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阻尼器装配,涉及实现多类型阻尼器组装和示功需求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阻尼器装配系统。
技术介绍
1、在摩托车或电动车的悬挂系统中,减震器(又称阻尼器)是一个关键组件,其主要功能是吸收和减小道路不平带来的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和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常见的减震器主要通过液压或气压方式来吸收振动能量。液压减震器利用液体在筒内的流动和阻尼作用来吸收振动能量,而气压减震器则通过压缩和扩展气体来实现同样的效果。
2、而机械示功是一种通过机械结构和杠杆原理直接测量力或扭矩的过程,常用于静态或低频测试。示功检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往复运动来测试阻尼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尤其是阻尼器的阻尼力随位移的变化情况。如果检测单元与拉杆组件的轴线不对中,整个力的传递过程会被侧向力影响,进而导致测量的数据不准确。具体表现为:
3、力的非线性传递:由于轴线不对中,加载力中引入了侧向力,阻尼器的受力不再是单一的轴向力。侧向力会造成测量结果的波动,无法正确反映阻尼器的真实力学性能,导致力-位移曲线产生非线性误差。
4、数据的一致性问题:在多轮测试中,不同装配状态下的轴线不对中可能导致测试结果的差异,数据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受到影响。即使是相同的阻尼器,轴线不对中也可能导致每次测试结果不同,从而难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尼器装配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4、具有工作台面的机架;
5、具有输送组件和工装组件的输料单元;
6、所述工装组件连接至所述输送组件;
7、具有存储组件和夹装组件的多个装配单元;
8、多个所述存储组件沿所述输送组件的输送路线布置,以用于存储阻尼器各配件;
9、且每一所述夹装组件设置于每一所述存储组件一侧,以用于将对应的配件夹装至所述工装组件;
10、具有示功驱动组件和示功传动组件的检测单元;
11、其中,所述示功传动组件连接有示功检测夹爪;
12、其中,所述示功驱动组件和所述示功传动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示功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示功检测夹爪夹取阻尼器拉杆组件进行往复位移;
13、具有第一定轴组件和第二定轴组件的定轴单元;
14、其中,所述第一定轴组件配置为与所述示功传动组件的端部滑动接触,并约束所述示功传动组件端部沿位移轴m进行往复位移;
15、以及,所述第二定轴组件配置与拉杆组件接触,并引导所述拉杆组件的轴线与所述位移轴m共轴。
16、优选地,所述工装组件具有固定结构;
17、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工装组件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
18、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轴线定位件和第二轴线定位件;
19、且,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所述第一轴线定位件的轴线、所述第二轴线定位件的轴线和位移轴m共轴;
20、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所述第一轴线定位件的轴线、所述第二轴线定位件的轴线和所述位移轴m共轴。
21、优选地,所述第二定轴组件包括:
22、定轴驱动件,所述定轴驱动件具有远离或朝向阻尼器的位移;
23、且,所述定轴驱动件的位移方向与所述位移轴m的方向垂直;
24、定轴块,连接至所述定轴驱动件;
25、其中,所述定轴块具有一弧形槽口,以用于与拉杆组件接触。
26、优选地,所述第一定轴组件包括:
27、定轴盘,连接至所述示功传动组件;
28、其中,所述定轴盘的周向壁面开设有导向槽;
29、所述导向槽为弧形半开式结构;
30、定轴柱,滑动连接至所述导向槽。
31、优选地,包括具有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的切换单元;
32、以及,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示功单元和第二示功单元;
33、所述第一示功单元配置为对双筒结构的阻尼器进行示功检测;
34、所述第二示功单元配置为对单筒结构的阻尼器进行示功检测;
35、且,所述第一示功单元和所述第二示功单元位于机架的上方和下方,并相对布置;
36、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设置于所述检测单元的前置位;
37、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设置于所述检测单元的后置位;
38、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受控于控制单元将单筒结构的阻尼器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进行切换;
39、且,处于第一工位的阻尼器呈正置状态;
40、处于第二工位的阻尼器呈倒置状态。
41、优选地,包括升降单元;
42、其中,所述定轴单元和所述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升降单元;
43、所述升降单元包括:
44、升降架,连接至所述机架;
45、第一升降台,滑动连接至所述升降架;
46、且,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一定轴组件安装至所述第一升降台;
47、第二升降台,滑动连接至所述升降架,并位于所述第一升降台的下方;
48、且,所述第二定轴组件安装至所述第二升降台;
49、其中,所述第一升降台和所述第二升降台分别通过独立的驱动系统进行升降驱动。
50、优选地,所述工装组件包括:
51、移动座,与所述输送组件连接;
52、固定座,与所述移动座连接;
53、且,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固定座。
54、优选地,所述装配单元包括:
55、第一装配装置,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
56、其中,所述第一装配装置配置为拾取油封至所述工装组件;
57、第二装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装置的后置位;
58、其中,所述第二装配装置配置为拾取封口垫片至所述工装组件;
59、第三装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装置的后置位;
60、其中,所述第三装配装置配置为拾取防尘盖至所述工装组件;
61、第四装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装配装置的后置位;
62、其中,所述第四装配装置配置为拾取螺母至所述工装组件;
63、且,每一装配装置均包括存储组件和夹装组件。
64、优选地,包括:
65、滚槽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装置和所述第二装配装置之间;
66、其中,所述滚槽单元具有滚槽驱动件和滚槽件;
67、所述滚槽驱动件配置为驱动所述滚槽件对油筒的周向壁面滚槽。
68、优选地,包括:
69、封口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装置与所述检测单元之间;
70、其中,所述封口单元具有封口驱动件和封口件;
71、所述封口驱动件配置为驱动所述封口件对油筒的端口进行卷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刘海,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志融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