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1119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山区隧道洞口防落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该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水平安装于两山体之间,且位于两山区隧道洞口的桥梁上方,其包括主体结构和安装于主体结构上方的缓冲防护组件;主体结构包括若干纵向钢管和若干横向钢管;每个纵向钢管均呈拱形,两端通过拱座固定于两山体之间;横向钢管布设于纵向钢管之间,横向钢管与纵向钢管构成整体呈拱形,截面呈人字形的防落石系统受力骨架;缓冲防护组件包括横向呈拱形,截面呈圆弧形的复合缓冲防护板,复合缓冲防护板中间及两侧的底部通过若干弹簧缓冲器与主体结构的纵向钢管连接。该防落石系统能够显著缓冲落石冲击力,具备独立受力、防护效果好、易施工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区隧道洞口防落石,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


技术介绍

1、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深切峡谷地形,山势高陡,时刻面临落石的威胁,需要采用隧道—桥梁—隧道的隧道群形式穿越,其中两隧道洞口间距不足30m的情况大量存在。为保护行车及桥梁结构不受隧道洞口仰坡落石的破坏,通常需要在隧道洞口设置防落石系统。

2、既有防落石系统主要包括棚洞、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棚洞设置于桥梁上部,或在桥体外侧陡坡上施做桩基和承台以承载,结构受力不利、施工难度大且不利于通风照明;主动防护网铺设于隧道洞口仰坡面上,施工难度特别大;被动防护网设置在隧道洞口上部,防护效果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能够显著缓冲落石冲击力,具备独立受力、防护效果好、易施工等特点。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该隧道群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水平安装于两山体之间,且位于两山区隧道洞口的桥梁上方,其包括主体结构和安装于主体结构上方的缓冲防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缓冲防护板包括三层板体结构,由上向下依次为柔性防护网板、缓冲板和钢波纹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缓冲器包括安装于中间纵向钢管上的若干第一弹簧缓冲器和安装于最外侧的两个纵向钢管上的若干第二弹簧缓冲器;第一弹簧缓冲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水平安装于两山体之间,且位于两山区隧道洞口的桥梁上方,其包括主体结构和安装于主体结构上方的缓冲防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缓冲防护板包括三层板体结构,由上向下依次为柔性防护网板、缓冲板和钢波纹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缓冲器包括安装于中间纵向钢管上的若干第一弹簧缓冲器和安装于最外侧的两个纵向钢管上的若干第二弹簧缓冲器;第一弹簧缓冲器位于复合缓冲防护板中间处的底部,且与复合缓冲防护板通过钢板和螺栓刚性连接;第二弹簧缓冲器位于复合缓冲防护板两侧的底部,其与复合缓冲防护板接触,形成活动搭接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深切峡谷地带的隧道群洞口新型防落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缓冲器包括与中间纵向钢管固定连接的下缓冲座,固定安装于下缓冲座的套筒,滑动安装于套筒上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部形成有与复合缓冲防护板固定连接的上缓冲座,上缓冲座与套筒之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民秦童童郑勇何俊张涛陈星宇白国权何佳银高鹏兴覃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