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制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1153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饮料制作机,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液体输入机构、酿制机构、可滑动地收容于酿制机构内的残渣顶出机构、连接于支架与酿制机构间用于驱动所述酿制机构运动的连杆机构、形成于支架与酿制机构间的导向机构用于导引酿制机构的运动、支撑于残渣顶出机构下端的弹性支撑机构、安装于酿制机构上端的刮渣板与清扫机构、用于推动所述刮渣板运动的齿轮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饮料制作机,结构简单、机械化程度高、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饮料制作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料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各种饮料制作机器,如咖啡机、饮茶机等被广泛应用于家庭、餐馆、餐厅及一些公众场合等。然而,传统的饮料制作机器通常需要手工将咖啡粉或茶叶等加到机器的饮料酿制腔内,冲完饮料后,需要手工处理残渣,非常不方便且不卫生。因此,有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可克服上述问题的饮料制作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饮料制作机,其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液体输入机构、酿制机构、可滑动地收容于酿制机构内的残渣顶出机构、连接于支架与酿制机构间用于驱动所述酿制机构运动的连杆机构、形成于支架与酿制机构间用于导引所述酿制机构运动的导向机构、支撑于残渣顶出机构下端的弹性支撑装置、安装于酿制机构顶端的刮渣板、用于推动所述刮渣板运动的齿轮组合。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饮料制作机还包括一安装于酿制机构顶端的清扫机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机构为悬臂结构,其一端旋转固定至所述支架,另一端为悬臂用于支撑所述残渣顶出机构, 一扭力弹簧套置于所述固定端并向悬臂施加压力以便所述悬臂支撑所述残渣顶出机构。本专利技术所举实施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机械化程度高、操作简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移除前支架后的立体示意图1B、 1C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的后支架、前支架的内侧示意图1D为图1A的剖视示意图1E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的残渣顶出机构与弹性支撑装置的配合关系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在初始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在酿制位置的立体示意3B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在酿制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在酿制完成后回到初始位置的剖视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在残渣顶出机构顶出残渣状态的剖视示意图6A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在刮渣板刮掉残渣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中有部分局部剖以便清楚地显示弹簧及相关结构;图6B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在刮渣板刮掉残渣状态的立体示意图7A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在刮渣后各机构受力后运动方向示意图7B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在刮渣后刮渣板回到原位状态的剖视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在刮渣后回到初始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A至图1E,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包括液体输入机构l,后支架2、前支架3、弹性支撑装置4、下转臂5、刮渣板6、酿制机构7、刮渣板推动齿轮组合8、上转臂9、动力输入转臂10、清扫机构11、残渣顶出机构12。请参阅图1A,上转臂9与下转臂5组成连杆机构连接于后支架2与酿制机构7之间,具体地,上转臂9的一端旋转连接至酿制机构7,另一端通过一连接转轴旋转连接至下转臂5的一端,下转臂5的另一端旋转连接至后支架2的基座2a,所述动力输入转臂10具有一旋转孔10a,用于接收一外界旋转输出轴(图未示),动力输入转臂10的一端旋转连接至后支架2的基座2a,另一端旋转连接至上转臂9与下转臂5间的连接转轴,从而使得动力输入转臂10绕基座2a旋转时,可驱动上转臂9与下转臂5组成的连杆机构运动。请一并参阅图1A、 1B、 1C,所述酿制机构7的前壁和后壁分别设有一对导柱7a (仅显示前壁上的一对导柱7a),所述前支架3和后支架2朝向酿制机构7的内侧分别各设一对导槽30、 20,所述导槽30、 20大致为Z形,包括上段30a、 20a、下段30b、 20b、及连接上段和下段的中间连接段30c、20c,当动力输入转臂10驱动上转臂9与下转臂5组成的连杆机构运动时,所述酿制机构7的导柱7a可分别沿所述导槽30、 20滑动。请参阅图1D,所述残渣顶出机构12可滑动地收容于酿制机构7的容腔内。所述齿轮组合8包括推块8a,所述推块8a上设齿条,若干齿轮连接于所述推块8a与刮渣板6之间,所述刮渣板6上设齿条并与其中一齿轮啮合,所述若干齿轮可旋转地安装至所述酿制机构7的前壁;所述推块8a可滑动地固定至所述酿制机构7,具体地,请参阅图6A,所述推块8a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酿制机构7的一延伸轴插入所述通孔内,延伸轴的末端开螺孔,一大头螺钉可从延伸轴的末端锁入螺孔内以防止推块8a从延伸轴滑落; 一复位弹簧8b套置于所述延伸轴外。请参阅图1E,所述弹性支撑装置4为弧状悬臂结构,其两侧分别设有一对滑槽4a,所述残渣顶出机构12设有一对突柱12a (图中仅显示一个突柱12a),所述突柱12a收容于所述滑槽4a内并可沿其滑动。所述弹性支撑装置4的一端4b为圆筒状,通过一转轴旋转固定至后支架2, 一扭力弹簧40 (见6图1A)套置于所述弹性支撑装置4的圆筒状的固定端并向悬臂施力以便所述悬臂能支撑所述残渣顶出机构12。所述后支架2上设有一卡位装置(图未示),用于控制所述弹性支撑装置4的悬臂向上的最大位移。以下对依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饮料制作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图2所示为机器在启动状态前酿制机构7的初始位置。酿制机构7处于初始位置时,酿制机构7两侧的导柱7a分别位于后支架2的导槽20、 30的中间段20c、 30c与下段20b、 30b的连接位置处,残渣顶出机构12退至酿制机构7容腔的底部,此时用户可沿图中箭头b的方向向酿制机构7的容腔内填入粉末状或颗粒状固态物质如咖啡豆等,通过机器的控制系统(图未示)可以控制进入酿制机构7的粉末或颗粒的量。粉末状或颗粒状固态物质填充动作完成后,动力输入转臂IO在外界旋转输出轴的驱动下按图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开始转动,上转臂9和下转臂5组成的连杆机构推动所述酿制机构7使得其两侧的导柱7a分别沿着后支架2 、前支架3上的导槽20、 30的中间段20c、 30c运动直至到达上段20a、30a的顶端,所述残渣顶出机构12在所述酿制机构7的台阶7b的推动下一起运动。当酿制机构7运动至图3A所示之位置(导柱7a位于导槽20、 30上段20a、 30a的顶端)时,下转臂5和上转臂9两连杆形成竖直排布的直线形状,连杆结构到达其转动范围内的一个死点位置,此连杆的死点位置将提供一个抵抗高压力的机械结构,酿制机构7运动至液体输入机构1的下方,运动过程中,其内部松散的粉末状或颗粒状物质得到液体输入机构1的底板la与残渣顶出机构12的顶板12c的充分挤压而形成图中所示的紧密饼状压縮物质,此时,机器的控制系统停止动力输入转臂10的转动,整个运动部件处于暂时停止状态。运动停止后,外界液体通过高压水泵及加热系统(图未示)将高温高压的液体沿箭头d方向通过液体输入机构1向酿制机构7的容腔内输送高温高压液体,此高温高压液体将对所述饼状压縮物质进行一系列的酿造、萃取等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的饮料由残渣顶出机构12内部的排出管道沿箭头e所示方向排出至机器外。当机器内部饮料完全流出后,机器的控制系统将控制输入动力反方向转动,动力输入转臂10沿图4中箭头f的方向转动,酿制机构7在上转臂9 和下转臂5组成的连杆机构的牵引下带着饼状残留物质沿与先前相反的方向 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饮料制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料制作机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液体输入机构、酿制机构、可滑动地收容于酿制机构内的残渣顶出机构、连接于支架与酿制机构间用于驱动所述酿制机构运动的连杆机构、形成于支架与酿制机构间的导向机构用于导引所述酿制机构的运动、支撑于残渣顶出机构下端的弹性支撑装置、安装于酿制机构顶端的刮渣板、用于推动所述刮渣板运动的齿轮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展
申请(专利权)人: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