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13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主体、设置在垃圾箱主体两侧的投料门、设置在垃圾箱主体上的智能监控与电控系统、后驱动轮机构和前转向驱动轮机构;后驱动轮结构包括后驱动轮、后液压马达、后轮架,后轮架连接在垃圾箱主体的底部;前转向驱动轮机构包括前驱动轮、前液压马达、旋转轮架、活动桥梁、支撑三角板,活动桥梁与垃圾箱主体之间通过拉压橡胶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能够提高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效率,降低建筑垃圾收运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垃圾贮器,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


技术介绍

1、在过去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普遍采用收集点形式,露天选点堆放或就地堆放,再通过自卸车和装载机进行装运,既影响市容环境也造成装运成本增加。后来提出了改点为箱,利用放置建筑垃圾箱来收集建筑垃圾,避免了在传统收运模式中装载建筑垃圾的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噪音、扬尘和安全事故的可能。

2、但是普通的建筑垃圾箱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建筑垃圾箱因为要装重量大的建筑垃圾,所以其投料门也是异常的笨重,即使有气弹簧的辅助也难以解决在开门的那段初始一刻间还是需要很大的力气去抬起门;箱体投料量需要安排管理人员对垃圾箱的满载情况进行人工现场观察确认,然后打电话通知清运公司派车来拉走垃圾箱,其存在管理过程比较繁琐等缺点;普通建筑垃圾箱都是通过拉臂钩车来进行箱体的移动投放,如果平时在社区里面需要临时移动到需要的点位去就比较困难,而且对投放点位的选取也造成了很大限制,即只能选取一些能够容得下整辆拉臂钩车进出的点位。

3、因此传统的建筑垃圾箱只是一个垃圾箱,功能单一,建筑垃圾这一回收利用率超高的社会资源并未实现其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目前建筑垃圾箱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能够提高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效率,降低建筑垃圾收运管理成本。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主体两侧的投料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主体上的智能监控与电控系统、后驱动轮机构和前转向驱动轮机构;所述后驱动轮结构包括后驱动轮、与所述后驱动轮连接的后液压马达、与所述后液压马达连接的后轮架,所述后轮架连接在所述垃圾箱主体的底部;所述前转向驱动轮机构包括前驱动轮、与所述前驱动轮连接的前液压马达、与所述前液压马达连接的旋转轮架、与所述旋转轮架连接的活动桥梁、与所述活动桥梁连接的支撑三角板,所述活动桥梁与所述垃圾箱主体之间通过拉压橡胶连接。

4、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旋转轮架包括左旋转轮架和右旋转轮架,所述左旋转轮架和右旋转轮架之间设有活动连杆连接。

5、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旋转轮架上设有转向液压缸。

6、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投料门与所述垃圾箱主体之间连接有电动推杆和若干气弹簧。

7、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投料门上还设有电子锁,所述垃圾箱主体的前端设有刷卡器,所述刷卡器与电子锁电连接并控制电子锁启闭,进而控制所述投料门的开关门动作。

8、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智能监控与电控系统包括系统控制箱、gps传感器和多个容量传感器,所述gps传感器和容量传感器与所述系统控制箱电连接。

9、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垃圾箱主体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在靠近垃圾箱主体内部的一侧设有走线槽,所述容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走线槽内,所述gps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主体上。

10、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顶板的外顶面安装有太阳能板。

11、本技术实施的优点:(1)通过对投料门加装电动推杆可以实现投料门的自动开关,避免人工抬起笨重的投料门。

12、(2)通过对投料门加装电子锁可以和电动推杆互相配合互相保护,避免人工误操作强行拉开投料门造成功能元器件损坏。配合垃圾箱主体前端的刷卡器能够对投料人员权限甄别,防止无关人员去投料。

13、(3)通过对垃圾箱主体增加前后驱动轮能够使垃圾箱自己走起来,能够保证在不需要拉臂钩车的拖动下箱体能自行移动到需要的点位。采用可旋转摆动的桥梁式前转向驱动机构可以有效地保证垃圾箱主体的4个驱动轮和地面的有效接触,保证箱体行走过程中能适应各种凹凸不平路面,防止个别驱动轮空转问题。

14、(4)通过智能监控与电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垃圾箱的容量以进行垃圾运输,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了建筑装修垃圾收运管理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主体(1)和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主体(1)两侧的投料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主体(1)上的智能监控与电控系统、后驱动轮机构(4)和前转向驱动轮机构(5);所述后驱动轮机构(4)包括后驱动轮(401)、与所述后驱动轮(401)连接的后液压马达(402)、与所述后液压马达(402)连接的后轮架(403),所述后轮架(403)连接在所述垃圾箱主体(1)的底部;所述前转向驱动轮机构(5)包括前驱动轮(501)、与所述前驱动轮(501)连接的前液压马达(502)、与所述前液压马达(502)连接的旋转轮架(503)、与所述旋转轮架(503)连接的活动桥梁(504)、与所述活动桥梁(504)连接的支撑三角板(505),所述活动桥梁(504)与所述垃圾箱主体(1)之间通过拉压橡胶(50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架(503)包括左旋转轮架和右旋转轮架,所述左旋转轮架和右旋转轮架之间设有活动连杆(50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架(503)上设有转向液压缸(5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门(2)与所述垃圾箱主体(1)之间连接有电动推杆(202)和若干气弹簧(2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门(2)上还设有电子锁(203),所述垃圾箱主体(1)的前端设有刷卡器(204),所述刷卡器(204)与电子锁(203)电连接并控制电子锁(203)启闭,进而控制所述投料门(2)的开关门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控与电控系统包括系统控制箱、GPS传感器和多个容量传感器(301),所述GPS传感器和容量传感器(301)与所述系统控制箱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主体(1)的顶部设有顶板(3),所述顶板(3)在靠近垃圾箱主体(1)内部的一侧设有走线槽(302),所述容量传感器(301)设置于所述走线槽(302)内,所述GPS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主体(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的外顶面安装有太阳能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主体(1)和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主体(1)两侧的投料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主体(1)上的智能监控与电控系统、后驱动轮机构(4)和前转向驱动轮机构(5);所述后驱动轮机构(4)包括后驱动轮(401)、与所述后驱动轮(401)连接的后液压马达(402)、与所述后液压马达(402)连接的后轮架(403),所述后轮架(403)连接在所述垃圾箱主体(1)的底部;所述前转向驱动轮机构(5)包括前驱动轮(501)、与所述前驱动轮(501)连接的前液压马达(502)、与所述前液压马达(502)连接的旋转轮架(503)、与所述旋转轮架(503)连接的活动桥梁(504)、与所述活动桥梁(504)连接的支撑三角板(505),所述活动桥梁(504)与所述垃圾箱主体(1)之间通过拉压橡胶(50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架(503)包括左旋转轮架和右旋转轮架,所述左旋转轮架和右旋转轮架之间设有活动连杆(50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自动化行走智能建筑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架(503)上设有转向液压缸(5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赫得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