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孔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
技术介绍
目前,虽然打孔机械很多,但都不能打大直径的孔,也不能打过深的孔,且工作效 率较低,动力太大,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打大直径孔,又能 打过深孔的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包括一载重车辆,载重车辆的底盘上设置有转盘、转向 减速机和油泵电机,油泵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与转向减速机的动力输入轴相接,转 向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转盘的转轴相接。转盘上设置有下支架,下支架上设置有两个卷扬机、配电箱和支架液压缸。下支架的后端部与大支架的底部铰接在一起,大支架的中下端部与支架液压缸的 顶部相接,支架液压缸的底部固定在下支架上。大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上支架并构成倒“L”形结构,安装有电机的电机支架的顶部 通过滑轮组依次与上支架和第一卷扬机相接,电机支架的一侧通过滑块与大支架的滑槽相 配合。电机的动力头通过联接法兰与钻杆的顶部相接,钻杆的底部设置有钻头,钻头上 设置有削刀,削刀上方的钻杆上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的底部开有进料口,在进料斗上方的 钻杆上设置有提料斗盘,提料斗盘与第二卷扬机相连接。。上述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其载重车辆的底盘中部设置有支腿缸。上述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其下支架的后端部设置有支腿缸。本技术的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其工作原理如下非工作状态下支架液压缸收缩,将大支架放平,上支架并排于驾驶室的一侧。工作状态下,将载重车辆底盘中部设置的支腿缸打开,并将支架液压缸伸开,将大 ...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包括一载重车辆,其特征在于,载重车辆的底盘(16)上设置有转盘(12)、转向减速机(13)和油泵电机(14),油泵电机(1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与转向减速机(13)的动力输入轴相接,转向减速机(13)的动力输出轴与转盘(12)的转轴相接;转盘(12)上设置有下支架(22),下支架(22)上设置有卷扬机(18)、配电箱(19)、支架液压缸(11)和卷扬机(24);下支架(22)的后端部与大支架(20)的底部铰接在一起,大支架(20)的中下端部与支架液压缸(11)的顶部相接,支架液压缸(11)的底部固定在下支架(22)上;大支架(20)的顶部设置有上支架(21)并构成倒“L”形结构,安装有电机(1)的电机支架(23)的顶部通过滑轮组依次与上支架(21)和卷扬机(18)相接,电机支架(23)的一侧通过滑块与大支架(20)的滑槽相配合;电机(1)的动力头(2)通过联接法兰(3)与钻杆(4)的顶部相接,钻杆(4)的底部设置有钻头(8),钻头(8)上设置有削刀(7),削刀(7)上方的钻杆(4)上设置有进料斗(6),进料斗(6)的底部开有进料口(9),在进料斗(6)上方的钻 ...
【技术特征摘要】
多功能打井、打桩两用机,包括一载重车辆,其特征在于,载重车辆的底盘(16)上设置有转盘(12)、转向减速机(13)和油泵电机(14),油泵电机(1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皮带与转向减速机(13)的动力输入轴相接,转向减速机(13)的动力输出轴与转盘(12)的转轴相接;转盘(12)上设置有下支架(22),下支架(22)上设置有卷扬机(18)、配电箱(19)、支架液压缸(11)和卷扬机(24);下支架(22)的后端部与大支架(20)的底部铰接在一起,大支架(20)的中下端部与支架液压缸(11)的顶部相接,支架液压缸(11)的底部固定在下支架(22)上;大支架(20)的顶部设置有上支架(21)并构成倒“L”形结构,安装有电机(1)的电机支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