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877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8
一种旋风除尘装置,包括:内套筒支承板、进风筒支承板和复数个内套筒、进风筒及旋流体,内套筒支承板与进风筒支承板彼此平行,复数个内套筒固定在内套筒支承板上,复数个进风筒设在进风筒支承板上,旋流体设在进风筒腔口处,进风筒腔的内壁与内套筒的外壁之间构成为尘粒导流跌落隙道,特点是:在进风筒腔口的位置围绕进风筒腔口的圆周方向构成有进风筒腔口法兰边,进风筒腔口法兰边位于进风筒支承板的右侧且左侧面与进风筒支承板的右侧面贴靠,旋流体与进风筒腔口法兰边的右侧面脱卸式嵌配,在进风筒的下部延伸有尘杂颗粒引出槽。优点:零部件数量减少且简化结构,方便加工与安装,保障旋流体的良好的稳定性;体现自身良好的一级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环保设施,具体涉及一种旋风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1、前述的旋风除尘装置主要但不限于应用在钢铁行业如焦化厂对干熄焦(英文简称cdq)烟气进行除尘、对烧结厂的烧结机机头机尾产生的废气除尘和球团链篦机回转窑或竖炉的烟气除尘,甚至还可用于火力发电企业收集粉煤灰的除尘,等等。

2、如业界所知,前述的旋风除尘装置也称旋流除尘装置并且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典型的如cn102000637b推荐的“卧式旋流除尘器”,该专利的积极意义可参见其说明书第0015段,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需要采用调节杆安装旋流片(也可称“旋流体”或“叶轮”),因而需要在内套筒的内套筒腔内设置作为调节杆的固定载体的调节杆固定座,以便将以水平卧置状态设置的调节杆远离进风筒的进风筒腔的腔口的一端与调节杆固定座可调节固定,以及将旋流片与调节杆朝向进风筒腔的腔口的一端固定。于是导致零部件数量冗杂、制作及安装麻烦、旋流片的稳定性欠缺而易出现非正常的晃动和/或颤动情形;其二,调节杆及调节杆固定座会占居内套筒腔以及进风筒腔的空间而对尘杂的下落产生一定的干涉影响;其三,由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风除尘装置,包括:一内套筒支承板(1)、一进风筒支承板(2)、复数个内套筒(3)、与内套筒(3)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的复数个进风筒(4)以及与进风筒(4)的数量相等的旋流体(5),内套筒支承板(1)与进风筒支承板(2)以纵向状态彼此左右平行,复数个内套筒(3)以水平卧置状态间隔固定在内套筒支承板(1)上,复数个进风筒(4)以水平卧置状态间隔设置在进风筒支承板(2)上,旋流体(5)设置在进风筒(4)的进风筒腔(41)的进风筒腔口(411)处,其中,所述内套筒(3)的右端探入进风筒腔(41)并且该内套筒(3)的内套筒腔(31)与进风筒腔(41)相通,而进风筒(4)的进风筒腔(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风除尘装置,包括:一内套筒支承板(1)、一进风筒支承板(2)、复数个内套筒(3)、与内套筒(3)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的复数个进风筒(4)以及与进风筒(4)的数量相等的旋流体(5),内套筒支承板(1)与进风筒支承板(2)以纵向状态彼此左右平行,复数个内套筒(3)以水平卧置状态间隔固定在内套筒支承板(1)上,复数个进风筒(4)以水平卧置状态间隔设置在进风筒支承板(2)上,旋流体(5)设置在进风筒(4)的进风筒腔(41)的进风筒腔口(411)处,其中,所述内套筒(3)的右端探入进风筒腔(41)并且该内套筒(3)的内套筒腔(31)与进风筒腔(41)相通,而进风筒(4)的进风筒腔(41)的内壁与内套筒(3)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尘粒导流跌落隙道(4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筒腔口法兰边(4111)的右侧面上并且围绕进风筒腔口法兰边(4111)的圆周方向间隔固定有旋流体导向叶片脊背末端凸缘定位嵌脚(41111),所述旋流体(5)与所述旋流体导向叶片脊背末端凸缘定位嵌脚(41111)脱卸式嵌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3)的左端伸展到所述内套筒支承板(1)左侧或者与内套筒支承板(1)的左侧面平齐而供在使用状态下依需与后续的二级过滤机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筒(4)的进风筒腔(41)的腔壁上结合有耐磨蚀层(4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套筒(3)的右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阻止被分离的粉尘背离进气方向回流的粉尘止回圈(32),该粉尘止回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颏宇范雪峰罗伟陆文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华能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