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永裕专利>正文

植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426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栽器,包括一外盒体、一设置于所述外盒体一内部空间的内盒体,及至少一用以定位所述内盒体与所述外盒体的定位组;所述外盒体的内部空间由上至下区分为一第一堆料区、一第一出水区及一第一储水区;所述内盒体一内部空间由上至下区分为一第二堆料区、一第二出水区及一第二储水区,通过所述第一储水区与所述第二储水区储存水液,减少浇水的频率,避免植物枯死的情况发生。(*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植栽器,特别是指一种节省栽种人力及时间,且诱导植物主 根均勻侧生抓地,用以强化水土保持效果的植栽器。
技术介绍
现有栽种植物的方式,一是利用花盆将植物栽种其中,二是直接将植物栽种于土 地中,两种方式都需时常适量的浇水;但是,栽种者对于植物的浇水,常发生浇水过多、浇水 不足或长时间未浇水等情况,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枯死或根部腐烂。又,森林及山坡地受到滥垦滥伐,为了预防土石崩塌及土石流的发生,除了进行挡 土墙的施工,须同时配合将大量树木直接种植于土地中,才是最佳水土保持的方式,但由于 抓地力强的植物,根部生长速度缓慢,需要长时间的栽种使根 部大量侧向增生,才能具有抓 地力进而产生水土保持的作用,因此引导植物根部快速均勻侧生并利于往旁往下抓地,乃 为本创作人所欲改良的问题所在。有鉴于此,本创作人设计一种植栽器,适用于单独栽种植物,且将植栽器连同植物 栽种于土地中,形成局部土地地质改良,减少浇水的频率且节省栽种人力及时间,避免长时 间未浇水而造成植物枯死的情况发生,且具有水土保持及环保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植栽器,包括一外盒体、一内盒体,及至少一 用以固定所述外盒体与所述内盒体的定位组。所述外盒体,由一底板及自所述底板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板所组 成,由所述底板及所述四个侧板界定形成的一内部空间,分为三个区域,由上至下分别为一 第一堆料区、一第一出水区及一第一储水区。所述四个侧板对应所述第一出水区分别具有 多个第一透孔。所述内盒体,由一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壁所组 成,所述内盒体外径小于所述外盒体内径,并设置于所述外盒体内部顶端,由所述底壁及所 述四个侧壁界定形成的一内部空间,同样分为三个区域,由上至下分别为一第二堆料区、一 第二出水区及一第二储水区。所述四个侧壁对应所述第二透孔区分别具有多个第二透孔。所述至少一定位组,具有一杆体及两扣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植栽器,包括一外盒体,由一底板及自所述底板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板所组成, 所述底板及所述四个侧板界定形成一内部空间,所述至少一侧板具有多个第一透孔;及一内盒体,设置于所述外盒体的内部空间中,由一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周缘向上伸 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壁所组成,所述至少一侧壁具有多个第二透孔。实施时,所述外盒体的底板向上延伸多个凸板,每一凸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凸板 的穿孔。实施时,本技术所述的植栽器,更包括一安装于所述外盒体的水位观测组,该 水位观测组具有一水管、一网片及一浮球,所述水管具有一用以连接于所述外盒体的其中 一侧板的一出水孔的第一端,及一与所述第一端反向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网片结合于所述 第一端,所述浮球容置于所述水管内部,所述浮球顶端面向上延伸一浮标。实施时,所述水管的第二端更结合一与所述水管连通的集水盘。实施时,所述出水孔的位置低于最下方的所述第一透孔。实施时,本技术所述的植栽器,更包括用以固定所述内盒体于所述外盒体的 内部空间中的至少一定位组。实施时,所述至少一定位组,包括一穿过一侧板一第一透孔及相对应一侧壁一 第二透孔的杆体;及两分别扣组于所述杆体两端的扣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所述内盒体设置于所述外盒体内,以所述杆体穿 设其中一第一透孔及相对应的一第二透孔,再以所述两扣件扣组于所述杆体两端,使所述 内盒体固定于外盒体内部空间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储水区与所述第二储水区储存水液, 减少浇水的频率,避免植物枯死的情况发生,并利用所述多个第一透孔与所述多个第二透 孔诱导植物根部均勻侧生,而产生强大抓地力,具有水土保持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立体分解图,显示外盒体与内盒体以定位组加以定位;图2是本技术的一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组合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使用状态组合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部分组合放大剖面图,显示两扣件扣设于杆体两端,将内 盒体与外盒体定位;图6是本技术的一部分组合图,显示网片阻隔栽种土进入水管;图7是本技术的一部分组合剖面放大图,显示浮标上升呈高水位状态;图8是本技术的一部分组合剖面放大图,显示浮标下降呈低水位状态;及图9是本技术的一组合剖面图,显示水管第二端结合集水盘。附图标记说明10_外盒体;100-底板;200、200a-侧板;11-第一堆料区;12-第 一出水区;13-第一储水区;14、14a-第一透孔;15-凸板;16-穿孔;17-出水孔;20-内盒 体;300-底壁;400-侧壁;21-第二堆料区;22-第二出水区;23-第二储水区;24、24a_第 二透孔;30-定位组;31-杆体;32-扣件;40-水位观测组;41-水管;411-第一端;412-第 二端;42-网片;43-浮球;44-浮标;50-集水盘;A、A1_栽种土 ;B-植物;C-厨余;L-土地; W、Wl-水液。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进步性能更易于了解,以下特举较佳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加以详细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植栽器,包括一开口朝上的外盒体10、一开口朝上且外径小于所述外盒体10内径的内盒体20、至少一定位组30,及一水位观测组40。所述外盒体10,是由一底板100及自所述底板100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板200所组成,由所述底板100及所述四个侧板200界定形成的一内部空间,分为三个 区域,由上至下分别为一第一堆料区11、一第一出水区12及一第一储水区13。所述四个侧 板200对应所述第一出水区12分别具有多个第一透孔14。所述底板100向上凸伸多个凸 板15,每一凸板15各具有多个贯穿所述凸板15的穿孔16,其中一侧板200a并设置一与所 述第一储水区13连通的出水孔17。所述内盒体20,是由一底壁300及自所述底壁300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 个侧壁400所组成,所述内盒体20外径小于所述外盒体10内径,并设置于所述外盒体10 内部空间的顶端,由所述底壁300及所述四个侧壁400界定形成的一内部空间,同样分为三 个区域,由上至下分别为一第二堆料区21、一第二出水区22及一第二储水区23。所述四个 侧壁400对应所述第二出水区22分别具有多个第二透孔24。所述至少一定位组30,用以定位所述内盒体20与所述外盒体10,具有一杆体31 及两扣件32。所述水位观测组40,具有一水管41、一网片42及一浮球43。所述水管41具有一 用以连接于所述出水孔17的第一端411,及一与所述第一端411反向设置的第二端412。所 述网片42结合于所述第一端411,所述浮球43容置于所述水管41内部,所述浮球43顶端 面向上延伸一浮标44,要说明的是,前述出水孔17的位置低于最下方的第一透孔14a(如图 4所示)。请参阅图4、图5,栽种植物时,所述外盒体10内部空间填放栽种土 A,所述内盒体 20设置于所述栽种土 A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外盒体10内部空间的顶端,以所述杆体31穿过 所述外盒体10的其中一第一透孔14,及所述内盒体20相对应的一第二透孔24,接着将所 述两扣件32分别扣组于所述杆体31两端,由于所述扣件32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透孔14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盒体,由一底板及自所述底板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板所组成,所述底板及所述四个侧板界定形成一内部空间,所述至少一侧板具有多个第一透孔;及一内盒体,设置于所述外盒体的内部空间中,由一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壁所组成,所述至少一侧壁具有多个第二透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裕
申请(专利权)人:陈永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