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玻璃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层玻璃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聚合物网络液晶(pnlc)和染料液晶(ddlc)在一些光学性能上超越了传统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例如响应速度更快、对比度更高、光敏性更好、颜色可调节性更多样化。
2、然而,这两种技术在应用时,存在抵抗紫外线较差的问题,这是因为它们的结构和物质成分使其对紫外线更加敏感。
3、对于pnlc而言,pnlc是由液晶分子和微小的聚合物网络结构组成的。这种结构虽然提供了更高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但聚合物本身容易受到紫外线的损伤,导致其退化或颜色变化,从而影响整体的光学性能。具体地:
4、(1)聚合物分子大小:聚合物结构通常是纳米到微米的尺度。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使用的单体类型、浓度和光聚合条件进行调整。一般来说,聚合物域的尺寸范围在几十纳米到几微米之间。
5、(2)聚合物分子形态:这些聚合物结构可以是连续的网状结构,或者是离散的微粒或短链。其形态取决于聚合的条件和使用的材料。
6、(3)聚合物分子功能:聚合物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为液晶分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固定它们的默认排列方向。当外部电场施加到pnlc上时,液晶分子会重新排列以响应电场。当电场去除后,聚合物网络会帮助液晶分子快速恢复到它们的默认方向。
7、而长时间暴露下uv下会使得聚合物网络(主要是其中的光聚合剂)分解或变性,从而使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不能有效旋转,使调光功能局部或整体失效。
8、对于ddlc而言,ddlc中的染料分子会与
9、(1)高能量光子:紫外线光的波长短,因此它携带的光子具有较高的能量。这些高能量光子与染料分子相互作用时,可能会打破化学键,特别是π-π键和n-π键,导致染料分子结构的变化。
10、(2)光化学反应:染料分子中的某些部分,尤其是共轭π电子系统,非常容易与uv光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从而使染料分子进入一个更活跃的激发状态。在这个激发状态下,分子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或分解。
11、(3)产生自由基:uv辐射可能导致染料分子或其周围的环境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具有未配对的电子,它可以攻击并破坏染料分子的结构。
12、(4)颜色的改变或褪色:因为染料分子的颜色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任何破坏染料分子结构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其颜色的改变或褪色。
13、(5)分子环境的影响:染料分子所在的环境,如使用的介质、存在的其他化学物质以及温度等,都可能影响其对uv光的稳定性。某些环境条件可能增加染料对uv辐射的敏感性。
14、综上,现有聚合物网络液晶(pnlc)和染料液晶(ddlc)在应用时存在抵抗紫外线能力较差的缺陷,尤其是后续应用在汽车玻璃上时,长时间受到日光照射,很快就会出现性能退化或色彩变化的问题,无法保持汽车玻璃的性能和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层玻璃及车辆,该夹层玻璃具有优异的抵抗紫外线能力。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夹层玻璃,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玻璃板、第一紫外屏蔽层、第一热塑性聚合物层、调光层、第二热塑性聚合物层及内玻璃板;调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树脂基板、第一平面电极层、液晶层、第二平面电极层及第二树脂基板;液晶层的材料包括聚合物网络液晶和/或染料液晶;第一紫外屏蔽层为纳米反射层和/或微米吸收层;外玻璃板、第一紫外屏蔽层和第一热塑性聚合物层的层叠结构对波长为280nm~400nm的紫外线具有第一紫外透过率tuv1,tuv1≤0.05%。
3、基于上述结构,本申请的夹层玻璃可有效吸收或反射入射的紫外线,从而防止其直接照射到pnlc和/或ddlc材料,保护液晶分子和染料分子免受损伤。进而,本申请的夹层玻璃能够经受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而不会出现性能退化或色彩变化的问题。而且,相较于传统的仅利用pvb阻隔紫外线的技术,本申请采用设置纳米反射层和/或微米吸收层以屏蔽紫外线,不仅可使产品抗紫外线能力更强,还可以使产品在后续长时间应用过程中保持优异的机械性能。
4、需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到的纳米反射层是指厚度为纳米级、且可反射紫外线的层结构。进一步地,纳米反射层的厚度为100nm~1000nm,例如100nm、200nm、300nm、400nm、500nm、600nm、700nm、800nm、900nm或1000nm。更优选地,纳米反射层的厚度为100nm~500nm。其中,纳米反射层对波长为280nm~400nm的紫外线具有第二紫外透过率tuv2,tuv2≤10%,优选tuv2≤8%,进一步优选tuv2≤5%,甚更进一步优选tuv2≤3%。
5、进一步地,纳米反射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金属层和至少三个第一介质层,相邻两个第一介质层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的材料选自第一银金属和第一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第一银合金为银金属与金、铝、铜、铟和铂金中至少一种金属的合金;第一介质层的材料选自zn、ti、si、al、sn、se、zr、ni、in、cr、w、ca、y、nb、cu、sm中至少一种元素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通过磁控溅射工艺沉积的方式得到上述纳米反射层。
6、需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到的微米吸收层是指厚度为微米级、可吸收紫外线的层结构。进一步地,微米吸收层的厚度为2μm~20μm,例如2μm、5μm、8μm、10μm、12μm、15μm、17μm或20μm。更优选,微米吸收层的厚度为5~15μm。其中,微米吸收层对波长为280nm~400nm的紫外线具有第三紫外透过率tuv3,tuv3≤1%,优选tuv3≤0.5%,进一步优选tuv3≤0.1%,更进一步优选tuv3≤0.05%。
7、进一步地,微米吸收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和紫外线阻隔材料,紫外线阻隔材料选自有机紫外吸收剂和无机紫外纳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无机紫外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nm~100nm;有机紫外吸收剂选自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咪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和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有机紫外线吸收剂的最大吸收峰在330nm~390nm波长范围内;无机紫外纳米颗粒选自氧化钛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颗粒和氧化铈纳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8、进一步地,微米吸收层的材料还包括红外阻隔纳米颗粒和蓝光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红外阻隔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nm~200nm,优选为10nm~150nm。红外阻隔纳米颗粒选自氧化铟锡(ito)纳米颗粒、铯钨青铜(csxwo3)纳米颗粒和氧化锡锑(ato)纳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蓝光吸收剂选自偶氮类蓝光吸收剂,异吲哚啉酮类蓝光吸收剂、喹酞酮类蓝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玻璃板、第一紫外屏蔽层、第一热塑性聚合物层、调光层、第二热塑性聚合物层及内玻璃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反射层的厚度为100nm~500nm,所述纳米反射层对波长为280nm~400nm的紫外线具有第二紫外透过率Tuv2,所述Tuv2≤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反射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金属层和至少三个第一介质层,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介质层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金属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吸收层的厚度为2μm~20μm,所述微米吸收层对波长为280nm~400nm的紫外线具有第三紫外透过率Tuv3,所述Tuv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吸收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和紫外线阻隔材料,所述紫外线阻隔材料选自有机紫外吸收剂和无机紫外纳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紫外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nm~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玻璃还包括第二紫外屏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热塑性聚合物层和所述调光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反射层包括树脂薄膜和设置在所述树脂薄膜上的功能反射层,所述功能反射层为无机金属反射层、无机介质反射层或有机反射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玻璃还包括低辐射层,设置在所述内玻璃板远离所述第二热塑性聚合物层的外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玻璃具有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处于透光状态下的所述夹层玻璃具有第一可见光透过率TL1,处于遮光状态下的所述夹层玻璃具有第二可见光透过率TL2,TL1/TL2≥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TL1=2%~70%,所述TL2=0.1%~20%,所述夹层玻璃从所述TL1变化到所述TL2的时间为t,所述t≤100ms。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外玻璃板一侧对所述夹层玻璃进行2000小时的氙灯老化测试后,处于透光状态下的所述夹层玻璃具有第三可见光透过率TL3,|TL3-TL1|≤2%。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处于透光状态下的所述夹层玻璃具有散射率S,所述S≤0.25。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第一紫外屏蔽层的夹层玻璃处于透光状态下在450nm~650nm波长范围内具有第四透过率TL4,未设置所述第一紫外屏蔽层的夹层玻璃处于透光状态下在450nm~650nm波长范围内具有第五透过率TL5,TL4/TL5=101%~110%。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电源、控制装置和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平面电极层连通,所述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平面电极层连通,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夹层玻璃处于透光状态或遮光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外玻璃板、第一紫外屏蔽层、第一热塑性聚合物层、调光层、第二热塑性聚合物层及内玻璃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反射层的厚度为100nm~500nm,所述纳米反射层对波长为280nm~400nm的紫外线具有第二紫外透过率tuv2,所述tuv2≤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反射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金属层和至少三个第一介质层,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介质层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金属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吸收层的厚度为2μm~20μm,所述微米吸收层对波长为280nm~400nm的紫外线具有第三紫外透过率tuv3,所述tuv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吸收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和紫外线阻隔材料,所述紫外线阻隔材料选自有机紫外吸收剂和无机紫外纳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紫外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nm~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吸收层的材料还包括红外阻隔纳米颗粒和蓝光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玻璃还包括第二紫外屏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热塑性聚合物层和所述调光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反射层包括树脂薄膜和设置在所述树脂薄膜上的功能反射层,所述功能反射层为无机金属反射层、无机介质反射层或有机反射层;
9.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施团,汪夏,王潇炜,李嘉欣,蓝宏,于宝磊,
申请(专利权)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