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1264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热交换器;汽包,所述汽包包括连接有给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和出汽管的外壳、入水端与给水管相连通且出水端与出水管相连通的出水降温管,和设置在外壳内用于分离从回流管返回到外壳内的水和蒸汽的汽水分离装置;和设置在出水管上的循环泵,其中出水降温管的出水端与循环泵进水侧的出水管相连。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能够降低汽包的出水的温度,避免了循环冷却水在循环泵处汽化,减小了循环系统内的压力波动,同时降低了对循环泵的损害和不利影响。此外,能够迅速有效地将蒸汽和水分离,避免了蒸汽进入汽包下部的循环水中,而且避免了排出蒸汽时将锅炉水带出汽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在冶金工业领域,余热锅炉用于回收从冶金炉(例如熔炼炉)排出的高温烟气的 热量,从冶金炉排出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在余热锅炉经过热交换,其中的热量被回 收。汽包是余热锅炉循环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向余热锅炉炉体供给冷却水、接收回流的蒸汽 水混合物并且将蒸汽排出,汽包内的水循环使用。 在利用强制循环系统的余热锅炉中通常用循环泵将汽包内的水供给到余热锅炉 炉体。然而,经过热交换的水部分蒸发,需要从外部水源向汽包内供给冷水,供给的冷水无 法迅速地与汽包内的温度较高的水均匀地混合,特别是从出水管排出的水仍然温度较高, 由此在循环泵处温度较高的水会发生汽化,造成循环系统内的压力波动,影响了向余热锅 炉炉体给水的效果,而且对循环泵会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能够降低出水温度、避免冷却水在循环泵处汽化的汽包的余热锅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热交换器;汽包,所述汽包包括外壳、出水降温管和汽水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外壳上分别连接有给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和出汽管,所述出水降温管的入水端与给水管相连通且出水端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入水侧相连且所述回流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侧相连,所述汽水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用于分离从所述回流管返回到所述外壳内的水和蒸汽;和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的循环泵,其中所述出水降温管的出水端与循环泵进水侧的出水管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炉体由膜式壁构成,且所述炉体本身构成所述热交换器。 所述炉体包括上升段烟道,所述上升烟道的下端适于与冶金炉的出烟口相连; 过渡段烟道,该过渡段烟道包括上升部和下降部,上升部的顶端与下降部的顶端相连,且上 升部的下端与上升段烟道的顶端相连;下降段烟道,所述下降段烟道的顶端与下降部的下 端相连;和对流段烟道,该对流段烟道的进烟口与下降烟道的下端相连且对流段烟道的出 烟端形成有出烟口。 所述出水降温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出水降温管的出水端从外壳内伸入 所述出水管内,且所述出水管内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汽包进一步包括给水分布管,所述给水分布管设置在外壳内且所述给水分布管的入水端与给水管相连,其中所述出水降温管的入水端与给水分布管相连通。 所述汽水分离装置包括一次汽水分离装置,所述一次汽水分离装置在所述外壳内设置在所述回流管处,用于将通过回流管返回外壳内的水和蒸汽分离;和二次汽水分离4装置,所述二次汽水分离装置在所述外壳内设置在所述出汽管处,用于在通过出汽管排出 蒸汽之前分离出蒸汽中的水。 所述汽包进一步包括连续排污管,所述连续排污管从外壳内延伸到外壳外部用 于排出外壳内的水表面上的漂浮污物;和定期排污管,所述定期排污管设置在外壳的内底 部且通向外壳外部用于排出外壳底部的沉淀污物。 所述汽包进一步包括紧急排水管,所述紧急排水管设置在外壳上并与外壳内连 通,所述紧急排水管在外壳内的开口高于外壳内的上限水位。 所述汽包进一步包括水位挡板,所述水位挡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以便在外壳内 隔离出水位检测空间;和水位计,所述水位计设置在外壳外部且与所述水位检测空间相连通。 所述汽包进一步包括加药管,所述加药管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用于向外壳内添加 药剂;和加热蒸汽管,所述加热蒸汽管设置在外壳上用于在煮包阶段向汽包内供给蒸汽以 便加热汽包内的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之一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汽包的出水降温管可以将外部水源供给的冷却水直接送 到出水管处,从而降低了出水的温度,避免了冷却水在循环泵处汽化,减小或消除了循环系 统内冷却水的压力波动,同时降低了对循环泵的损害和不利影响。 此外,通过设置汽水分离装置,能够迅速有效地将蒸汽和水分离,避免了蒸汽进入 汽包下部的锅炉水中,且避免了排出蒸汽时将水带出汽包。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炉体有膜式壁构成,从而炉体本身能够用作热交换器,不 但炉体重量轻,而且了冷却效果好,热量回收效率高,炉体内的结灰轻。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炉体包括上升段烟道,烟气在上升过程中,其中的灰尘能 够依靠重量落到冶金炉,例如熔炼炉内,从而降低了烟气中的灰尘,炉体还包括过渡段烟道 和下降段烟道及对流段烟道,因此进一步延长了烟气在炉体内运行的时间,提高了回收烟 气中的热量的效率。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汽包设置了两个汽水分离装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汽水分 离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汽包设置了连续排污管和定期排污管,能够有效地排出 漂浮到水面上漂浮污物和沉淀到外壳内底部的沉淀污物。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汽包设置了紧急排水管,能够有效地避免汽包内的水超 过上限水位。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汽包内设置水位挡板,能够避免水位计的指数受到汽包 内的水位波动的影响,从而使得水位的检测更加准确。 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余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余热锅炉的汽包的结构示意 图3是图1所示余热锅炉的汽包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汽包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构成炉体的膜式壁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构成炉体的膜式壁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构成炉体的膜式壁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禾口 图8是构成炉体的膜式壁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余热锅炉包括炉体100,汽包200和循环泵300。 炉体100上具有用于交换烟气内的热量的热交换器。为了更好地进行热交换,提 高热交换效率,减小炉体100的重量,炉体100由膜式壁构成,从而炉体100本身构成了热 交换器。另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炉体100的内壁上可以设有耐火材料。 构成炉体100的膜式壁可以是膜式水冷壁。所谓膜式壁,就是由金属管(例如钢 管)构成的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图5示出的示例中,膜式壁由钢管104和金属 板(例如钢板)105间隔焊接而成。相邻的钢管104通过钢板105连接起来,钢管104内可 以通冷却水,从而构成膜式水冷壁。在图6示出的示例中,膜式壁由钢管104直接相互焊接 而成。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钢管104与金属棒120间隔焊接而成,相邻的钢管104通过金 属棒120相互连接。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膜式壁是钢管104与金属板121(例如钢板)相 互焊接而成的,钢管104间隔开地焊接到钢板121上,与图105所示示例不同的是,多个钢 管104分别焊接到钢板121的表面上。 构成膜式壁的钢管104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循环管路,其内可以充有循环水,从 而膜式壁形成为膜式水冷壁。在图5、7和8所示的示例中,钢板105,金属棒120和钢板121 起到连接的作用,并增加强度,使膜式壁不易发生变形。当然,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热交换器;汽包,所述汽包包括外壳、出水降温管和汽水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外壳上分别连接有给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和出汽管,所述出水降温管的入水端与给水管相连通且出水端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入水侧相连且所述回流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侧相连,所述汽水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用于分离从所述回流管返回到所述外壳内的水和蒸汽;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其中所述出水降温管的出水端与循环泵进水侧的出水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热交换器;汽包,所述汽包包括外壳、出水降温管和汽水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外壳上分别连接有给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和出汽管,所述出水降温管的入水端与给水管相连通且出水端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入水侧相连且所述回流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侧相连,所述汽水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用于分离从所述回流管返回到所述外壳内的水和蒸汽;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其中所述出水降温管的出水端与循环泵进水侧的出水管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膜式壁构成,且所述炉体 本身构成所述热交换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 上升段烟道,所述上升烟道的下端适于与冶金炉的出烟口相连;过渡段烟道,该过渡段烟道包括上升部和下降部,上升部的顶端与下降部的顶端相连, 且上升部的下端与上升段烟道的顶端相连;下降段烟道,所述下降段烟道的顶端与下降部的下端相连;禾口对流段烟道,该对流段烟道的进烟口与下降烟道的下端相连且对流段烟道的出烟端形 成有出烟口。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降温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其中所述出水降温管的出水端从外壳内伸入所述出水管内,且所述出水管内设置有过滤 网。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进一步包括给水分布管,所 述给水分布管设置在外壳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岗陈逢胜徐建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