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梁后段冲压工艺模具以及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0761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纵梁后段冲压工艺模具以及工艺方法,在下模上截取至少一个下模截面,对每一下模截面进行工艺补充后得到下模截面的工艺补充截面,将工艺补充截面沿产品结构延伸以构成下模的工艺补充面;下模截面位于“几”字型正端面两端的倒角位置设为分模线,下模位于两分模线之间设有至少一弹性升降活动的浮料芯;工艺补充截面包括第一工艺补充法兰面、第一工艺补充侧壁面、第二工艺补充法兰面、第二工艺补充侧壁面、第三工艺补充法兰面和第四工艺补充法兰面,各工艺补充面之间采用圆角连接,使得第一工艺补充法兰面和第二工艺补充法兰面水平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传统冲压工艺中纵梁底面不平的缺陷以及挤R角缺陷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冲压,尤其涉及一种纵梁后段冲压工艺模具以及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1、纵梁后段位于汽车车架后端,是重要的受力承载碰撞的零部件,近年来,随着车型外造型的创新更迭和对车身功能性需求的增加,纵梁后段的零件特征从以往的平直变为现有的非规则型,纵梁端头出现拐弯位置,此类零件造型,对纵梁的冲压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

2、传统的冲压工艺有两种,第一种冲压工艺为:拉延—>修边—>正整形—>侧整形—>冲孔。采用方料进行拉延,上模是凹模,下模是凸模,零件放置在“几”字型的凸模上,拉延时,压边圈先顶起,由压边圈和上模先压住法兰面,然后板料中部接触下模,缓慢向下成形。此类冲压工艺制造的零件,由于板料中部是最后成型的,产品底面受到两侧壁的挤压应力,从而出现纵梁底面不平的缺陷(如图8所示),导致零件精度偏差,影响后续白车身焊接精度。

3、第二种传统工艺的工序为:落料—>成型—>正整形—>侧整形—>冲孔。采用落料片(异型料)进行成型,零件冲压方向上“u”字型放置,成型时,中间浮料芯顶起,由浮料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纵梁后段冲压工艺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为凸模,所述下模设为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截取至少一个下模截面,所述下模截面根据产品结构呈倒立的“几字形,所述下模截面”的“几”字型一侧壁沿产品结构趋势向外延伸形成的台阶面设为第一产品法兰面,所述下模截面的“几”字型另一侧壁沿产品结构趋势向外延伸形成的台阶面设为第二产品法兰面,所述第一产品法兰面与所述下模截面的对应侧壁采用圆角R2过渡,所述第二产品法兰面与所述下模截面的对应侧壁采用圆角R1连接;对所述下模截面进行工艺补充后得到所述下模截面的工艺补充截面,将所述工艺补充截面沿产品结构延伸以构成所述下模的工艺补充面;所述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梁后段冲压工艺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为凸模,所述下模设为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截取至少一个下模截面,所述下模截面根据产品结构呈倒立的“几字形,所述下模截面”的“几”字型一侧壁沿产品结构趋势向外延伸形成的台阶面设为第一产品法兰面,所述下模截面的“几”字型另一侧壁沿产品结构趋势向外延伸形成的台阶面设为第二产品法兰面,所述第一产品法兰面与所述下模截面的对应侧壁采用圆角r2过渡,所述第二产品法兰面与所述下模截面的对应侧壁采用圆角r1连接;对所述下模截面进行工艺补充后得到所述下模截面的工艺补充截面,将所述工艺补充截面沿产品结构延伸以构成所述下模的工艺补充面;所述下模截面位于“几”字型正端面两端的倒角位置设为分模线,所述下模位于两所述分模线之间设有至少一弹性升降活动的浮料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梁后段冲压工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产品法兰面和所述第三工艺补充法兰面的直线段长度之和较产品最终修边线长3mm至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梁后段冲压工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产品法兰面和所述第四工艺补充法兰面的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雷雷玉霞张皓惟黄志杰陈振棠李海泉谢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