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2837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和换热装置,外壳为均热材料,换热装置具有散热部和吸热部,吸热部设置于外壳内部,散热部设置于外壳外部,外壳内还设置有电池,电池和吸热部之间和电池与外壳之间均填充有复合相变材料,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利用均热材料的外壳和换热装置共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复合相变材料也就能够为电池提供合适的温度,电池的温度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当前,电动汽车因具备节能环保的优势已成为汽车发展趋势,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寿命和使用安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通常采用大量电池单体集成获得高电量。汽车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产生大量热,导致电池组内部温度过高且分布不均匀,如果不及时散热,温度积聚过高会影响电池的性能,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热安全事故;温度过低时,电池的使用也会受到影响。为实现电池的高效利用,研究人员致力于提高控温技术,然而,传统的仅使用液冷或仅使用风冷的技术,其散热效率不理想。中国专利cn114094228a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复合均热板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该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多个电池单元通过串联或并联成组后设置于电池模组壳体内,每个电池单元的两个侧面均贴覆有相变材料板,相邻两个相变材料板之间设置有均热板,均热板的冷凝端向下嵌入至水冷模块以进行散热。而且,该系统仅通过均热板向水冷模块中传热进行散热,散热方式单一,散热效率较低,电池的温度也不够稳定。因此,亟需一种散热效率更高,电池温度更加稳定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散热效率更高,电池的温度更稳定。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外壳和换热装置,所述外壳为均热材料,所述换热装置具有散热部和吸热部,所述吸热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外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和所述吸热部之间和所述电池与所述外壳之间均填充有复合相变材料。

4、优选的,所述散热部为风冷式散热器。

5、优选的,所述吸热部为水冷管,所述水冷管具有进水端与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端分别与所述散热部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接并连通。

6、优选的,所述水冷管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管道和多根第二管道,各所述第一管道各自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远离所述换热装置的一侧,各自的另一端分别为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各所述第二管道设置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管道之间,所述第二管道各自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并连通。

7、优选的,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端均伸出所述外壳靠近所述换热装置的一侧,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外壳具有间隔。

8、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形状为一侧开口的长方体,各所述电池自所述开口处向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延伸。

9、优选的,所述复合相变结构为石墨烯和cu气凝胶复合相变材料。

10、优选的,所述水冷管均为铝管。

1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2、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换热装置的吸热部设置和电池均于外壳内部,电池周围填充的复合相变材料能够吸收电池产生的热量,并分别传导给均热材料的外壳和换热装置的吸热部,换热装置的散热部能够对吸热部进行散热,均热材料具有极强的导热性能,能够迅速的将复合相变材料中的热量传递至外部,散热效率高,也就能够对复合相变材料的温度形成良好的控制,电池也就能够在合适的温度下运行。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利用均热材料的外壳和换热装置共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复合相变材料也就能够为电池提供合适的温度,电池的温度更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换热装置,所述外壳为均热材料,所述换热装置具有散热部和吸热部,所述吸热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外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和所述吸热部之间和所述电池与所述外壳之间均填充有复合相变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为风冷式散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为水冷管,所述水冷管具有进水端与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端分别与所述散热部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接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管道和多根第二管道,各所述第一管道各自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远离所述换热装置的一侧,各自的另一端分别为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各所述第二管道设置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管道之间,所述第二管道各自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端均伸出所述外壳靠近所述换热装置的一侧,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外壳具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形状为一侧开口的长方体,各所述电池自所述开口处向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相变材料为石墨烯和Cu气凝胶复合相变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均为铝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换热装置,所述外壳为均热材料,所述换热装置具有散热部和吸热部,所述吸热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外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和所述吸热部之间和所述电池与所述外壳之间均填充有复合相变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为风冷式散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为水冷管,所述水冷管具有进水端与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端分别与所述散热部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接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管道和多根第二管道,各所述第一管道各自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玲雷琨余心阳辛修东李昊桀崔景媛王亚雄段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