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含苯并呋喃、苯并噻吩的苄苯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2845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苄苯醚类化合物,为符合通式(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水合物;此外,发明专利技术人还建立了相应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反应所涉及原料及试剂便宜易获,所使用的反应方法为有机合成常用反应。因此,该类化合物具有结构新颖、制备简单等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在细胞水平上表现出比阳性药BMS‑202更低的细胞毒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阻断PD‑L1与PD‑1的结合抑制率最高达到了49%,具有研发改造成为新型、高效且制备经济简便的相关疾病药物的潜力,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和开发前景,可应用于制备在治疗与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的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感染性疾病或炎症相关疾病的免疫调节类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尤其涉及含苯并呋喃、苯并噻吩的苄苯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也称为cd279,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是参与t细胞免疫调节的主要负调控因子,在活化的单核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以及b细胞中均可观察到pd-1的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也称为b7-h1和cd274)是pd-1的配体,广泛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以及外周组织的实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并被炎症细胞因子上调。pd-1与其生理配体结合后可招募酪氨酸磷酸酶shp-2,shp-2通过对参与t细胞免疫激活的激酶去磷酸化而影响下游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脂酶cγ(plc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等,同时也使t细胞受体(tcr)介导信号的主要整合因子zap70失活来抑制免疫活性;pd-l1也可结合共刺激受体cd80来影响t细胞调控。

2、正常情况下,pd-1/pd-l1信号通路的存在是为了控制抗原表达部位的炎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苄苯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为符合以下通式(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水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苄苯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为以下化合物YXQ-1~YXQ-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苄苯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通式Ⅰ的化合物与酸、金属离子、药学上可接受的胺、铵离子或胆碱形成的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苄苯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酸为半乳糖二酸、D-葡糖醛酸、甘油磷酸、马尿酸、羟乙磺酸、乳糖酸、马来酸、1,5-萘二磺酸、萘-2-磺酸、新戊酸、对苯二甲酸、硫氰酸、胆酸、正十二烷基硫酸...

【技术特征摘要】

1.苄苯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为符合以下通式(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溶剂合物或水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苄苯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为以下化合物yxq-1~yxq-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苄苯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通式ⅰ的化合物与酸、金属离子、药学上可接受的胺、铵离子或胆碱形成的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苄苯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酸为半乳糖二酸、d-葡糖醛酸、甘油磷酸、马尿酸、羟乙磺酸、乳糖酸、马来酸、1,5-萘二磺酸、萘-2-磺酸、新戊酸、对苯二甲酸、硫氰酸、胆酸、正十二烷基硫酸、苯磺酸、柠檬酸、d-葡萄糖,乙醇酸、乳酸、苹果酸、丙二酸、扁桃酸、磷酸、丙酸、盐酸、硫酸、酒石酸、琥珀酸、甲酸、氢碘酸、氢溴酸、甲烷磺酸、烟酸、硝酸、乳清酸、草酸、苦味酸、l-焦谷氨酸、糖精酸、水杨酸、龙胆酸、对甲苯磺酸、戊酸、棕榈酸、葵二酸、硬脂酸、月桂酸、乙酸、己二酸、碳酸、4-苯磺酸、乙烷二磺酸、乙基琥珀酸、富马酸、3-羟基萘-2-甲酸、1-羟基萘-2-甲酸、油酸、十一碳烯酸、抗坏血酸、樟脑酸、樟脑磺酸、二氯乙酸、乙烷磺酸;所述金属离子为钠、钾、钙离子;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胺为乙二胺、氨丁三醇。

5.权利要求1所述苄苯醚类化合物在制备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坚毅杨琇茜王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