塑料,并形成为扁平的带状,以便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被热复合至塑料芯管的外周面上。相关缠绕机及复合管道的生产方法请见申请人此前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cn115302749a、cn117863532a等。
2、增强带的质量对应用其的复合管道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避免制得的增强带中存在气泡缺陷,并加强增强带中增强丝材与塑料的结合密实度,中国技术专利cn210850960u提供了一种增强带生产线及制带模具,该制带模具设有真空腔和复合腔,增强丝材经分梳丝和加热处理后依次穿过该真空腔和复合腔运行,进而在复合腔内与熔融塑料复合,形成增强带。在此过程中,增强丝材需要穿过制带模具的芯模小孔而穿入真空腔和复合腔,并在该复合腔内与与熔融塑料复合,这容易导致如下问题:
3、(1)对于海洋用管等具有防腐要求的应用场景中,增强丝材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如钢帘线外周具有镀锌材料,以厚镀锌层钢帘线作为增强丝材。由于在穿过芯模小孔运行时镀锌层容易脱落,生产一段时间后,脱落的镀锌材料不仅容易堵塞芯模小孔,甚至造成运行卡滞,其还会影响增强丝材与熔融塑料之间的复合
4、(2)由于生产速度很快(运行速度可达20-30m/min),这在长期运行后将造成芯模小孔磨损,进而因熔融塑料的挤压而导致复合时增强丝材之间的间距不均匀,不利于保证增强带的产品质量。
5、(3)在复合腔内进行复合对增强丝材的张力和复合工艺条件(如温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容易发生堵料,需要频繁地对制带模具进行清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部分问题,提供一种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和增强带生产方法,该辊压成型方法和增强带生产方法采用全新的成型和生产工艺,能够避免增强丝材穿过芯模小孔和模内复合导致的各种问题,保证增强带的产品质量和较高的生产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分丝处理步骤,将多股增强丝材分丝处理成并排运行的多列;
4、s2.丝材加热步骤,将并排运行的多列所述增强丝材加热;
5、s3.使得加热后的多列所述增强丝材由上向下运行,并在并排运行的多列所述增强丝材两侧分别挤出熔融塑料片材;
6、s4.辊压成型步骤,利用至少一组辊压复合辊组辊压所述熔融塑料片材,使得并排运行的多列所述增强丝材与其两侧的所述熔融塑料片材粘接为一体以辊压形成增强带。
7、优选地,在步骤s3中,利用片材挤出系统在并排运行的多列所述增强丝材两侧分别挤出所述熔融塑料片材,其中,所述片材挤出系统的挤出模具位于所述辊压复合辊组的上方。
8、优选地,所述辊压复合辊组包括彼此间隔地成对布置的辊子,成对布置的所述辊子之间限定形成有辊压间隙,在步骤s4中,由上向下运行的所述增强丝材和分别在其两侧挤出的所述熔融塑料片材进入该辊压间隙,以辊压形成所述增强带。
9、优选地,在步骤s4中,利用沿由上而下方向布置的多组所述辊压复合辊组辊压所述熔融塑料片材以形成所述增强带,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辊压复合辊组形成的所述辊压间隙大于或等于位于下方的所述辊压复合辊组形成的所述辊压间隙。
10、优选地,在步骤s4中,至少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辊压复合辊组中的所述辊子被驱动为转动。
11、优选地,在步骤s4中,在相邻所述辊压复合辊组之间的部分向所述熔融塑料片材吹风冷却。
12、优选地,成对布置的所述辊子彼此水平间隔布置,且各自的辊轴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步骤s4中,所述增强丝材竖向向下进入所述辊压间隙。
13、优选地,在步骤s3中,利用丝材保温装置对所述增强丝材保温。
14、优选地,所述丝材保温装置限定有沿所述增强丝材的运行方向延伸的保温通道,且该保温通道在朝向所述辊压复合辊组的一端渐扩延伸,以在临近所述辊压复合辊组的位置形成热温区域。
15、优选地,所述热温区域内设有梳丝装置,在步骤s3中,所述增强丝材穿过该梳丝装置的梳齿间隙延伸。
16、优选地,在步骤s1之前或在步骤s1中,所述增强丝材绕过转向辊延伸,以在进入所述辊压复合辊组之前提升运行高度,并且/或者,在步骤s4之后,辊压成型的增强带绕过转向辊延伸,以在从所述辊压复合辊组输出之后改变增强带的运行方向。
1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增强带生产方法,包括:
18、s100.放卷多股增强丝材;
19、s200.利用上述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形成所述增强带;
20、s300.冷却定型步骤,使得辊压成型的所述增强带冷却定型;以及,
21、s400.牵引收整步骤,使得辊压成型的所述增强带成卷。
22、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增强带生产线,包括立式辊压成型增强带的设备,该设备设置为能够执行上述辊压成型方法。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向并排运行的多列增强丝材两侧分别挤出熔融塑料片材,并采用至少一组辊压复合辊组辊压该熔融塑料片材而使其与增强丝材复合粘接为一体,以使得增强带辊压成型,具有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的成型工艺。由于增强丝材无需穿过芯模小孔运行且摒弃了模内复合的传统成型工艺,因而可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问题。尤其是,本专利技术的辊压成型方法使得增强丝材在与熔融塑料片材复合的位置由上向下运行,并采用辊压复合辊组在两侧辊压熔融塑料片材而实现复合,易于控制增强丝材的张力并挤出适于复合的熔融塑料片材,不仅显著降低了对复合工艺条件的要求,还便于保证制得的增强带的产品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利用片材挤出系统(70)在并排运行的多列所述增强丝材(100)两侧分别挤出所述熔融塑料片材(200),其中,所述片材挤出系统(70)的挤出模具(703)位于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包括彼此间隔地成对布置的辊子(671),成对布置的所述辊子(671)之间限定形成有辊压间隙,在步骤S4中,由上向下运行的所述增强丝材(100)和分别在其两侧挤出的所述熔融塑料片材(200)进入该辊压间隙,以辊压形成所述增强带(3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利用沿由上而下方向布置的多组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辊压所述熔融塑料片材(200)以形成所述增强带(300),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形成的所述辊压间隙大于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至少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中的所述辊子(671)被驱动为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在相邻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之间的部分向所述熔融塑料片材(200)吹风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对布置的所述辊子(671)彼此水平间隔布置,且各自的辊轴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步骤S4中,所述增强丝材(100)竖向向下进入所述辊压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利用丝材保温装置(65)对所述增强丝材(100)保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材保温装置(65)限定有沿所述增强丝材(100)的运行方向延伸的保温通道(65a),且该保温通道(65a)在朝向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的一端渐扩延伸,以在临近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的位置形成热温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温区域内设有梳丝装置(66),在步骤S3中,所述增强丝材(100)穿过该梳丝装置(66)的梳齿间隙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12.一种增强带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3.一种增强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辊压成型增强带的设备,该设备设置为能够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辊压成型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利用片材挤出系统(70)在并排运行的多列所述增强丝材(100)两侧分别挤出所述熔融塑料片材(200),其中,所述片材挤出系统(70)的挤出模具(703)位于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包括彼此间隔地成对布置的辊子(671),成对布置的所述辊子(671)之间限定形成有辊压间隙,在步骤s4中,由上向下运行的所述增强丝材(100)和分别在其两侧挤出的所述熔融塑料片材(200)进入该辊压间隙,以辊压形成所述增强带(3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利用沿由上而下方向布置的多组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辊压所述熔融塑料片材(200)以形成所述增强带(300),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形成的所述辊压间隙大于或等于位于下方的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形成的所述辊压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带的辊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至少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辊压复合辊组(67a,67b,67c)中的所述辊子(671)被驱动为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蒯一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石东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