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给式高效植物盆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8892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自给式高效植物盆栽装置,引入全新智能式自给补水电控结构,利用所设计的环形隔离壁(6)将植物盆栽装置本体(1)内部分隔成种植腔体(8)与内壁腔体(7),基于种植腔体(8)内的湿度检测结果,利用设计微型水泵(14),结合与内壁腔体(7)相连通的蓄水盒(11),通过内壁腔体(7)与各组导水管组中各根导水管(9)实现针对种植腔体(8)各个高度位置区域的水分补给操作,使得所补给的水分能够第一时间输送至种植腔体(8)中的各个位置,针对土壤实现全方位的水分补给;并且各组导水管组位于种植腔体(8)中各个不同高度位置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所种植植物根系的附着力,为所种植的植物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种植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自给式高效植物盆栽装置,属于智能花艺园艺

技术介绍
植物盆栽装置是用于种植花艺的器皿,随着人们审美,以及使用便捷性要求的不断提升,设计师针对植物盆栽装置不断进行着改进与创新,诸如专利申请号:201210469662.4,公开一种植物盆栽装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盆体和底座,上述盆体的底部与底座相连的位置形成有若干透水孔,上述盆体和底座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植物盆栽装置,盆体与底座连接在一起,便于整体移动;在盆体与底座相连的位置形成若干透水孔,使水从底座中顺利地渗透到植物的根须,并且防止营养土过于潮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盆体与底座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使用寿命长。还有专利申请号:201410530086.9,公开了一种可以放置翻土木铲的植物盆栽装置,包括上盆体、下盆体和支撑脚,在上盆体和下盆体之间设置有隔板,在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透水孔,在下盆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软管,在下盆体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玻璃观察孔窗,在所述上盆体的一侧设置有翻土木铲放置盒。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植物盆栽装置的优点是:浇水和排水都非常方便,及时观察植物盆栽装置的水量,具有蓄水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自给式高效植物盆栽装置,包括植物盆栽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水盒(11)、至少一组导水管组和控制模块(2),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2)相连接的电源(3)、湿度传感器(4)、声音报警器(5)、第一水浸传感器(12)、第二水浸传感器(13)、微型水泵(14);电源(3)经过控制模块(2)分别为湿度传感器(4)、声音报警器(5)、第一水浸传感器(12)、第二水浸传感器(13)、微型水泵(14)进行供电;其中,控制模块(2)、电源(3)和声音报警器(5)设置于植物盆栽装置本体(1)的外表面上;植物盆栽装置本体(1)内部沿其内壁一周设置环形隔离壁(6),环形隔离壁(6)的高度与植物盆栽...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智能自给式高效植物盆栽装置,包括植物盆栽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水盒(11)、至少一组导水管组和控制模块(2),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2)相连接的电源(3)、湿度传感器(4)、声音报警器(5)、第一水浸传感器(12)、第二水浸传感器(13)、微型水泵(14);电源(3)经过控制模块(2)分别为湿度传感器(4)、声音报警器(5)、第一水浸传感器(12)、第二水浸传感器(13)、微型水泵(14)进行供电;其中,控制模块(2)、电源(3)和声音报警器(5)设置于植物盆栽装置本体(1)的外表面上;植物盆栽装置本体(1)内部沿其内壁一周设置环形隔离壁(6),环形隔离壁(6)的高度与植物盆栽装置本体(1)内壁高度相等,环形隔离壁(6)与植物盆栽装置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内壁腔体(7),环形隔离壁(6)将植物盆栽装置本体(1)内部分隔成种植腔体(8)与内壁腔体(7),内壁腔体(7)的环形顶部活动设置环形密封盖(15);蓄水盒(11)的直径大于植物盆栽装置本体(1)的底面直径,蓄水盒(11)设置于植物盆栽装置本体(1)的底面,且蓄水盒(11)顶面上与内壁腔体(7)环形底部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环形开口,且蓄水盒(11)顶面上环形开口的形状尺寸与内壁腔体(7)环形底部的形状尺寸相等,内壁腔体(7)的环形底部敞开与蓄水盒(11)的环形开口对应相连通;微型水泵(14)固定设置于蓄水盒(11)的侧面,微型水泵(14)的进水口经管路与内壁腔体(7)顶部的外侧壁相连接,并连通内壁腔体(7)内部,微型水泵(14)的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荣俞娟胡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昊瑜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