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支护,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层分序锚固大变形锚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隧道围岩变形和稳定性控制始终是地下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严峻挑战,传统的地下工程支护方法往往采用静态支护结构,如锚杆、锚索等。然而,这些支护结构难以根据隧道围岩变形的阶段性特点进行调整,容易导致支护效果不佳或支护能力过剩。目前,针对地下工程支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传统地下工程支护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地下工程支护方法主要包括锚杆、锚索、钢架等,其支护能力难以根据围岩变形情况进行调整,对围岩的持续变形和动态变化反应能力有限;
3、(2)智能化支护技术的发展: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开发智能化的地下工程支护系统,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围岩变形的实时监测;
4、(3)锚杆技术的改进:针对传统锚杆支护存在的问题,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如可调节长度的锚杆、具有变形能力的锚杆等,但这些方案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克服传统地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层分序锚固大变形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分序锚固大变形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浆单元(3)包括一对第一止浆塞(3-2),一对所述第一止浆塞(3-2)分别与相邻的两所述中空锚杆(1)一一相连接,所述第一止浆塞(3-2)内开设有第一空腔(3-3),所述第一空腔(3-3)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喷浆装置(3-1),且所述第一空腔(3-3)内填充设置有所述AB植筋胶的A剂,一对所述第一止浆塞(3-2)之间连接有第一注浆钢筋(3-4),所述第一注浆钢筋(3-4)中开设有第一注浆通道(3-5),所述第一注浆通道(3-5)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分序锚固大变形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分序锚固大变形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浆单元(3)包括一对第一止浆塞(3-2),一对所述第一止浆塞(3-2)分别与相邻的两所述中空锚杆(1)一一相连接,所述第一止浆塞(3-2)内开设有第一空腔(3-3),所述第一空腔(3-3)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喷浆装置(3-1),且所述第一空腔(3-3)内填充设置有所述ab植筋胶的a剂,一对所述第一止浆塞(3-2)之间连接有第一注浆钢筋(3-4),所述第一注浆钢筋(3-4)中开设有第一注浆通道(3-5),所述第一注浆通道(3-5)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一空腔(3-3)相连通,所述第一注浆通道(3-5)内填充有所述ab植筋胶的b剂,所述第一注浆钢筋(3-4)外包覆有与所述第一注浆通道(3-5)相连通的第一喷浆罩(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层分序锚固大变形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3-3)与所述第一注浆通道(3-5)相连通的节点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层分序锚固大变形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浆单元(4)包括第二止浆塞(4-2),所述第二止浆塞(4-2)与所述中空锚杆(1)相连接,所述第二止浆塞(4-2)内开设有第二空腔(4-3),所述第二空腔(4-3)内设置有所述第二喷浆装置(4-1),且所述第二空腔(4-3)内填充设置有所述ab植筋胶的a剂,所述第二止浆塞(4-2)连接有第二注浆钢筋(4-4),所述第二注浆钢筋(4-4)中开设有第二注浆通道(4-5),所述第二注浆通道(4-5)与所述第二空腔(4-3)相连通,所述第二注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吴培楠,谷邱鑫,黄凯,时林坡,王红英,韩贵雷,杨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