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897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10
本技术提供一种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包括钻具主体,所述钻具主体两端开口,所述钻具主体的内壁面合围形成内部通道,所述钻具主体一端形成与内部通道连通的开口以用于固定在钻杆,所述钻具主体另一端开口用于安装钻头,所述内部通道的两端之间形成有导正锥面,所述导正锥面朝向钻杆一端口径向所述导正锥面背离钻杆一端口径逐渐增大,所述导正锥面随所述钻具主体下行进入钻孔以通过导正锥面的导向作用将事故钻具扶正,所述内部通道靠近钻杆的一端环绕形成有磨削螺纹结构,以用于磨削并固定事故钻具。本技术能够导正事故钻具并且可以扫除环空岩屑和掉块的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钻探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在钻探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复杂地层的钻进。由于地层破碎、不稳定、岩屑排出困难等一些因素,造成施工时出现卡钻、埋钻的现象;一旦出现卡埋钻未及时有效处理或处理不当,钻杆钻具会从卡埋位置上方断钻,部分卡埋钻事故出现后钻孔内事故钻具周边的环状间隙大,钻孔内的环状间隙会被岩屑或掉块卡埋住,而事故钻具也可能被岩屑或掉块挤偏,因此如果要打捞事故钻具,需要用事故处理工具将钻孔内的岩屑或掉块扫除并将事故钻具导正,而常规事故处理工具一般只具有导正功能,因此无法打捞事故钻具,或打捞后无法解卡。

2、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导正事故钻具并且可以扫除环空岩屑和掉块的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一种能够导正事故钻具并且可以扫除环空岩屑和掉块的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包括钻具主体,所述钻具主体两端开口,所述钻具主体的内壁面合围形成内部通道,所述钻具主体一端形成与内部通道连通的开口以用于固定在钻杆,所述钻具主体另一端开口用于安装钻头,所述内部通道的两端之间形成有导正锥面,所述导正锥面朝向钻杆一端口径向所述导正锥面背离钻杆一端口径逐渐增大,所述导正锥面随所述钻具主体下行进入钻孔以通过导正锥面的导向作用将事故钻具扶正,所述内部通道靠近钻杆的一端环绕形成有磨削螺纹结构,以用于磨削并固定事故钻具。

3、优选地,所述钻具主体包括依次连通连接部件、导正部件和扫孔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用于固定在钻杆并与钻杆内部连通,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正部件用于朝向钻杆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正部件用于背离钻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扫孔部件用于朝向钻杆的一端连通,所述扫孔部件用于背离钻杆的一端用于安装钻头。所述导正部件的内壁面形成有所述导正锥面,所述连接部件的内壁面形成有所述磨削螺纹结构。

4、优选地,所述导正部件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连接段和导正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连接部件用于背离钻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正段的内壁面合围形成所述导正锥面。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壁面形成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件用于背离钻杆的一端的外壁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5、优选地,所述导正锥面朝向钻具主体的外壁面方向凹陷形成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所述钻具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6、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二连接段和引导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于与钻杆连接,所述引导段的内壁面形成所述磨削螺纹结构。

7、优选地,所述引导段的内壁面合围形成圆锥面,所述引导段的内壁面和所述导正段的内壁面锥度相同,以与所述导正段的内壁面连结形成一个圆锥面。

8、优选地,所述扫孔部件的内壁面合围形成用于容纳事故钻具的容纳空间,所述扫孔部件用于朝向钻杆的一端开口口径与所述导正部件用于背离钻杆一端开口口径一致。

9、优选地,所述导流槽一端与所述引导段连通,所述导流槽另一端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导流槽朝向钻杆的一端宽度向所述导流槽背离钻杆一端的宽度逐渐减小。

10、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壁面形成连接螺纹,所述连接螺纹用于与钻杆螺纹配合以将所述连接部件与钻杆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扫孔部件为圆筒状结构件,所述导正段的外壁面和所述扫孔部件的外壁面连结形成圆柱面。

1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需要打捞事故钻头时,将钻具主体安装在钻杆,并将钻头安装在钻具主体用于背离钻杆的一端,启动钻探装置,钻具主体随钻杆下行并旋转,钻头旋转扫孔(扫除环空岩屑和掉块),事故钻具从所述钻具主体用于背离钻杆的一端开口进入所述内部通道,随着钻具主体持续下行,导正锥面接触事故钻具并将钻井内的事故钻具扶正,随后磨削螺纹结构接触事故钻头,并在事故钻头表面磨削形成固定螺纹,将所述事故钻具固定,操作人员此时可以提升钻具主体,将事故钻具提升至钻孔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具主体,所述钻具主体两端开口,所述钻具主体的内壁面合围形成内部通道,所述钻具主体一端形成与内部通道连通的开口以用于固定在钻杆,所述钻具主体另一端开口用于安装钻头,所述内部通道的两端之间形成有导正锥面,所述导正锥面朝向钻杆一端口径向所述导正锥面背离钻杆一端口径逐渐增大,所述导正锥面随所述钻具主体下行进入钻孔以通过导正锥面的导向作用将事故钻具扶正,所述内部通道靠近钻杆的一端环绕形成有磨削螺纹结构,以用于磨削并固定事故钻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具主体包括依次连通连接部件、导正部件和扫孔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用于固定在钻杆并与钻杆内部连通,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正部件用于朝向钻杆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正部件用于背离钻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扫孔部件用于朝向钻杆的一端连通,所述扫孔部件用于背离钻杆的一端用于安装钻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部件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连接段和导正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连接部件用于背离钻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正段的内壁面合围形成所述导正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锥面朝向钻具主体的外壁面方向凹陷形成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所述钻具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二连接段和引导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于与钻杆连接,所述引导段的内壁面形成所述磨削螺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段的内壁面合围形成圆锥面,所述引导段的内壁面和所述导正段的内壁面锥度相同,以与所述导正段的内壁面连结形成一个圆锥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孔部件的内壁面合围形成用于容纳事故钻具的容纳空间,所述扫孔部件用于朝向钻杆的一端开口口径与所述导正部件用于背离钻杆一端开口口径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一端与所述引导段连通,所述导流槽另一端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导流槽朝向钻杆的一端宽度向所述导流槽背离钻杆一端的宽度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壁面形成连接螺纹,所述连接螺纹用于与钻杆螺纹配合以将所述连接部件与钻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孔部件为圆筒状结构件,所述导正段的外壁面和所述扫孔部件的外壁面连结形成圆柱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具主体,所述钻具主体两端开口,所述钻具主体的内壁面合围形成内部通道,所述钻具主体一端形成与内部通道连通的开口以用于固定在钻杆,所述钻具主体另一端开口用于安装钻头,所述内部通道的两端之间形成有导正锥面,所述导正锥面朝向钻杆一端口径向所述导正锥面背离钻杆一端口径逐渐增大,所述导正锥面随所述钻具主体下行进入钻孔以通过导正锥面的导向作用将事故钻具扶正,所述内部通道靠近钻杆的一端环绕形成有磨削螺纹结构,以用于磨削并固定事故钻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具主体包括依次连通连接部件、导正部件和扫孔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用于固定在钻杆并与钻杆内部连通,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正部件用于朝向钻杆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正部件用于背离钻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扫孔部件用于朝向钻杆的一端连通,所述扫孔部件用于背离钻杆的一端用于安装钻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部件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连接段和导正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连接部件用于背离钻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正段的内壁面合围形成所述导正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卡钻和埋钻事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锥面朝向钻具主体的外壁面方向凹陷形成多个导流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程江廖麟祥杨科苏杰杨玉川施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