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2897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1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地温隧道新风降温装置降温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降温系统包括通风道,用于连通两个隧道;风井,与任一隧道连通设置;第一隔板,安装在风井内,将风井分隔为两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第二隔板,与通风道以及两个隧道的上部围设成一腔室,腔室与第一通道连通设置;风冷组件,安装在腔室的进风口处,风冷组件用于降低新风温度,腔室用于储藏降温后的冷风;输风组件,安装在腔室内,输风组件用于将冷风输送至两个隧道的掌子面。因此,通过第一隔板与风冷组件的设置,使得本技术提供的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的降温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提高,高温地区特长隧道施工也较为常见,由于隧道外气温高,有些地方可以达到40多度,而隧道内的温度更高,不仅给作业人员的健康带来了影响,而且影响了机械设备在高温下易出现故障,影响隧道内施工的安全与进度,同时,施作衬砌接触到高温壁面会产生开裂,使得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2、目前,高地温特长隧道通常采用隧道斜井隔板式通风以降低隧道内的温度。隔板风渠送风是通过在斜井内增设横隔板,将斜井上部空间作为风道进行送风的一种方式。在高地温斜井中,风道内的风流受到地温影响而迅速升温,导致新风送至斜井底部时风温不满足工程需求,需要对新风进行降温。一般多采用喷淋降温、设置冰块等措施,但喷淋降温难以快速高效的降低风温;而设置冰块等措施,往往制冰成本高,需要特种设备和场地,能源消耗大,并需要专人管理和运送冰块,同时冰块融化后造成洞内施工环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地温隧道新风降温装置降温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3、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包括:

4、通风道,用于连通两个隧道;

5、风井,与任一所述隧道连通设置;

6、第一隔板,安装在所述风井内,将所述风井分隔为两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

7、第二隔板,与所述通风道以及两个所述隧道的上部围设成一腔室,所述腔室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设置;

8、风冷组件,安装在所述腔室的进风口处,所述风冷组件用于降低新风温度,所述腔室用于储藏降温后的冷风;

9、输风组件,安装在所述腔室内,所述输风组件用于将冷风输送至两个所述隧道的掌子面。

10、进一步的,所述风冷组件包括冷盘管,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腔室的进风口处。

11、进一步的,所述冷盘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冷盘管从所述腔室的进风口朝所述腔室的排风口的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腔室的进风口处。

12、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冷盘管的外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肋片。

13、进一步的,还包括制冷组件,所述通风道的内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制冷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制冷组件与所述风冷组件连通设置,所述制冷组件用于为风冷组件提供冷却液。

14、进一步的,所述制冷组件包括:

15、第一水箱,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风冷组件连通设置;

16、蒸发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水箱内,所述蒸发器用于冷却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液体;

17、第二水箱,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18、冷凝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水箱内,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连通设置;

19、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排气口连通设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设置;

20、热力膨胀阀,所述热力膨胀阀的进气口与所述冷凝器的排气口连通设置,所述热力膨胀阀的排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气口连通设置。

21、进一步的,还包括冷凝塔,位于风井的进风口处,所述冷凝塔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设置。

22、进一步的,还包括:

23、分水器,所述分水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的排水口连通设置,所述分水器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冷盘管的进液口连通设置;

24、集水器,所述集水器的一端与多个所述冷盘管的排液口连通设置,所述集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的进水口连通设置。

25、进一步的,所述输风组件包括:

26、第一风机,安装在所述腔室内;

27、第一风管,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风机上,另一端安装在任一所述隧道的掌子面上;

28、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腔室内;

29、第二风管,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风机上,另一端安装在另一所述隧道的掌子面上。

30、进一步的,还包括阀门,所述第二隔板的底壁开设有开口,所述阀门安装在所述开口处,所述阀门用于启闭所述开口。

3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32、本技术提供的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包括通风道、风井、第一隔板、第二隔板、风冷组件以及输风组件,通风道用于连通两个隧道,风井与任一隧道连通设置,第一隔板安装在风井内,将风井分隔为两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第二隔板与通风道以及两个隧道的上部围设成一腔室,腔室与第一通道连通设置,风冷组件安装在腔室的进风口处,风冷组件用于降低新风温度,腔室用于储藏降温后的冷风,输风组件安装在腔室内,输风组件用于将冷风输送至两个隧道的掌子面。

33、通过上述结构,第一隔板将风井分隔成的第一通道通道与第二通道通道,新风从第一通道进入,而第一通道与腔室连通设置,新风流经位于腔室进风口处的风冷组件,通过风冷组件的设置,对新风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风进入到腔室内进行储藏,再通过位于腔室内的输风组件将降温后的冷风输送至两条隧道的掌子面,通过冷风对两条隧道的掌子面进行降温,同时使得两条隧道内的温度下降,而两条隧道内的热气会通过第二通道排出,这样,通过第一隔板的设置,将新风与热气流经的通道隔开,能够有效避免新风的温度再次升高,从而提高对新风进行降温的效率,因此,通过第一隔板与风冷组件的设置,使得本技术提供的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的降温效率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包括冷盘管(7),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腔室的进风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盘管(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冷盘管(7)从所述腔室的进风口朝所述腔室的排风口的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腔室的进风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盘管(7)的外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肋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组件(9),所述通风道(3)的内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制冷组件(9)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制冷组件(9)与所述风冷组件连通设置,所述制冷组件(9)用于为风冷组件提供冷却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9)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塔(10),位于风井(4)的进风口处,所述冷凝塔(10)与所述第二水箱(93)连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风组件(8)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门(40),所述第二隔板(6)的底壁开设有开口,所述阀门(40)安装在所述开口处,所述阀门(40)用于启闭所述开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包括冷盘管(7),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腔室的进风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盘管(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冷盘管(7)从所述腔室的进风口朝所述腔室的排风口的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腔室的进风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盘管(7)的外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肋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温双洞隧道的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组件(9),所述通风道(3)的内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制冷组件(9)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制冷组件(9)与所述风冷组件连通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姝琪樊霖涛马伟玲曾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