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鸿曜专利>正文

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261 阅读:5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属于钻孔机械领域,其结构包括一载重车辆,载重车辆的底盘上设置有转盘,并用与转盘连接的转向减速机和油泵电机驱动转盘旋转,转盘上设置有下支架,下支架上设置有两个卷扬机、配电箱、支架液压缸和大支架等,支架液压缸操控大支架的横卧或竖立状态。大支架上设置有上支架,上支架通过滑轮组分别与第一卷扬机和安装有电机的电机支架连接,第一卷扬机带动电机支架沿着大支架上下运动,电机的动力头通过联接法兰与钻杆的顶部相接,钻杆的底部设置有钻头,钻头上设置有削刀,削刀上方的钻杆上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的底部开有进料口,在进料斗上方的钻杆上设置有与第二卷扬机相连接的提料斗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一机多用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农田水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施工、建筑工程打井、打桩等作业中。(*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孔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
技术介绍
目前,虽然打孔机械很多,但都不能打大直径的孔,也不能打过深的孔,且工作效 率较低,动力太大,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打大直径孔,又能 打过深孔的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包括一载重车辆,载重车辆的底盘上设置有转盘、转向 减速机和油泵电机,油泵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与转向减速机的动力输入轴相接,转 向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转盘的转轴相接。转盘上设置有下支架,下支架上设置有两个卷扬机、配电箱和支架液压缸。下支架的后端部与大支架的底部铰接在一起,大支架的中下端部与支架液压缸的 顶部相接,支架液压缸的底部固定在下支架上。大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上支架并构成倒“L”形结构,安装有电机的电机支架的顶部 通过滑轮组依次与上支架和第一卷扬机相接,电机支架的一侧通过滑块与大支架的滑槽相 配合。电机的动力头通过联接法兰与钻杆的顶部相接,钻杆的底部设置有钻头,钻头上 设置有削刀,削刀上方的钻杆上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的底部开有进料口,在进料斗上方的 钻杆上设置有提料斗盘,提料斗盘与第二卷扬机相连接。。上述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其载重车辆的底盘中部设置有支腿缸。上述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其下支架的后端部设置有支腿缸。本技术的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其工作原理如下非工作状态下支架液压缸收缩,将大支架放平,上支架并排于驾驶室的一侧。工作状态下,将载重车辆底盘中部设置的支腿缸打开,并将支架液压缸伸开,将大 支架立起,同时将下支架后端部设置的支腿缸打开。通过油泵电机和转向减速机调整转盘 的位置,并利用配电箱控制电机工作,电机通过钻杆带动钻头旋转,由于钻头上设置有削 刀,从而将被钻对象钻碎,把进料斗放在井孔中在短时间内,把井孔的泥土搅满进料斗,当 井孔中的进料斗搅满泥土之后,由卷扬机带动提料斗盘,再由提料斗盘瞬间将进料斗提上 来。本技术的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设 计合理,既能打大直径的孔,又能打过深的孔,且操作安全方便,动力小,节省能源,电动液 压两用,噪音低,可广泛应用于农田水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施工、建筑工程打井、打桩等作业中。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2、动力头,3、联接发兰,4、钻杆,5、提料斗盘,6、进料斗,7、削刀,8、 钻头,9、进料口,10、支腿缸,11、支架液压缸,12、转盘,13、转向减速机,14、油泵电机,15、支 腿缸,16、底盘,17、驾驶室,18、卷扬机,19、配电箱,20、大支架,21、上支架,22、下支架,23、 电机支架,24、卷扬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的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作以下详细地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的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其结构包括一载重车辆,载重车辆的底盘16上设置有转盘12、转向减速机13和油泵电机14,油泵电机14的动力输 出轴通过皮带与转向减速机13的动力输入轴相接,转向减速机13的动力输出轴与转盘12 的转轴相接。转盘12上设置有下支架22,下支架22上并排设置有卷扬机18和卷扬机24及配 电箱19、支架液压缸11。下支架22的后端部与大支架20的底部铰接在一起,大支架20的中下端部与支架 液压缸11的顶部相接,支架液压缸11的底部固定在下支架22上。大支架20的顶部设置有上支架21并构成倒“L”形结构,安装有电机1的电机支 架23的顶部通过滑轮组依次与上支架21和卷扬机18相接,电机支架23的一侧通过滑块 与大支架20的滑槽相配合。电机1的动力头2通过联接法兰3与钻杆4的顶部相接,钻杆4的底部设置有钻 头8,钻头8上设置有削刀7,削刀7上方的钻杆4上设置有进料斗6,进料斗6的底部开有 进料口 9,在进料斗6上方的钻杆4上设置有提料斗盘5,提料斗盘5与卷扬机24相连接。载重车辆的底盘中部设置有支腿缸10。下支架22的后端部设置有支腿缸15。本技术的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其加工制作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 加工制作即可。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包括一载重车辆,其特征在于,载重车辆的底盘(16)上设置有转盘(12)、转向减速机(13)和油泵电机(14),油泵电机(1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与转向减速机(13)的动力输入轴相接,转向减速机(13)的动力输出轴与转盘(12)的转轴相接;转盘(12)上设置有下支架(22),下支架(22)上设置有卷扬机(18)、配电箱(19)、支架液压缸(11)和卷扬机(24);下支架(22)的后端部与大支架(20)的底部铰接在一起,大支架(20)的中下端部与支架液压缸(11)的顶部相接,支架液压缸(11)的底部固定在下支架(22)上;大支架(20)的顶部设置有上支架(21)并构成倒“L”形结构,安装有电机(1)的电机支架(23)的顶部通过滑轮组依次与上支架(21)和卷扬机(18)相接,电机支架(23)的一侧通过滑块与大支架(20)的滑槽相配合;电机(1)的动力头(2)通过联接法兰(3)与钻杆(4)的顶部相接,钻杆(4)的底部设置有钻头(8),钻头(8)上设置有削刀(7),削刀(7)上方的钻杆(4)上设置有进料斗(6),进料斗(6)的底部开有进料口(9),在进料斗(6)上方的钻杆(4)上设置有提料斗盘(5),提料斗盘(5)与卷扬机(2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包括一载重车辆,其特征在于,载重车辆的底盘(16)上设置有转盘(12)、转向减速机(13)和油泵电机(14),油泵电机(1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与转向减速机(13)的动力输入轴相接,转向减速机(13)的动力输出轴与转盘(12)的转轴相接;转盘(12)上设置有下支架(22),下支架(22)上设置有卷扬机(18)、配电箱(19)、支架液压缸(11)和卷扬机(24);下支架(22)的后端部与大支架(20)的底部铰接在一起,大支架(20)的中下端部与支架液压缸(11)的顶部相接,支架液压缸(11)的底部固定在下支架(22)上;大支架(20)的顶部设置有上支架(21)并构成倒“L”形结构,安装有电机(1)的电机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鸿曜
申请(专利权)人:吴鸿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