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抽水蓄能电站和水工建筑水力学,特别涉及一种紧接尾水管的进/出水口体型。
技术介绍
1、抽水蓄能在保证新型电力系统稳定、促进新能源消纳,支撑双碳目标实现上,将发挥关键作用。抽蓄电站具有双向运行,双向水流特点,其进水口同时也是出水口,须同时满足流态平顺、流量平均、流速均匀、水头损失小等要求,这对设计优化提出了挑战。尤其低水头电站常采用尾部明厂房开发方式,机组后到下水库之间的距离很短,尾水管后紧接进/出水口,受尾水管弯肘段不均匀流态影响,出流时易产生流速集中和偏移,导致拦污栅断面流态评价参数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影响电站运行安全和效益。
2、相关技术中,对进/出水口的优化设计研究较为完善,针对不良流态已出现多项技术,如调整分流墩的布置形式实现进/出水口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分流均匀的设计方法,又如基于响应面模型的扩散段体型优化方法,再如可调节的防涡梁等。
3、然而,相关技术均仅针对常规布置形式进/出水口,对于紧接尾水管段的特殊布置形式,采用侧式进/出水口难以解决流速集中和偏移的问题,同时其地形条件又难以满足竖井式进/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接尾水管的进/出水口体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体型包括:水平隧洞段、弯管段、竖井段、竖井扩散段和分流段,尾水管后连接所述水平隧洞段的一侧,所述水平隧洞段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弯管段;所述弯管段的上方连接所述竖井段,所述竖井段的上方连接所述竖井扩散段,并基于所述竖井扩散段的倒椎体将流道分为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所述竖井扩散段上下游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分流段,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接尾水管的进/出水口体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隧洞段、所述弯管段、所述竖井段、所述竖井扩散段和所述分流段的断面均为矩形或类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接尾水管的进/出水口体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体型包括:水平隧洞段、弯管段、竖井段、竖井扩散段和分流段,尾水管后连接所述水平隧洞段的一侧,所述水平隧洞段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弯管段;所述弯管段的上方连接所述竖井段,所述竖井段的上方连接所述竖井扩散段,并基于所述竖井扩散段的倒椎体将流道分为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所述竖井扩散段上下游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分流段,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接尾水管的进/出水口体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隧洞段、所述弯管段、所述竖井段、所述竖井扩散段和所述分流段的断面均为矩形或类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接尾水管的进/出水口体型,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接尾水管的进/出水口体型,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接尾水管的进/出水口体型,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接尾水管的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光,田浩霖,胡赞熬,黄洋,林云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