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992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包括炉头单元以及盖设于炉头单元上方的燃烧盖,所述炉头单元上方的外缘设有外环壁与内环壁,该外环壁与内环壁之间设有环道间隔,环道间隔与炉头单元的内腔相通,从而使燃气进入环道间隔时,可控制燃气的流量及燃气的流出的方向性,使气体均匀分布,使炉头单元的进气端与出气端的压力差相对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可有效减少产生逆火现象,避免烧坏炉头单元的器材,造成燃气泄漏,而产生爆燃事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化气燃烧器,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属节能环保 燃气产品。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使用的多样化,人们对能源的使用和要求越来越高,煤和 柴油的使用虽然方便,但其污染严重,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人们在生活中已普遍使用液化气。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燃烧器中,有一种以铸造方式制成的炉头,其包括炉头本体与 由该炉头本体侧边朝外延伸而出的送气管。炉头本体具有多个由顶面向内腔贯穿的燃烧 孔,当燃气经由送气管导送到炉头本体的内腔,并由燃烧孔直接喷出时,就可产生火焰。但 是,当该炉头使用过程中,与送气管的出气端较近的燃烧孔的出气较大,而与送气管的出气 端较远的燃烧孔的出气较小,气体流量统一,不可调整气体流量,造成炉头本体内腔的前后 气体压力差相差较大,导致送气管的出气端较近的燃烧孔的火焰大,而与送气管的出气端 较远的燃烧孔的火焰小,从而使气体燃烧不均勻,气体燃烧的热效率大大降低,从而浪费能 源,且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当熄火时,炉头内部仍然存有燃气,且燃气在无背压作用下, 燃气从燃烧孔流动的速度与助燃氧气由炉头外部从燃烧孔窜入的速度发生不一致时,这样 容易产生逆火现象,从而烧坏炉头的器材,导致燃气泄漏,甚至发生爆炸。再者,市场上存在另一种多件式燃烧器,其包括一个炉头本体,固接于该炉头本体 上的外环件、设置于外环件内部且与该炉头本体固定连接的内环件及盖设于外环件与内环 件上方的燃烧盖,该结构结构简单,具有制造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但是,燃烧盖直接盖设 在外环件与内环件上方,仍然会产生逆火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整气体流量, 使气体能减少进气端与出气端的压力差,气化均勻,从而提高燃烧效率、节能、环保,且有效 减少发生逆火现象的高效燃气燃烧器。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包括炉头单元以及 盖设于炉头单元上方的燃烧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单元上方的外缘设有外环壁与内环 壁,该外环壁与内环壁之间设有环道间隔,所述环道间隔与炉头单元的内腔相通,从而实现 对炉头单元的进气端与出气端的压力差进行调整。所述炉头单元包括炉头本体与设于炉头本体的侧边向外延伸的送气管,送气管的 空腔与炉头本体的内腔相通,实现送气管、炉头本体的内腔以及环道间隔形成气体通道。所述炉头本体分为同圆心设置的外环件与内环件,外环件与内环件分别与送气管 连接。所述外环壁与内环壁设置于外环件的上方,且外环壁与内环壁之间的环道间隔与外环件的内腔相通。所述燃烧盖分为适配安装于外环件上的大燃烧盖与适配安装于内环件的小燃烧 盖,大燃烧盖设为倒U形的中空环状,而小燃烧盖设为倒U形。所述大燃烧盖与小燃烧盖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与外环件、内环件外缘相配安装的阶 梯台,从而实现大燃烧盖与外环壁、小燃烧盖与内环壁之间都存在间隔空间。所述大燃烧盖的两侧的倾斜面以及小燃烧盖的侧面分别设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 燃烧孔组。所述燃烧孔组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长孔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圆孔所组成,或二 个或二个以上的大圆孔以及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圆孔所组成。所述设置于炉头单元上方的外环壁、内环壁与炉头单元设为一体化。本技术对现有技术中高效燃气燃烧器进行改进,通过改变炉头单元的结构, 在炉头单元上方的外缘设有外环壁与内环壁,外环壁与内环壁之间存在环道间隔,而该环 道间隔与炉头单元的内腔相通。这样,燃气进入外环壁与内环壁之间的环道间隔时,因环道 间隔可控制燃气的流量及燃气的流出的方向性,对燃气进行流量调整,使气体均勻分布,使 炉头单元的进气端与出气端的压力差相对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以及,尽管炉头单元空腔内有气压,由于环道间隔的设置,使进气端与出气端压力平衡,从 而燃烧均勻,这样可有效减少产生逆火现象,避免烧坏炉头单元的器材,造成燃气泄漏,而 产生爆燃事件。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的燃气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图5中A-A的剖示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根据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燃气燃烧器主要由炉头本体1与炉头本体1侧边向外 延伸而出的送气管2,该炉头本体1具有多数个由顶面向内腔贯穿的燃烧孔11。当燃气经 由送气管2导送到炉头本体1的内腔且直接由燃烧孔1喷出时,产生火焰。虽然该产品达 到燃气燃烧目的,但是由于燃气从炉头本体1的内腔到不同位置的燃烧孔11时,流量统一, 造成燃气供应的时间有先后不同,从而使产生的火焰的长度不一,造成燃烧不均勻,气体发 挥不充分,大大降低气体燃烧的热效率,导致浪费能源,且熄火时,燃气在无背压作用下,会 产逆火现象。根据图2所示,该现有技术的燃气燃烧器主要由多件部件所组成的,主要由炉头 单元以及盖设于炉头单元上方的燃烧盖,而炉头单元包括炉头本体1、固接于炉头本体1上的外环件6、设置于外环件6内部且与炉头本体1固接的内环件7,盖设于外环件6、内环件 7上方的燃烧盖分为大燃烧盖8与小燃烧盖9,由于燃烧盖直接盖设于外环件6、内环件7上 方,这样会产生逆火的现象。本技术所述高效燃气燃烧器进行改进,根据图3至图6所示,本产品的不同之 处在于炉头单元上方的外缘设有外环壁3与内环壁4,所述外环壁3与内环壁4之间设有 环道间隔5,该环道间隔5与炉头单元的内腔相通。具体来说,外环壁3与内环壁4的设置 于炉头单元的外环件6的上方,外环壁3、内环壁4与外环件6为一体化设置,而环道间隔5 与外环件6的内腔相通。其中,外环件6与内环件7是同圆心设置,且外环件6与内环件7 的内腔与各自的送气管2连通。这样,外环件6上方的环道间隔5、外环件6的内腔以及送 气管2形成气体通道。该产品的送气管2设置为双气管送气,即燃气从送气管2通过外环 件6的内腔导送到外环壁3与内环壁4之间的环道间隔5时,环道间隔5控制燃气的流量 与燃气的流出方向性,对在外环件6里的燃气的流量进行调整,达到均勻分布,使燃气供应 的时间先后几乎相同,燃烧时的火焰长度一致,从而减小进气端与出气端的压力差,达到均 勻燃烧,气体充分发挥,使气体燃烧的热效率大大提高。为了更好地对燃气流量的调整,以及有效减少产生逆火的现象。大燃烧盖8设为 倒U形的中空环状,而小燃烧盖9设为倒U形。大燃烧盖8的两侧的倾斜面以及小燃烧盖 9的侧面分别设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燃烧孔组10。其中,大燃烧盖8的燃烧孔组10为由二 个或二个以上的长孔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圆孔所组成,而小燃烧盖9的燃烧孔组10为二 个或二个以上的大圆孔或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圆孔所组成。大燃烧盖8与小燃烧盖9的内 壁上分别设有与外环件6、内环件7外缘相配安装的阶梯台,从而实现大燃烧盖8与外环壁 3、小燃烧盖9与内环壁3之间都存在间隔空间,该间隔空间使燃烧盖分别与外环件6、内环 件7之间的间隙小、体积小,对燃气体进行一定的阻碍,使供应气体与出气体相对应,从而 减小燃烧气体的前后压力差,有助于均勻燃烧。其中,本技术的高效燃气燃烧器根据用 户所需,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包括炉头单元以及盖设于炉头单元上方的燃烧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单元上方的外缘设有外环壁(3)与内环壁(4),该外环壁(3)与内环壁(4)之间设有环道间隔(5),所述环道间隔(5)与炉头单元的内腔相通,从而实现对炉头单元的进气端与出气端的压力差进行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嘉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金百利家用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