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应用于MRI分子影像学及分子治疗研究的材料。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二十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它利用人体中的H质子(Proton)在强磁场内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经过空间编码技术,将以电磁形式放出的核磁共振信号接收转换,通过计算机形成高质量的图像。MRI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和无放射损伤等优点,已成为最重要的诊断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用MRI造影剂可以增强组织之间信号差异,显示微小病灶和与正常结构相仿的病灶。这些造影剂具有较强的顺磁性,与组织中的质子接触后,影响这些质子的T1(自旋—晶格)和T2(自旋—自旋)弛豫时间(relaxation time),间接地改变质子所形成的信号强度,增加组织间的信号对比噪声比,来实现造影的目的。金属钆离子有9个不对称电子,具有较大的磁距和较短的电子自旋驰豫时间,是顺磁性很强的金属离子,同时钆离子有9个能与水质子结合的配位或接触点,是良好的顺磁性物质。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顺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钆掺杂纳米复合材料,含有氧化硅和钆,钆和氧化硅的摩尔比为0.01~0.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郭刚军,曾木圣,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