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式内覆不锈钢双金属螺旋复合管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095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开放式内覆不锈钢双金属螺旋复合管成型装置,主要由成型模(1)和成型角调节器(2)组成,其中支撑架(11)与支座(19)固接成为成型模(1)的支撑结构,滚轴(12)通过滚轴轴承(13)安装在支撑架(11)之间,在内支撑套筒(17)的外圆面上套装设置有滚珠(12)的滚珠支撑套筒(16),在其上有沿周向按螺旋线均匀分布的滚珠(15),并与成型管件(30)的内圆面接触,采用金属带材料(31)在滚珠(15)与滚轴(12)之间进行螺旋卷制成型方式制成成型管件(30),通过成型角调节器(2)进行成型模(1)成型角的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成型各种壁厚的管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维护和修理简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螺旋管的成型制造设备,尤其涉及双金属螺旋复合管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生产双金属复合管的方法,主要有机械胀接成形、爆炸成形以及液压 胀合成形法。机械胀接成形是通过滚胀心轴回转挤压实现复合管的内管塑性变形、外管弹 性变形,从而复合管的外管对内管产生残余应力,以达到复合管外管内壁与复合管内管外 壁的紧密贴合。这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生产效率不高,加之滚胀压力不均,难于进行理论 分析,胀接质量主要依靠经验来保证;制造中两管之间贴合力不足时往往需要多次滚胀,这 样易造成衬里的减薄、开裂或抗腐蚀能力的下降。爆炸成型法是靠炸药爆炸产生冲击波使 内管与外管复合成形。该方法主要缺点是对于较长的复合管炸药量很难准确确定,具有一 定危险性,加工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液压胀形法是将内外管套装在一 起,对管内加压,随着管内压力升高,内层管由弹性变形状态进入塑性变形状态,并贴紧外 管。当管内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外管发生弹性变形,两管紧密贴合在一起,当内管压力卸除 后,如外层管弹性回复能力大于内层管的弹性回复能力,则内外管紧密贴合。相对前两种方 法,液压胀形生产复合管由于内管没有反复的碾压过程,因而内管内表面无加工硬化观象, 减薄效应也不明显;又由于在胀合时,内管所受到的液压是均匀分布的,且大小容易控制, 能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其生产过程所需的时间较短,生产效率较高。但液压 胀形存在的一个技术难点是如何解决两端口液压的密封问题;同时,由于液压胀形法是在 常温下进行的,只有内管发生少量塑性变形,外管只发生弹性变形,界面结合为机械结合, 结合强度不理想。另外,机械胀接成形、爆炸成形以及液压胀合成形法它们所使用的设备均 比较庞大,占地较广,且只能生产固定尺寸的复合管道,其生产的管道长一般为3 6米,不 能进行连续生产,极大的限制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它们所使用的材料一般为无缝钢管或 钢板,成本较高。 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制造双金属复合管的成型加工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
技术介绍
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既能精确保证加 工质量,又能进行连续生产,而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用于制造双金属螺旋复合管的开 放式成型加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种开放式双金属螺旋复合管成型装置,主要由成型模(1)和成型角调节器(2) 组成,其中成型模(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架(ll),支撑架(11)通过螺栓与支座(19) 固定连接在一起,共同构成成型模(1)的支撑结构,支座(19)由两块T形侧板(191)和一 块十字型底板(192)构成,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金属带料(31)入口A设置在T形侧板(191) 的左下空隙处,成型管件(30)的出口 B设置在成型模(1)的右端,滚轴(12)通过滚轴轴承3(13)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架(11)之间,滚轴轴承(13)通过阶梯螺杆(14)与支撑架(11)连接,成型模(1)左端的支撑架(1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端盖(18),内支撑套筒(17)的一端与端盖(18)的突台(181)过盈配合连接为一体,在内支撑套筒(17)的外圆面上套装设置有滚珠(12)的滚珠支撑套筒(16),并用销钉与内支撑套筒(17)固连在一起,并且滚珠支撑套筒(16)上的滚珠(15)与成型管件(30)的内圆面接触,滚珠支撑套筒(16)和内支撑套筒(17)对应开设一个焊枪入孔(100);转盘(21)通过螺栓和十字型底板(192)与成型模(1)相互固接,成型模(1)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成型角调节器(2)来调整成型角; 在成型模(1)中,沿周向每隔一定角度安装一根滚轴(12),其轴心都分布在同一个圆周(20)上,滚轴(12)的两端都安装有滚轴轴承,使得滚轴可以自由的滚动; 在滚轴轴承(13)与支撑架(11)之间,每个阶梯螺杆(14)上都套接有一个垫套和多个碟形弹簧,并且阶梯螺杆(14)可以沿着支撑架(11)上的孔上下的自由滑动; 滚珠(15)沿周向按螺旋线均匀分布在滚珠支撑套筒(16)上,滚珠(15)的分布线螺旋角与所制管件的成型螺旋角一致,在滚珠支撑套筒(16)的轴线方向上为直线分布,径向方向上分布为每根滚轴(12)都对应有一排滚珠(15); 成型角调节器(2)由转盘(21),转轴(22),蜗轮(23),蜗杆(24)和基座(25)构 成,其中转轴(22)与转盘(21)键接,且与蜗轮(23)固接,蜗轮(23)与蜗杆(24)相互啮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模的主体是由滚轴组成的,在螺旋管成型的过程中,滚轴可以自 由的转动;同时,在成型管件内部,我们安装有大量呈螺旋线分布的滚珠,其螺旋角与所制 的螺旋管的螺旋角一致,金属带材料在滚珠与滚轴之间进行螺旋成型,这使得所有的摩擦 都是滚动摩擦,这就大大的减小了成型过程中的摩擦阻力,而且还不需加润滑油,没有润滑 油污染。 2、本专利技术于滚轴轴承与支撑架之间安装有多个蝶形弹簧,并且连接滚轴轴承的阶 梯螺杆可以沿着支撑架上的孔上下只有滑动,这使得滚轴在成型模的径向方向上能够上下 移动,这就使得成型模对金属带厚度具有自适应性,滚轴可以根据金属但材料的厚度进行 自动调节与滚珠间的间距,这不仅是我们的成型装置可以适应多种厚度的金属带材料,也 避免了由于金属带材料在厚度上的误差使金属带卡死的情况。 3、本专利技术在金属带材料巻制成螺旋管时,采用的是只是对起骨架支撑作用的金属 层进行强力推进递送,薄的贵金属层采用随入的方式进行递送,这就有效的避免了由于双 层金属带材料在成型的过程中的用料差(即在双金属螺旋管的成型过程中内层金属带材 料的递进量要小于外层金属带材料的递进量)引起的递送不同步,进而引起金属带材料的 起皱甚至失稳的现象。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总体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和图2示出,一种开放式双金属螺旋复合管成型装置,主要由成型模1和成4型角调节器2组成,其中成型模l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架ll,支撑架ll通过螺栓与支座 19固定连接在一起,共同构成成型模1的支撑结构,支座19由两块T形侧板191和一块十 字型底板192构成,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金属带料31入口 A设置在T形侧板191的左下空 隙处,成型管件30的出口 B设置在成型模1的右端,滚轴12通过滚轴轴承13固定安装在 两个支撑架11之间,滚轴轴承13通过阶梯螺杆14与支撑架11连接,每个阶梯螺杆14上 都套接有一个垫套和多个碟形弹簧,并且阶梯螺杆14可以沿着支撑架11上的孔上下地自 由滑动;成型模1左端的支撑架1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端盖18,内支撑套筒17的一端与端盖 18的突台181过盈配合连接为一体,在内支撑套筒17的外圆面上套装设置有滚珠12的滚 珠支撑套筒16,并用销钉与内支撑套筒17固连在一起,滚珠15沿周向按螺旋线均匀分布在 滚珠支撑套筒16上,滚珠15的分布线螺旋角与所制管件的成型螺旋角一致,在滚珠支撑套 筒16的轴线方向上为直线分布,径向方向上分布为每根滚轴12都对应有一排滚珠15 ;并 且滚珠支撑套筒16上的滚珠15与成型管件30的内圆面接触,在金属带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放式内覆不锈钢双金属螺旋复合管成型装置,主要由成型模(1)和成型角调节器(2)组成,其特征在于:成型模(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通过螺栓与支座(19)固定连接在一起,共同构成成型模(1)的支撑结构,支座(19)由两块T形侧板(191)和一块十字型底板(192)构成,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金属带料(31)入口A设置在T形侧板(191)的左下空隙处,成型管件(30)的出口B设置在成型模(1)的右端,滚轴(12)通过滚轴轴承(13)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架(11)之间,滚轴轴承(13)通过阶梯螺杆(14)与支撑架(11)连接,成型模(1)左端的支撑架(1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端盖(18),内支撑套筒(17)的一端与端盖(18)的突台(181)过盈配合连接为一体,在内支撑套筒(17)的外圆面上套装设置有滚珠(12)的滚珠支撑套筒(16),并用销钉与内支撑套筒(17)固连在一起,并且滚珠支撑套筒(16)上的滚珠(15)与成型管件(30)的内圆面接触,滚珠支撑套筒(16)和内支撑套筒(17)对应开设一个焊枪入孔(100);转盘(21)通过螺栓和十字型底板(192)与成型模(1)相互固接,成型模(1)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成型角调节器(2)来调整成型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开放式内覆不锈钢双金属螺旋复合管成型装置,主要由成型模(1)和成型角调节器(2)组成,其特征在于成型模(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通过螺栓与支座(19)固定连接在一起,共同构成成型模(1)的支撑结构,支座(19)由两块T形侧板(191)和一块十字型底板(192)构成,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金属带料(31)入口A设置在T形侧板(191)的左下空隙处,成型管件(30)的出口B设置在成型模(1)的右端,滚轴(12)通过滚轴轴承(13)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架(11)之间,滚轴轴承(13)通过阶梯螺杆(14)与支撑架(11)连接,成型模(1)左端的支撑架(1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端盖(18),内支撑套筒(17)的一端与端盖(18)的突台(181)过盈配合连接为一体,在内支撑套筒(17)的外圆面上套装设置有滚珠(12)的滚珠支撑套筒(16),并用销钉与内支撑套筒(17)固连在一起,并且滚珠支撑套筒(16)上的滚珠(15)与成型管件(30)的内圆面接触,滚珠支撑套筒(16)和内支撑套筒(17)对应开设一个焊枪入孔(100);转盘(21)通过螺栓和十字型底板(192)与成型模(1)相互固接,成型模(1)通过与其相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建荣刘运良吴波凌星中李合增赵增慧王保山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