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伟华专利>正文

一种承重型自保温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2031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承重型自保温砌块,其中,所述砌块包括第一块体(1)和第二块体(2),所述第一块体(1)和第二块体(2)均为长方体并通过侧面结合而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块体(1)和第二块体(2)的上下表面互相平行,所述长方体形块体(1、2)包括加压成型的壁体和加压成型的贯穿上下表面的芯体,其中所述壁体与所述芯体一体加压成型。(*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砌筑砌块,更确切地说,涉及用于砌筑墙体的一种承重型自 保温砌块。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墙体改革和建筑节能标准的强制实施,在我国建筑建材行业发展了一次 大的建材创新革命。在围护结构和墙体材料方面,由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而发展了大量 的空心砌块、加气砌块、多孔砖、夹心砌块及隔墙板等砌筑墙体材料。然而,现有的夹心砌块多是先制成砌块的空腔型外围壁体、后期再向空腔中填充 板材类芯料或颗粒状轻骨料类芯料而形成。这种后填充的成型方法工艺繁琐,不容易保证 材料整体的一致性,并且用板材类芯料填充时会使芯料层与壁体层不能紧密咬合而留下缝 隙空气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湿汽存在于缝隙中,形成贯通且流动的空气层与湿汽层,造 成整体的热导率大;而普通的颗粒状轻骨料外型结构多为棱形、絮状、片状结构,无法做到 混合时粒径极配并分布均勻,很难达到密实性,当浇灌时就需要较多的胶凝材料,会增大芯 料的导热系数,并且市面上用的轻骨料颗粒状材料吸水率都偏大,有的材料吸水率甚至是 自身的几百倍,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吸湿与吸潮,造成热导率过大,无法保证热阻值,因而 不能达到更好的热工性能。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可以实质性地减轻上述问题,并 且达到承重与保温结合于一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重型自保温砌块,其中,所述砌块包括第一块 体和第二块体,所述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均为长方体并通过侧面结合而一体成型,所述第 一块体和第二块体的上下表面互相平行,所述长方体形块体包括加压成型的壁体和加压成 型的贯穿上下表面的芯体,其中所述壁体与所述芯体一体加压成型。优选地,所述砌块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通过侧面在长度方向上水平错位呈Z字 形。可选地,所述砌块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通过侧面在长度方向上水平错位,并且 在高度方向上上下错位。可选地,所述砌块呈L形。优选地,所述砌块的内侧面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竖直凸楞。优选地,所述砌块的顶面的至少一个外侧角具有凸起。优选地,所述砌块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的顶面内侧缘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优选地,所述芯体由玻化微珠保温防火砂浆加压成型。优选地,所述壁体由承重型材料加压成型。3本技术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结构密实,保温效果好,便于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的立体图;图2是对应于图1实施例的优选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的立体图;图4是由图3中的砌块砌成的砌体的一部分的端视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的立体图;以及图6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的立体图;图7A-7E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模具的各组件,该模具具有一组Z形组模,用 于制备Z字型砌块;图8A-8F是本技术简单工作示意图,其示出了具有口字型组模的模具;以及图9是示出了具有Z形、L形和口字型三组组模的模具的各组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砌块采用“Z”字型承重夹心复合结构,外围结构采用水 泥砂石混合料加压成型,形成承重结构外层,夹心采用膨胀玻化微珠轻质绝热材料或其他 轻质骨料做隔热保温内层,形成集承重与保温隔热于一体的新型砌块。禾U用“Z”形结构,解 决通常砌块砌缝直通现象产生的冷桥、热桥问题和砌块渗水问题,同时增强了砌体的抗剪 切强度,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实施例1图1是本技术砌块的一个实施例,其示出了 “Z”形结构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 10。承重型自保温砌块10包括由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形块体即第一块体1和第二块体2结 合而成的本体。第一块体1和第二块体2通过各自的一个侧面11和21’在长度方向上错 位结合(即端面12和22不在同一平面,端面12’和22’不在同一平面)而连成一体,从而 构成承重型自保温砌块10。其中结合部的长度占单个块体的长度的二分之一,而结合部的 高度为单个块体的整个高度。两个块体均由壁体和芯体构成,其中壁体3厚度均勻。承重型自保温砌块10的单个块体的长度为240mm、宽度为120mm、高度为200mm,而 两个块体之间的结合部的长度为120mm、高度为200mm,因而整个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的尺寸 为360mmX240mmX200mm,其中芯体4的长度为180mm、宽度为60mm、高度为200mm。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单个块体的长度为200mm、宽度为100mm、高度为200mm,其 中芯体4的长度为140mm、宽度为40mm、高度为200mm。壁体3是由水泥、砂石、石粉、粉煤等组成的重骨料浇铸层,用作承重结构层,而芯 体4是由膨胀玻化微珠组成的轻质绝热材料,用作隔热保温层。壁体3的结构通过水泥砂石壁料加压成型,压缩比为1 1.3,密度为1500kg/m3, 抗压强度大于10. 2MPa。芯体4填充膨胀玻化微珠壁料与壁体3的结构同等加压成型,密度为250kg/m3。对于该实施例中的砌块,测得各性能参数如下外结构层热阻R1为0. 079m2 · k/w,内膨胀玻化微珠填充层热阻R2为1. 714m2 · k/w,砌块的热阻R 为 1. 793m2 · k/w,该砌块导热系数为0. 14w/m · k,240mm厚该砌块的墙体的传热K值为0. 57w/m2 · k。满足我国现行节能65%的规定要求。而传统承重砌块R为0. 5-0. 6m2 · k/w, K值 为 1. 8-2. 0w/m2 · k。图2是对应于图1实施例的优选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的立体图。其中砌块的砌 筑侧面,即侧面11和侧面21’在沿高度方向具有两个竖直凸楞112’,以便于在砌筑时凸楞 112’可以界定要在砌筑面涂抹的粘结材料的厚度以保证砌筑粘结材料厚度均勻。在砌块的 顶面同样可以设有这种突部以保证砌筑顶面涂抹的粘结材料厚度均勻,但同时还要保证该 突部不会影响砌块码堆,因此,在本申请中该突部设置为位于砌块四个外端角的小圆形凸 起146’。还在砌块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的顶面和底面的内侧缘设有凹槽(未示出),当 砌筑砂浆注入成型后形成“销子”式的固定形式,使上下砌块形成一个带“锁”式的整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为了获得同样的目的,其它形状的砌块也可以在相应部 位设置这些部件,后面不再赘述。实施例2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其与图1中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结构 大部分相同,只是两个块体不仅在长度方向上错位(即端面12和22不在同一平面,端面 12’和22’不在同一平面),而且在高度方向上也错位(即上表面13和23不在同一平面, 下表面13’和23’不在同一平面),从而使得不仅使墙体中同一层左右相邻砌块间的砌缝构 成“Z”字曲折型路径,而且还使墙体中上下两相邻层砌块间的砌缝构成“Z”字曲折型路径。 其中两个块体之间的侧面结合部的长度占单个块体长度的二分之一,并且该结合部的高度 占单个块体高度的二分之一。图4为由图3中的承重型自保温砌块砌成的部分墙体体结构的端视图。该图中显 示处于上下不同高度层面的三个砌块10,示出了各砌块的两个端面12’、22’。参照实施例 1的图2结构可知,不仅该墙体中同一层左右相邻砌块间的砌缝为“Z”字曲折型路径,而且 由图4中可以看到,在该墙体中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重型自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包括第一块体(1)和第二块体(2),所述第一块体(1)和第二块体(2)均为长方体并通过侧面结合而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块体(1)和第二块体(2)的上下表面互相平行,所述长方体形块体(1、2)包括加压成型的壁体和加压成型的贯穿上下表面的芯体,其中所述壁体与所述芯体一体加压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刘伟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