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750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车把领域,尤其涉及自行车的辅把,辅把由握管、束管、螺丝座组成,握管的一端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固定在束管的周面上,在握管和束管连接处固定连接螺丝座,握管为多棱状管,棱数为5至12,握管在采用八棱状管、六棱状管时的使用效果最佳,握管的另一端为与人体大拇指形状相似的凹面,自行车手在握住握管时,大拇指正好压在凹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钛合金的使用量,自行车手抓握方便且能有效避免滑脱,符合人体工程学,有效减少了自行车手的手部肌肉疲劳。(*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中的车把领域,尤其是钛合金制作的自行车辅把
技术介绍
目前体育比赛用及高档自行车中为了达到轻便、高速及车体高强度的目的, 大量使用钛合金材质制造自行车的车把、辅把等零部件,其中辅把中的重要部 件握把一般采用圆管,会造成浪费材料,同时自行车手在持握辅把时有易滑脱, 手部肌肉易疲劳等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不利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是提供一种在满足使用强度要求的同时能减少钛合 金的使用量,且便于自行车手抓握,能有效避免滑脱,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辅 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辅把包括握管l、束管2和螺丝座3,其中握管1的一端通过悍接等连接方式固定在束管2的周面上, 握管1的另一端为凹面4,凹面4形状与人体大拇指的表面形状相适应,车手的 大拇指可正好压在凹面4上。握管1为多棱状管,棱数为5至12,其中握管1 为六棱状管、八棱状管时,使用效果最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由握管l、束管2和螺丝座3组成,握管l 采用多棱状管,并在握管1的一端面采用与人体大拇指相适应的凹面,减少了 钛合金的使用量,且便于自行车手抓握,能有效避免滑脱。附图说明图1辅把主视图 图2辅把左视图图3 A-A向剖视图 图4束管剖视图 图5螺丝座剖视图图中1 .握管、2.束管、3 .螺丝座、4、凹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系辅把主视图,辅把由握管1、束管2和螺丝座3组成,握管1的一端 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束管2的周面上,束管2和握管连接处固定有螺丝座3, 其中握管l采用多棱状管,棱数为5至12,其中握管l最佳釆用的是六棱状管 或八棱状管。图2系辅把左视图,其中握管1没有与束管2连接的另一端为凹面,自行 车手在骑车时手掌可握住握管1的同时,正好将大拇指放在凹面内,手掌的握 把动作和大拇指的下压动作配合自然,符合人体工程学,持把紧但肌肉却不易 疲劳。图3系图2中A-A向剖视图,握管1采用八棱状管的使用效果最好。 图4系束管剖视图,束管为一定长度的圆管。图5系螺丝座剖视图,螺丝座2设有螺丝孔。图中握管l、束管2和螺丝座3采用不锈钢等金属制作,但在高档自行车及 比赛用自行车中可采用钛合金制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把,由握管、束管和螺丝座组成,握管的一端和束管连接,螺丝座固定在握管和束管的连接处,其特征在于,握管为多棱状管,棱数为5至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把,由握管、束管和螺丝座组成,握管的一端和束管连接,螺丝座固定在握管和束管的连接处,其特征在于,握管为多棱状管,棱数为5至1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西源石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欧亚化工设备制造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