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钟宁专利>正文

折叠电动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5034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行李箱,其设有箱体部和座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部和座椅部通过一左撑杆、一右支撑杆和一下支撑杆连接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折叠电动行李箱的手把部分设计在箱体上方的左右位置,能够把握行驶中的速度与平衡,人的双脚跟两个前轮的距离很近,可以感知轮子在运行中的动态,传递信息给人的大脑,大脑发出指令,人手脚做出相应反映,人箱融合一体,整体上提高了整个折叠电动行李箱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李箱,其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动行李箱
技术介绍
目前的行李箱一般都通过上部的提手和下部的滚轮进行配合移动,由于人的身高不同,但是提手的长度是一定的,所以在移动箱子的时候一部分用户会感觉到不方便,较长的时间或距离时还是会感觉到累,所以现在出现了一种折叠电动行李箱,其具有了折叠存放和电动运输的功能,但其牢固性以及功能性非常差,并且当使用者坐在行李箱后部的座椅上时,整个箱子的平衡性得不到保障,所以现在急需一种能够把握行驶中的速度与平衡的可折叠电动行李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把握行驶中的速度与平衡的可折叠电动行李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种折叠电动行李箱,其设有箱体部和座椅部,所述箱体部和座椅部通过一左撑杆、 一右支撑杆和一下支撑杆连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左撑杆和右支撑杆一端与箱体部上部的两侧固定,另一端固定在一靠背支撑杆上,所述靠背支撑杆上还连接有一座鞍靠背;所述左撑杆和右支撑杆与座鞍靠背之间设有座鞍,所述座鞍和支撑杆的接触点上设有座鞍支撑杆。 所述座鞍靠背伸展成躺椅。 所述在下支撑杆的中部设有一活动折点,所述下支撑杆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活动折点的锁紧套。 所述箱体部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把手和右把手,所述左把手和右把手上分别设有刹扎;所述箱体部中部设有放置行李或者供人乘坐的前活动座位;所述箱体部下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前轮,所述箱体部的底部两侧对应前轮的位置上设有电瓶。 所述前轮上方设有一脚踏板,所述前轮和脚踏板之间设有前轮减震弹簧,所述脚踏板上部通过一锥型轴承与箱体下部连接,所述连个前轮之间设有方向同步连接装置。 所述座椅部还设有一后轮,所述后轮中间设有一后轮电机,所述后轮的内胎面上设有后轮制动鼓,所述后轮上还设有沙尘挡板。 所述后轮通过一后轮支杆和一后轮减震杆与下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后轮减震杆上设有减震器。 所述后轮与下支撑杆对应部位上还设有一活动固定杆。 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折叠电动行李箱的手把部分设计在箱体上方的左右位置,能够把握行驶中的速度与平衡,人的双脚跟两个前轮的距离很近,可以感知轮子在运行中的动态,传递信息给人的大脑,大脑发出指令,人手脚做出相应反映,人箱融合一体,整体上提高了整个折叠电动行李箱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折叠电动行李箱的整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折叠电动行李箱的整体示意图,其设有箱体部1和座椅部2,箱体部1和座椅部2通过左撑杆21、右支撑杆22和下支撑杆23连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箱体部1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把手10和右把手11,在左把手10和右把手11上分别设有刹扎,箱体部1中部设有前活动座位12,前活动座位12可以放行李或者供人乘坐。箱体部1下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前轮13,前轮13上方设有脚踏板14,前轮13和脚踏板14之间设有前轮减震弹簧15,在脚踏板14上部通过一锥型轴承16与箱体下部连接,在连个前轮13之间设有方向同步连接装置17。箱体部1的底部两侧对应前轮13的位置上设有电瓶17。 所述座椅部2还设有一后轮24,在后轮24中间设有后轮电机25,在后轮24的内胎面上设有后轮制动鼓26,在后轮24上还设有沙尘挡板241。后轮24通过后轮支杆242和后轮减震杆243与下支撑杆23固定连接,在后轮减震杆243上设有减震器。左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 —端与箱体部1上部的两侧固定,另一端固定在一靠背支撑杆27上,靠背支撑杆27上还连接有座鞍靠背28,在左撑杆21和右支撑杆22与座鞍靠背28之间设有座鞍29,座鞍29和支撑杆27的接触点上设有座鞍支撑杆291,座鞍靠背28可以在靠背支撑杆27上活动来调整座鞍29的位置,座鞍靠背28伸展可作躺椅。 本技术折叠电动行李箱的座椅部2可以折叠进入箱体部1下部,在下支撑杆23的中部设有一活动折点231,下支撑杆23可以通过活动折点231折弯,在下支撑杆23上还设有锁紧套232,当下支撑杆23拉直时通过锁紧套232固定。在后轮24与下支撑杆23对应部位上还设有一活动固定杆242,当活动固定杆242上紧后,后轮24与下支撑杆23固定在一起;当活动固定杆242松开后,后轮24可以收到箱体部1的下部。 本技术折叠电动行李箱针对以往产品由于在设计上,人的坐位重心太高,平衡方面自然不够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打开后成A型结构,有三个支点可活动和折叠,骑行时,接触路面的三个轮子由后单轮动力驱动,后轮24与箱体部1用三条支撑杆连接,主座位座鞍29在后轮24前上部位,付座位前活动座位12在箱体部1的下两轮上方。位收縮时,中间的那条下支撑杆23折叠起来,后轮24收进箱体部1的下部,箱体部1内电瓶放置于后轮两侧,箱体部1的上半部分为储物,下半部分的两个轮子由骑行者用脚来控制,改变行驶方向和感知平衡,箱体最上部分为左右各一把手,控制速度和刹闸,同时进一步增加稳定与平衡,并且主座位座鞍29离地四十厘米,重心低,稳定性好。 本技术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技术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电动行李箱,其设有箱体部和座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部和座椅部通过一左撑杆、一右支撑杆和一下支撑杆连接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折叠电动行李箱,其设有箱体部和座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部和座椅部通过一左撑杆、一右支撑杆和一下支撑杆连接固定在一起。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撑杆和右支撑杆一端与箱体部上部的两侧固定,另一端固定在一靠背支撑杆上,所述靠背支撑杆上还连接有一座鞍靠背;所述左撑杆和右支撑杆与座鞍靠背之间设有座鞍,所述座鞍和支撑杆的接触点上设有座鞍支撑杆。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鞍靠背伸展成躺椅。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下支撑杆的中部设有一活动折点,所述下支撑杆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活动折点的锁紧套。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部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把手和右把手,所述左把手和右把手上分别设有刹扎;所述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钟宁
申请(专利权)人:何钟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