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反射电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787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反射电暖器,包括壳体、进风口、出风口、加热装置、热量反射板、开关控制器,热量反射板上开有气流通孔,热量反射板倾斜的设于壳体内,将壳体分隔为冷风腔、热风腔,进风口与冷风腔连通、出风口与热风腔连通,加热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并位于热风腔中;多个加热装置与热量反射板相对应,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相错开,倾斜的分布于壳体中。加热装置将热风腔中的气体加热,气体由此产生压力差形成循环流动;加热装置与热量反射板相对应,将热量反射出去,进一步提高气体温度,加大冷热气体压力差变化,提高气体流动速度,从出风口流出的气体温度更高、速度更快。两方面作用结合,显著提高电暖器的加热效率,和循环对流速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暖器,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反射电暖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暖器已经得到十分普及的应用,特别是在南方冬天阴冷潮湿的地方,由于 没有暖气供应,电暖器的使用更为普遍。对于电暖器的发展,经历了油汀式电暖器,无油式电暖器。油汀式主要在电暖器内 部注入油,通过对油加热利用油的散热性导热。该类型电暖器的主要问题是存在漏油的问 题,一旦漏油将无法使用。制造成本也较高,对运输要求也较高。无油式电暖器目前主要以 辐射类为主,通过辐射板将发热元件的热源辐射出去,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电风扇结构的电 暖器即为该类结构,采用半圆形的反射罩将热源反射出去。但该类电暖器存在的缺点是热 效率较低,热辐射面有限,热的循环较差。为了改善现有电暖器的缺点,目前提出了循环流 动式的电暖器,利用热气上浮的原理,将电暖器内部加热的气体与外部冷空气产生压力差, 进而形成循环。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0. 12. 06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CN99250243. 8,名称为一 种干式电暖器,它包括壳体,该壳体的上方设有散热孔,壳体内所设的支架上设有耐高温和 绝缘性能好的基板,该基板上设有电热膜,在壳体内底部设有轴流风机。优点是利用电热 膜作为发热元件,不采用油介质传导散热,不仅可使制作成本降低,而且热效率较高,耗能 低,使用安全。该方案的缺点是需要通过设置轴流风机来强制送风,能耗以及噪音不能克 服。又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1990. 10. 17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CN89219039. 6,名称为的一种暖风机,属于一种电热采暖设备,电发热体采用新型的陶瓷型电热膜板,工作时不发 红,电发热体间留有间隔做为风道,室温空气从进风口流入,逐级被加热后,自然从出风口 排出不需任何其它送风装置,完全靠空气通过暖风机时的自然对流,达到室内采暖的效果。 无噪音,适合使用于没有锅炉或集中供热暖气设备的办公室、商店、岗亭等地方,也适合一 般家庭作为辅助采暖用。该方案虽利用了气流循环的原理,但由于风道的设置不能有效的 提高气体循环流动的速度,进而对于气体的热交换效率的提高没有显著效果,加热效率较 低。基于上述技术的缺点,现有电暖器提出了反射与循环对流相结合的方案。如国家 知识产权局于2006年12月20日授权公告的、为“一种对流、幅射式电暖器”、专利 号为200520119465. 5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对流、辐射式电暖器,包括底座、设置在 底座上部的通过支架固定的反射罩及发热体、设置发热体外部的防护网,反射罩为波浪式 多曲面形,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发热体分别安装于反射罩的波谷组成辐射单元;所述反射罩 对于发热体的辐射面上开有纵向或横向的对流槽、孔。采用上述结构电暖器具有体积小结 构合理、工艺简单、成本低、热效率高、兼容对流和辐射的优点。该方案结合了现有幅射式与 对流式的电暖器于一体,加热效果较之每个单独方案的电暖器有显著提升。但其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充分发挥反射、对流的效果,也没有将反射和对流很好的统一结合使用。造成 发热效率相比于现有每个单独方式的电暖器没有质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反射电暖器。将反 射与循环对流相结合,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发热效率的基础上,彼此相互作用进一步提 高发热效率。相比于现有单独采用幅射、或对流式的电暖器而言,发热效率大幅提高。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循环反射电暖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 壳体上的进风口、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加热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相配合的热量反射 板、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工作的开关控制器,所述热量反射板上开有供气体流通的气流通孔, 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反射板倾斜的设于所述壳体内,将所述壳体分隔为冷风腔、热风腔, 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冷风腔连通、出风口与所述热风腔连通,所述加热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并 位于热风腔中;所述的多个加热装置与所述热量反射板相对应,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 上相错开,倾斜的分布于所述壳体中。本技术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装置的数量在3个以上,所述3个 以上的加热装置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依次相错开;所述热量反射板上具有多个反射凹槽,所述的每个加热装置分别与每个反射凹槽 相对应;所述的每个反射凹槽均开有多个与所述加热装置相对应的所述气流通孔;所述反射凹槽的形状为弧形或直角形;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下部和/或壳体的侧面,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 上部和/或壳体的另一侧面;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卤素管、石英管、或远红外发热管;所述反射板采用铝合金、不锈钢、或不锈铁材料制成,反射表面光滑;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间距L在50mm 80mm之间,垂直间距H在45mm 75mm之 间采用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为(1)热量反射板将壳体分隔为冷风腔、热风 腔,进风口与冷风腔连通、出风口与热风腔连通,形成空气沿着进风口、冷风腔、气流通孔、 热风腔、出风口的顺序在电暖器中流动。首先一方面,加热装置将热风腔中的气体加热,受 热气体与冷空气产生压力差变化,气体由此产生流动,受热气体从出风口流出,冷空气从进 风口进入,如此形成气体的对流循环;另一方面,加热装置与热量反射板相对应,热量反射 板将热量反射出去,进一步提高热风腔中气体的温度,气体温度的提高会进一步加大冷热 气体压力差的变化,进一步提高气体流动的速度,从出风口流出的气体温度更高、流动速度 也更快。上述两方面作用的相互结合,显著提高了电暖器的加热效率,以及循环对流的速 度。(2)热量反射板倾斜设置,多个加热装置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相错开、倾斜的分 布于壳体中,相比于加热装置水平设置或垂直设置的结构,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每个 加热装置均与气体接触,充分发挥每个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面积增大、加热时间缩短、加 热效率显著提高。(3)热量反射板上的反射凹槽可以更好的将加热装置的热量反射出去。 热量反射板采用铝合金、不锈钢、或不锈铁材料制成,反射表面光滑,也会进一步提高反射凹槽热量反射的效率。(4)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间距L50mm 80mm之间,垂直间距H在 45mm 75mm之间。在该间距范围内,加热装置对于流经电暖器壳体1中的气体的加热效率 最高。而且在壳体1有限的宽度内可以分布最多的加热装置,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所有加热 装置的加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暖器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暖器去掉脚轮组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暖器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暖器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暖器侧面结构示意图,重点示出热量反射板倾斜设置的结 构、以及多个加热装置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相错开的结构;图6为热量反射板与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暖器侧面结构示意图,重点示出加热装置之间的间距和垂直 间距;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电暖器侧面结构示意图,重点示出热量反射板的 反射凹槽为直角形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循环反射电暖器,包括壳体1、设于所 述壳体1上的进风口 11、出风口 12,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加热装置2、与所述加热装置2相 配合的热量反射板3、控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反射电暖器,包括壳体(1)、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进风口(11)、出风口(12),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加热装置(2)、与所述加热装置(2)相配合的热量反射板(3)、控制所述加热装置(2)工作的开关控制器(4),所述热量反射板(3)上开有供气体流通的气流通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反射板(3)倾斜的设于所述壳体(1)内,将所述壳体(1)分隔为冷风腔(a)、热风腔(b),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冷风腔(a)连通、出风口(12)与所述热风腔(b)连通,所述加热装置(2)的数量为多个并位于热风腔(b)中;所述的多个加热装置(2)与所述热量反射板(3)相对应,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相错开,倾斜的分布于所述壳体(1)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国宁谢海兵黎明德
申请(专利权)人: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