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离心润滑方式的带材卷取机变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150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采用离心润滑方式的带材卷取机变速机构,采用离心润滑方式的带材卷取机变速机构,包括在高速轴上间隔安装的第一、二润滑轴承,第一润滑轴承成对布置,第二润滑轴承成对布置,第一润滑轴承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二润滑轴承上安装有第二齿轮,在高速轴内开设有轴向设置的润滑主油孔,在高速轴内还开设有第一润滑支油孔与第二润滑支油孔,两个第一润滑轴承相邻端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两个第二润滑轴承相邻端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在第一齿轮上开设有第一齿轮油孔,在第二齿轮上开设第二齿轮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简单、紧凑合理,制造、安装方便;可大大改善滑动轴承的润滑条件;可将轴承与轴摩擦产生的热量及微细杂物带出摩擦工作面。(*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冶金行业中带材巻取机的变速机构,具体为一种采用离心润滑方式的带材巻取机变速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双挡变速巻取机的变速机构中的滑动轴承,一般都采用稀油喷淋润滑方式, 润滑油通过喷油管喷射在齿轮表面及端面,再通过设置在齿轮齿根部位的油孔及润滑轴承 端面油槽进入轴承与轴的磨擦表面,在工作过程中,当齿轮旋转时,润滑油几乎不能通过齿 根部位的油孔进入磨擦表面,只能在滑动轴承端面进入少量润滑油,当巻取机高速运转时, 滑动轴承处得不到良好的润滑与冷却,经常发生咬合现象,造成严重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高速轴中心的润滑油孔对滑动轴承直接供油,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速流向滑动轴承与轴的磨擦表面,使轴承润滑条件达到较佳状态的采用离心润滑方式的带材巻取机变速机构。 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采用离心润滑方式的带材巻取机变速机构,包括在高速轴上间隔安装的第一润滑轴承与第二润滑轴承,第一润滑轴承成对布置,第二润滑轴承成对布置,第一润滑轴承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二润滑轴承上安装有第二齿轮,在高速轴内开设有轴向设置的润滑主油孔,在高速轴内还开设有第一润滑支油孔与第二润滑支油孔,第一润滑支油孔与第二润滑支油孔的进油端与润滑主油孔连通,第一润滑支油孔的出油端与第一润滑轴承的内孔连通,第二润滑支油孔的出油端与第二润滑轴承的内孔连通,两个第一润滑轴承相邻端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两个第二润滑轴承相邻端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在第一齿轮上开设有第一齿轮油孔,在第二齿轮上开设第二齿轮油孔,且第一齿轮油孔的进油端与第一齿轮的内孔连通,第一齿轮油孔的出油端与第一齿轮的齿面凹槽连通,第二齿轮油孔的进油端与第二齿轮的内孔连通,第二齿轮油孔的出油端与第二齿轮的齿面凹槽连通。 所述第一润滑支油孔与第二润滑支油孔均沿着高速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齿轮油孔沿着第一齿轮的径向设置;第二齿轮油孔沿着第二齿轮的径向设置。 所述润滑主油孔的一端穿透高速轴的对应端部,且在高速轴的端部开设有凹腔,在凹腔外侧的高速轴端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挡板,在挡板上安装有进油管,在进油管上安装有闷盖,进油管的出油端伸入凹腔内,且位于凹腔内的进油管上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外壁与凹腔侧壁接触。 在所述第一滑动轴承内壁上、与高速轴的第一润滑支油孔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一环 形沟槽,第一滑动轴承内壁上沿轴线方向另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圆弧形沟槽,第一圆弧 形沟槽与第一环形沟槽及轴承端面都是相通的,在轴承定位端面上与第一圆弧形沟槽相对 应位置设置有第一矩形沟槽。 在所述第二滑动轴承内壁上、与高速轴的第二润滑支油孔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二环 形沟槽,第二滑动轴承内壁上沿轴线方向另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圆弧形沟槽,第二圆弧 形沟槽与第二环形沟槽及轴承端面都是相通的,在轴承定位端面上与第二圆弧形沟槽相对 应位置设置有第二矩形沟槽。 本技术结构巧妙简单、紧凑合理,制造、安装方便;可大大改善滑动轴承的润 滑条件;可将轴承与轴磨擦产生的热量及微细杂物带出磨擦工作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中的第一润滑轴承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技术中的第一润滑轴承结构左视图。 图4是本技术中的第二润滑轴承结构主视图。 图5是本技术中的第二润滑轴承结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技术主要由闷盖1、螺栓2、挡板3、滚动轴承4、第一齿轮5、第二 齿轮7、第一润滑轴承6、高速轴8、第二润滑轴承9、润滑主油孔10、第一润滑支油孔11、第 二润滑支油孔12、第一间隙13、第二间隙14、第一齿轮油孔15、第二齿轮油孔16、进油管 17、凹腔18、第一环形沟槽19、第一圆弧形沟槽20、第一矩形沟槽21、第二环形沟槽22、第二 环形沟槽23与第二矩形沟槽24等组成。 该采用离心润滑方式的带材巻取机变速机构,包括在高速轴8上间隔安装的第一 润滑轴承6与第二润滑轴承9,第一润滑轴承6成对布置,第二润滑轴承9成对布置,第一 润滑轴承6上安装有第一齿轮5,第二润滑轴承9上安装有第二齿轮7,在高速轴8内开设 有轴向设置的润滑主油孔IO,在高速轴8内还开设有第一润滑支油孔11与第二润滑支油 孔12,第一润滑支油孔11与第二润滑支油孔12的进油端与润滑主油孔10连通,第一润滑 支油孔11的出油端与第一润滑轴承6的内孔连通,第二润滑支油孔12的出油端与第二润 滑轴承9的内孔连通,两个第一润滑轴承6相邻端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3,两个第二润滑轴 承9相邻端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4,在第一齿轮5上开设有第一齿轮油孔15,在第二齿轮 7上开设第二齿轮油孔16,且第一齿轮油孔15的进油端与第一齿轮5的内孔连通,第一齿 轮油孔15的出油端与第一齿轮5的齿面凹槽连通,第二齿轮油孔16的进油端与第二齿轮 7的内孔连通,第二齿轮油孔16的出油端与第二齿轮7的齿面凹槽连通。 所述第一润滑支油孔11与第二润滑支油孔12均沿着高速轴8的径向设置。所述 第一齿轮油孔15沿着第一齿轮5的径向设置;第二齿轮油孔16沿着第二齿轮7的径向设 置。 所述润滑主油孔10的一端穿透高速轴8的对应端部,且在高速轴8的端部开设有 凹腔18,在凹腔18外侧的高速轴8端部通过螺栓2固定有挡板3,在挡板3上安装有进油 管17,在进油管17上安装有闷盖l,进油管17的出油端伸入凹腔18内,且位于凹腔18内 的进油管17上设有滚动轴承4,所述滚动轴承4外壁与凹腔18侧壁接触。 在所述第一滑动轴承6内壁上、与高速轴8的第一润滑支油孔11相对应处设置有 第一环形沟槽19,第一滑动轴承6内壁上沿轴线方向另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圆弧形沟槽 20,第一圆弧形沟槽19与第一环形沟槽20及轴承端面都是相通的,在轴承定位端面上与第 一圆弧形沟槽20相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矩形沟槽21。 在所述第二滑动轴承9内壁上、与高速轴8的第二润滑支油孔12相对应处设置有 第二环形沟槽22,第二滑动轴承9内壁上沿轴线方向另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圆弧形沟槽 23,第二圆弧形沟槽22与第二环形沟槽23及轴承端面都是相通的,在轴承定位端面上与第 二圆弧形沟槽23相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矩形沟槽24。 其中闷盖1固定在减速箱本体上,中心位置的进油管17 —端通过管螺纹与机组设 备润滑站相联,另一端与滚动轴承4的内圈相联接,滚动轴承4的外圈由挡板3经螺栓2固 定在高速轴8上,在高速轴8的轴心线设置有大的润滑主油孔IO,在第一滑动轴承6、第二 润滑轴承9的中心轴径处设置有四个小的第一润滑支油孔11与第二润滑支油孔12,第一润 滑支油孔11、第二润滑支油孔12均与轴心线处的润滑主油孔10相通形成油路。 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7分别通过第一滑动轴承6、第二润滑轴承9空套在高速轴 8上,在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7内各布置有第一滑动轴承6、第二润滑轴承9,两个第一滑 动轴承6相对端面形成第一间隙13,两个第二润滑轴承9相对端面形成第二间隙14,在第 一滑动轴承6、第二润滑轴承9上,与第一润滑支油孔11相对应处的第一滑动轴承6内壁设 置有第一环形沟槽19,第一滑动轴承6内表面设置有四条均匀分布的第一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离心润滑方式的带材卷取机变速机构,包括在高速轴(8)上间隔安装的第一润滑轴承(6)与第二润滑轴承(9),第一润滑轴承(6)成对布置,第二润滑轴承(9)成对布置,第一润滑轴承(6)上安装有第一齿轮(5),第二润滑轴承(9)上安装有第二齿轮(7),其特征是:在高速轴(8)内开设有轴向设置的润滑主油孔(10),在高速轴(8)内还开设有第一润滑支油孔(11)与第二润滑支油孔(12),第一润滑支油孔(11)与第二润滑支油孔(12)的进油端与润滑主油孔(10)连通,第一润滑支油孔(11)的出油端与第一润滑轴承(6)的内孔连通,第二润滑支油孔(12)的出油端与第二润滑轴承(9)的内孔连通,两个第一润滑轴承(6)相邻端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3),两个第二润滑轴承(9)相邻端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4),在第一齿轮(5)上开设有第一齿轮油孔(15),在第二齿轮(7)上开设第二齿轮油孔(16),且第一齿轮油孔(15)的进油端与第一齿轮(5)的内孔连通,第一齿轮油孔(15)的出油端与第一齿轮(5)的齿面凹槽连通,第二齿轮油孔(16)的进油端与第二齿轮(7)的内孔连通,第二齿轮油孔(16)的出油端与第二齿轮(7)的齿面凹槽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萍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五冶金属压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