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腔室智能化冷却的球墨铸铁井盖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16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腔室智能化冷却的球墨铸铁井盖铸造模具,属于球墨铸铁井盖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的上方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上设置有多腔室智能化冷却机构,所述多腔室智能化冷却机构用于对上模和下模进行快速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采用铸造模具生产球墨铸铁井盖时,其铸造模具温度较高,多为自然冷却,导致冷却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冷却管通过连通管和下冷却管连接,启动冷却水泵,冷却水泵将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抽出,并将冷却水输送至上冷却管内,经下冷却管回流至冷却水箱内,通过循环的冷却水可对上模和下模进行快速冷却,可提升铸造模具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球墨铸铁井盖,具体为多腔室智能化冷却的球墨铸铁井盖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1、球墨铸铁井盖是球墨铸铁产品的一种,球墨铸铁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比碳钢还高的强度。球墨铸铁是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强度铸铁材料,其综合性能接近于钢,正是基于其优异的性能,已成功地用于铸造一些受力复杂,强度、韧性、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零件。球墨铸铁已迅速发展为仅次于灰铸铁的、应用十分广泛的铸铁材料。所谓“以铁代钢”,主要指球墨铸铁。

2、在采用铸造模具生产球墨铸铁井盖时,其铸造模具温度较高,多为自然冷却,导致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腔室智能化冷却的球墨铸铁井盖铸造模具,可对铸造模具进行快速地冷却,可提升铸造模具的冷却效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多腔室智能化冷却的球墨铸铁井盖铸造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腔室智能化冷却的球墨铸铁井盖铸造模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下模(11),所述下模(11)的上方设置有上模(12),所述上模(12)和下模(11)上设置有多腔室智能化冷却机构(2),所述多腔室智能化冷却机构(2)用于对上模(12)和下模(11)进行快速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室智能化冷却的球墨铸铁井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2)连接在液压缸(13)的活塞杆上,所述液压缸(13)安装在支撑板(14)上,所述支撑板(14)安装在导向杆(15)上,所述导向杆(15)平行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上模(12)活动连接在导向杆(15...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腔室智能化冷却的球墨铸铁井盖铸造模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下模(11),所述下模(11)的上方设置有上模(12),所述上模(12)和下模(11)上设置有多腔室智能化冷却机构(2),所述多腔室智能化冷却机构(2)用于对上模(12)和下模(11)进行快速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室智能化冷却的球墨铸铁井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2)连接在液压缸(13)的活塞杆上,所述液压缸(13)安装在支撑板(14)上,所述支撑板(14)安装在导向杆(15)上,所述导向杆(15)平行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上模(12)活动连接在导向杆(1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室智能化冷却的球墨铸铁井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腔室智能化冷却机构(2)包括上冷却管(21)和下冷却管(22),所述上冷却管(21)嵌在上模(12)内,且上冷却管(21)的两端延伸至上模(12)的外侧,所述下冷却管(22)嵌在下模(11)内,且下冷却管(22)的两端延伸至下模(11)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室智能化冷却的球墨铸铁井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腔室智能化冷却机构(2)还包括冷却水箱(23)、冷却水泵(24)和连通管(25),所述冷却水泵(24)的进水口连接冷却水箱(23),所述冷却水泵(24)的出水口连接连通管(25),所述连通管(25)和上冷却管(21)连通,其中,冷却水箱(23)放置在底板(1)上,且冷却水箱(23)和下冷却管(22)连接,所述下冷却管(22)的另一端连接有连通管(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腔室智能化冷却的球墨铸铁井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谈龙韦瑞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博立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