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57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涉及前桥转运技术领域。该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为平板状,所述车体的下表面四角均安装有滚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多个,且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车体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U型钢板一;内支撑柱,所述支撑杆设定在内支撑柱的外围,所述内支撑柱的顶端连接有U型钢板二。本方案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与行车或叉车通过吊绳转运相比,本技术稳定性更高,安全性更强。同时转运多套,单人即可操作,转运地车使用场所、区域性更广。本技术结构简单,其结构可重复利用率较高,能够节省工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前桥转运,具体为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


技术介绍

1、载货汽车试制生产过程中由于前桥的生产及装配比较复杂,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样件从库房转运至装配工序,以便完成工序的装配工作。但前桥相对于其他零部件来说体积较大,重量大。

2、目前采用行车或者叉车通过吊绳转运的方法效率较低,而且部分会受工位局限性影响,同时在长距离吊运过程中容易因为晃动造成零部件产生损伤,稳定性不高,增加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解决了目前采用行车或者叉车通过吊绳转运的方法效率较低,而且部分会受工位局限性影响,同时在长距离吊运过程中容易因为晃动造成零部件产生损伤,稳定性不高,增加了安全隐患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包括:

5、车体,所述车体为平板状,所述车体的下表面四角均安装有滚轮;

6、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多个,且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车体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u型钢板一;

7、内支撑柱,所述支撑杆设定在内支撑柱的外围,所述内支撑柱的顶端连接有u型钢板二。

8、优选的,所述车体下表面左侧的两个滚轮为转向滚轮。

9、优选的,所述滚轮的上侧通过六角头螺母与车体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六角头螺母与车体之间设置有垫片。

>10、优选的,所述车体的一侧边设置有手推扶手装置。

11、优选的,所述u型钢板一、u型钢板二的内部下侧均设置有尼龙板。

12、优选的,所述u型钢板一、u型钢板二下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尼龙板通过沉头螺钉与螺纹孔连接。

13、(三)有益效果

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本方案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与行车或叉车通过吊绳转运相比,本技术稳定性更高,安全性更强。同时转运多套,单人即可操作,转运地车使用场所、区域性更广。本技术结构简单,其结构可重复利用率较高,能够节省工装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下表面左侧的两个滚轮(2)为转向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的上侧通过六角头螺母与车体(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六角头螺母与车体(1)之间设置有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一侧边设置有手推扶手装置(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板一(5)、U型钢板二(8)的内部下侧均设置有尼龙板(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板一(5)、U型钢板二(8)下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尼龙板(6)通过沉头螺钉与螺纹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下表面左侧的两个滚轮(2)为转向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制用前桥转运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的上侧通过六角头螺母与车体(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六角头螺母与车体(1)之间设置有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巍陈海彬何军李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小点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