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及其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3068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及其余热锅炉,余热锅炉包括烟道,所述烟道上插设有一个以上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每个换热器包括:进水联箱,其至少一端为进液口;出水联箱,其至少一端为出液口;一个以上的套管,每个套管包括外管和套设在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内、外管之间具有环缝;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进水联箱连通,所述内管的下端开口,并位于外管内;所述外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水联箱连通,所述外管的下端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的转炉汽化冷却烟道后继续回收转炉煤气显热,同时保证转炉煤气安全可靠地回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及其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目前,转炉炼钢煤气普遍采用的冷却方式为汽化冷却。配合图1所示,汽化冷却系统一般包括冷却烟道。转炉1’生产时的高温转炉煤气 经各段汽化冷却烟道,此处为辐射换热型汽化冷却烟道2’进行降温冷却,以将转炉煤气通 过辐射换热冷却到800°c iooo°c ;由于转炉煤气中含有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的co, 采用对流换热面继续降温有产生火星、引发爆炸的可能性。故现有转炉炼钢煤气汽化冷却 系统仅设辐射换热面,不设对流换热面,只能将转炉煤气降温至800°c 1000°C。经过冷却烟道2’降温后的转炉煤气被送入转炉一次除尘装置3’中进行喷蒸汽和 水的急速降温方式使转炉煤气冷却降温到70°C或200°C以下,再进布袋或电除尘系统。其 中,如果采用湿式除尘就设置塔文(又叫洗涤塔),通过向烟气里喷水将其降温到70°C ;如 果采用电除尘就设置蒸发冷却器,向烟气里喷蒸汽和水将其降温到200°C。以上两种烟气冷 却方式本质上都是喷水的急速降温方式,既没有回收转炉煤气中大量的显热,又增加了水 和蒸汽的消耗,产生大量工艺废水。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冷却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其能回收转炉煤气的显热。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有上述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的余热锅 炉。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其包括进水联箱,其至少一端为进液口 ;出水联箱, 其至少一端为出液口 ;一个以上的套管,每个套管包括外管和套设在外管内的内管,所述 内、外管之间具有环缝;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进水联箱连通,所述内管的下端开口,并位 于外管内;所述外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水联箱连通,所述外管的下端封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套管中,其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有定距柱。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联箱套设在出水联箱的内部,所述进、出水联箱之 间具有间隙。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出水联箱之间设置有定距柱。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联箱的一端为进液口,出水联箱的一端为出液口, 所述进、出液口相对应,所述进、出水联箱在远离进、出液口的一端以弯管形式分别与所述 内、外管相连。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联箱和出水联箱相互独立。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的外壁与外管的内壁分别为具有凹槽的不光滑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为螺纹结构、波纹结构、直线形或螺旋形的凹槽, 该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或锯齿结构。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包括烟道,所述烟道上插设有 换热器组,每个换热器组包括一个以上所述的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烟道采用炉墙设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联箱和出水联箱分别为横向地插设在所述烟道的 内部,所述套管纵向地位于所述烟道内。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联箱和出水联箱分别布置在所述烟道的外部,所 述套管横向或倾斜地位于所述烟道内。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1、其克服了现有转炉煤气余热回收装置不能回收转炉煤气800°C 1000°C以下 烟气热量的缺陷,而是在现有的转炉汽化冷却烟道后继续回收转炉煤气显热,同时保证转 炉煤气安全可靠地回收。2、换热器的内、外管均仅有一端与联箱连接,因此具有一定自由度,抗爆能力强。3、余热锅炉中的烟气上进下出,外管为纵向冲刷,出水联箱为横向冲刷,避免转炉 煤气的局部堆积,减缓换热面的积灰。4、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的环缝的换热系数因壁面不光滑而得到有效的提高。5、换热器可采用自然循环的方式,每个套管回路的水循环计算中的当量长度(含 在上下进出联箱的行程)基本相同,可保证自然循环安全可靠。6、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与前置转炉煤气高温段的汽化冷却烟道可共用一套汽包 及给水系统。7、其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不仅能运用于转炉煤气的回收,也能运用在其它换热场1=1 o8、其在保证炼钢生产和转炉煤气回收的前提下,无需喷入蒸汽或水,直接回收转 炉煤气中低温段的显热,产生蒸汽,降低了吨钢能耗,提高了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 型和现有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转炉煤气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剖面示意图;图5是沿着图3的B-B线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换热器插设于烟道中的一种方式示意图,图中的箭头显示烟 气流向;4图7是本技术的换热器插设于烟道中的另一种方式示意图,图中的箭头显示 烟气流向;图8是本技术的换热器插设于烟道中的再一种方式示意图,图中的箭头显示 烟气流向;图9是本技术的换热器插设于烟道中的又一种方式示意图,图中的箭头显示 烟气流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配合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余热锅炉包括烟道1,所述烟道1上插设 有换热器组,此处具有三个换热器组,每个换热器组包括一个以上的上下联箱式套管换热 器2。每个换热器2包括进水联箱21,出水联箱22和一个以上的套管23。进水联箱21的 至少一端为进液口,出水联箱22的至少一端为出液口 ;每个套管23包括外管24和内管25, 内管25套设在外管24内,所述内、外管25、24之间具有环缝,以供冷却介质流通;所述内管 25的上端与进水联箱21连通,所述内管25的下端开口,并位于外管24内;所述外管24的 上端与出水联箱22连通,所述外管24的下端封闭。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其放置在冷却烟道3(此处可为辐射换热型汽化 冷却烟道)的末端,转炉4所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辐射换热型汽化冷却烟道3,被冷却到 800°C 1000°C,被冷却后的烟气接着进入余热锅炉的烟道1,烟气至上而下地冲刷双联箱 式换热器2;同时,冷却介质(此处为水,进一步可为软水)从进水联箱21的进液口流入, 接着从内管25的上端进入内管25,由于内管25的下端开口,且位于外管24内,因此冷却介 质接着从内管25的下端流入内、外管25、24之间的环缝,之后流入出水联箱22,并从其出液 口流出,也就是说,水在换热器2中与烟道1中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可被回收 利用。采用本技术的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2可将煤气温度降低到300°C左右。其中,所述烟道1可采用炉墙设置,具体可为轻型炉墙,进一步可为绝热的轻型炉 墙。炉墙的设置可更方便地供换热器安装。此外,余热锅炉的烟道1包括入口段烟道、过渡段烟道和出口段烟道,所述换热器 主要安装在过渡段烟道上。根据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联箱式套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进水联箱,其至少一端为进液口;出水联箱,其至少一端为出液口;一个以上的套管,每个套管包括外管和套设在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内、外管之间具有环缝;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进水联箱连通,所述内管的下端开口,并位于外管内;所述外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水联箱连通,所述外管的下端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源满石瑞松李国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