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防撞保护,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能量源,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电池外壳等组成,一般是由多个电池组集合而成,同时还加入了电池管理系统等;其中,电池管理系统是电池包最关键的零部件,与类似,核心部分由硬件电路、底层软件和应用层软件组成,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
2、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大多直接安装于底盘的内部,在汽车行驶出现碰撞时,外部的作用力直接向内传递至电池包,仅仅依靠电池包外侧的缓冲组件无法抵消外力,使得在承受外力时极易出现变形等破损情况,不利于电池包的长期稳定使用;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包括汽车底盘,所述汽车底盘的内部设置有电池包,所述汽车底盘的两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代替汽车底盘承受外部作用力的弧形架,所述弧形架还用于自动将外部作用力向两侧导出,所述弧形架的两端设置有侧板,所述汽车底盘的两侧设置有侧座,所述侧座的一端内部设置有上下两个相邻的推块,所述侧板的上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侧
4、进一步地,所述推块的外侧设置有凸出的滑块,所述侧座的上下两侧内部开设有用于滑块滑动连接的滑槽。
5、进一步地,所述侧座的另一端内部设置有凸出的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侧板连接并对其进行缓冲的缓冲器。
6、进一步地,所述u型管的两端设置有凸出的凸管,所述凸管以及u型管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侧座内壁固定连接的支座机构。
7、进一步地,所述凸管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用于抵住推块的传导轴,所述传导轴的一端设置有塞块。
8、进一步地,所述u型管的内部填充有用于缓解侧板移动作用力的阻塞介质。
9、进一步地,所述传导轴用于将u型管的两端密封防止阻塞介质泄漏。
10、进一步地,位于上方的传导轴一端与推块之间的固定连接用于在阻塞介质下流时带动推块复位至预定位置便于下一次的使用。
11、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技术通过在汽车底盘的两端加装弧形架后,可在遭遇碰撞时利用弧形结构自动将外力向侧板传递,随后利用阻塞介质阻挡侧板的滑动形成缓冲,进而利用u型管的u形结构将外力反向传导,使得相邻的推块对侧板施加推力抵消外部作用力,经此布置后可及时地将外力分解抵消,保障汽车底盘日常运行时稳定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其使用寿命,其次还可大幅度降低汽车碰撞时所带来的影响,提高汽车底盘以及车辆的安全性能;
13、本技术利用加装的弧形架以及侧座,可对外力形成缓冲分解的同时,还可自动将外力向外侧位置传递,避免直接向内传递至汽车底盘,保障其在汽车碰撞时的稳定状态,结构简单可经此有效防止外部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汽车底盘,在出现碰撞时第一时间将外力导出,最大程度地保障汽车底盘使用时的稳定性能。
14、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包括汽车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底盘(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包(2),所述汽车底盘(1)的两端设置有支架(3),所述支架(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代替汽车底盘(1)承受外部作用力的弧形架(4),所述弧形架(4)还用于自动将外部作用力向两侧导出,所述弧形架(4)的两端设置有侧板(5),所述汽车底盘(1)的两侧设置有侧座(6),所述侧座(6)的一端内部设置有上下两个相邻的推块(7),所述侧板(5)的上端开设有定位槽(8),所述侧座(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外部作用力反向传递以抵消外力的U型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7)的外侧设置有凸出的滑块(10),所述侧座(6)的上下两侧内部开设有用于滑块(10)滑动连接的滑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座(6)的另一端内部设置有凸出的凸块(12),所述凸块(1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侧板(5)连接并对其进行缓冲的缓冲器(13)。
4.根据权利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管(14)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用于抵住推块(7)的传导轴(15),所述传导轴(15)的一端设置有塞块(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9)的内部填充有用于缓解侧板(5)移动作用力的阻塞介质(1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轴(15)用于将U型管(9)的两端密封防止阻塞介质(17)泄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传导轴(15)一端与推块(7)之间的固定连接用于在阻塞介质(17)下流时带动推块(7)复位至预定位置便于下一次的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包括汽车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底盘(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包(2),所述汽车底盘(1)的两端设置有支架(3),所述支架(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代替汽车底盘(1)承受外部作用力的弧形架(4),所述弧形架(4)还用于自动将外部作用力向两侧导出,所述弧形架(4)的两端设置有侧板(5),所述汽车底盘(1)的两侧设置有侧座(6),所述侧座(6)的一端内部设置有上下两个相邻的推块(7),所述侧板(5)的上端开设有定位槽(8),所述侧座(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外部作用力反向传递以抵消外力的u型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7)的外侧设置有凸出的滑块(10),所述侧座(6)的上下两侧内部开设有用于滑块(10)滑动连接的滑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座(6)的另一端内部设置有凸出的凸块(12),所述凸块(1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侧板(5)连接并对其进行缓冲的缓冲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霄汉,唐焱,吕杭,李胜起,黄诺仁,刘焕鹏,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