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65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8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支架,涉及气力输送领域。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震支架,包括管夹结构、固定件、连接件、连接件和支架本体;包括管夹结构、固定件、连接件和支架本体;管夹结构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件;连接件包括相固定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固定件设置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并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连接;柔性件设置于固定件与第一支板的连接处以及固定件与和第二支板的连接处。本减震支架通过设置在在固定件和第一支板连接处的柔性件以及设置在在固定件和第二支板连接处的柔性件能够同时吸收管道所受到的冲击力,降低了管道震动对减震支架整体的冲击载荷,保持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也使得连接的钢结构处于安全的使用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力输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震支架


技术介绍

1、气力输送系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气流作为承载介质来输送颗粒及粉状物料的技术。一般涉及气、固两种状态,将固体颗粒或者固体粉体,从加工点输送到远距离的用户点。在气力输送的过程中,存在动力消耗大、输送管道中与气流及物料相接触的构件磨损大以及对输送的物料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等不足之处。

2、现目前,在进行气力输送的整个系统使用较多的管道。在管径较大时,系统的动力消耗大,整个系统的气流大,速度快,会引起管道系统的震动大。尤其在靠近弯头处,物料流向改变,管道弯头的前后形成了冲击力,管件及管道系统受力更加的明显。所以通常管道上会设置管道支架来进行固定,同时刚性固定支架焊接在型钢上,用支架把管道约束、来限制位移,进而保证系统的稳定。

3、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气力输送系统因输送粉体容易出现脉冲流,管道会往复的震动引起管道系统的不稳定,另外会给支撑的钢结构带来较大的震动,长久的系统波动让支架及下面的结构处于疲劳状态,给整个系统带来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支架,其能够降低管道震动对减震支架整体的冲击载荷,保持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2、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震支架,包括管夹结构、固定件、连接件和支架本体;所述管夹结构用于夹持和固定管道;所述管夹结构的两侧均固定有所述固定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固定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连接;所述柔性件用于减震,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支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固定件与和所述第二支板的连接处;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板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的承载装置连接。

4、其中,减震支架上的管夹结构用于抱夹管道系统中的管道,通过设置在在固定件和第一支板连接处的柔性件以及设置在在固定件和第二支板连接处的柔性件能够同时吸收管道所受到的冲击力,降低了管道震动对减震支架整体的冲击载荷,保持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也使得连接的钢结构处于安全的使用状态。

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弧形连接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面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另一面固定有与所述管夹结构连接的所述弧形连接板;

6、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

7、至少部分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8、其中,弧形连接板用于与管夹结构进行连接;第一固定板则用于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进行连接固定并夹持柔性件。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二支板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

10、所述柔性件包括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柔性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11、其中,第一柔性件和第二柔性件能够同时吸收管道所受到的冲击力。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件包括通过连接的第一上柔性件和第一下柔性件,所述第二柔性件包括连接的第二上柔性件和第二下柔性件;

13、所述第一上柔性件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支板连接;

14、所述第二下柔性件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支板连接。

15、其中,设置多组柔性件,可以将管道系统的震动通过传导到多组柔性件上并被多组柔性件吸收保持系统的稳定。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柔性件和所述第二上柔性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

17、其中,单独将第一下柔性件和第二上柔性件与第二固定板连接,避免移动。

18、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两端均连接有端盖,所述支撑管上端的端盖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19、其中,支撑管的实际长度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来调整。

20、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连接板、底板和支撑板,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板;

21、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管连接。

22、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转轴、第三紧固件和挡圈;

23、所述转轴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依次贯穿所述支撑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撑板,并于另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挡圈和所述第三紧固件连接。

24、其中,支撑管与连接件可以通过转轴与支撑板进行转动,进而调整支架本体的角度或者对支架本体进行固定保证支架本体处于垂直状态。

25、进一步地,所述管夹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多个第一管夹和多个第二管夹,多个所述第一管夹和多个所述第二管夹间隔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上;

26、多个所述第一管夹之间和多个所述第二管夹之间均设置有筋板。

27、其中,经筋板固定的多个第一管夹以及第二管夹,可以对管道上下的位移进行限制,还可以限制管道的沿着气流方向的位移,使管道整体的波动更小。

2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垂直部,所述垂直部上设置有挂耳孔。

29、其中,带挂耳孔的垂直部便于支架的运输和现场安装。

30、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31、本减震支架通过设置在在固定件和第一支板连接处的柔性件以及设置在在固定件和第二支板连接处的柔性件能够同时吸收管道所受到的冲击力,降低了管道震动对减震支架整体的冲击载荷,保持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也使得连接的钢结构处于安全的使用状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31)、所述第二固定板(122)和所述第二支板(132)通过第一紧固件(134)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柔性件(1411)通过第二紧固件(143)与所述第一支板(1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柔性件(1412)和所述第二上柔性件(142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50)包括支撑管(151),所述支撑管(151)的两端均连接有端盖(1511),所述支撑管(151)上端的所述端盖(1511)与所述连接件(13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50)还包括连接板(152)、底板(154)和支撑板(153),所述底板(154)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板(1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50)还包括转轴(155)、第三紧固件(156)和挡圈(15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结构(110)包括对称设置的多个第一管夹(111)和多个第二管夹(112),多个所述第一管夹(111)和多个所述第二管夹(112)间隔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1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0)上设置有垂直部(160),所述垂直部(160)上设置有挂耳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31)、所述第二固定板(122)和所述第二支板(132)通过第一紧固件(134)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柔性件(1411)通过第二紧固件(143)与所述第一支板(1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柔性件(1412)和所述第二上柔性件(142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50)包括支撑管(151),所述支撑管(151)的两端均连接有端盖(1511),所述支撑管(151)上端的所述端盖(1511)与所述连接件(130)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明周同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盛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