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方法。
技术介绍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1984年首次在我国苏南地区爆发的一种兔的烈性传染病。主 要危害青年和成年兔,死亡率高达90%以上,而对2月龄以下的幼年兔不致病。该病的病理 变化以全身各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尤其以气管、肺、肝、肾最为明显。该病流行期间,在疫 区兔场使用各类抗菌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均未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在疫区采 集、分离、鉴定、选育得到了一株免疫原性良好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CD85—2株,用于灭活疫 苗的生产,在四川地区使用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的出血性败血症。引起家兔出血 性败血症死亡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是A型,目前全国各厂家生产预防该病的疫苗较 多,使用菌株差异很大。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鉴定、保管、供应的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 氏杆菌C『17作生产用菌种,实践证明该菌种的免疫原性良好。然而根据现有疫苗的制备方 式,将病毒毒株或者菌株灭活后制备而成的疫苗,常常存在生物安全性差、副反应大、产品 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目前世界上很多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将兔病毒性出血症毒株CD↓[85-2]接种于家兔,采集接种后24-96小时以内死亡家兔的心、肝、脾、肺或肾,并剔除心、肝、脾、肺或肾上的结缔组织;b.将剔除结缔组织的死亡家兔的心、肝、脾、肺或肾捣碎、过滤后配成乳剂,并对该乳剂进行灭活;c.将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菌株进行复活,再将复活后的菌株进行增殖培养,将培养得到的含有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菌液进行灭活;d.将步骤c得到的灭活后的菌液与佐剂进行混合,静止,得到含有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 ...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制备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将兔病毒性出血症毒株CD85-2接种于家兔,采集接种后24-96小时以内死亡家兔的心、肝、脾、肺或肾,并剔除心、肝、脾、肺或肾上的结缔组织;b.将剔除结缔组织的死亡家兔的心、肝、脾、肺或肾捣碎、过滤后配成乳剂,并对该乳剂进行灭活;c.将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菌株进行复活,再将复活后的菌株进行增殖培养,将培养得到的含有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菌液进行灭活;d.将步骤c得到的灭活后的菌液与佐剂进行混合,静止,得到含有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的菌液;e.将步骤b得到的灭活乳剂和步骤d得到的含有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的菌液混合,得到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优选地,在所述的步骤d和步骤e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的含有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的菌液进行浓缩,使得该菌液中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的浓度为浓缩前的1.5倍。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步骤d或步骤e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向步骤d得到的含有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的菌液或步骤e得到的混合菌液 中添加防腐剂,该防腐剂优选为硫柳汞。3.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e得到的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 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中含有0. 05-0. 07g/头份的捣碎家兔的心、肝、脾、肺或肾和50-103亿个 菌/头份的兔源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a为将兔病毒性出血症 毒株CD8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咏红,龚文波,孙勇,何信群,吕品,王珍芹,刘平,严石,
申请(专利权)人: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