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01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其包括依次设置火盖、分火器以及灶头,火盖与分火器合围形成中心燃烧腔、以及俯视时为环形的外环燃烧腔,中心燃烧腔、外环燃烧腔分别与外界联通;外环燃烧腔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隔离壁,使外环燃烧腔至少两等分;灶头设置有中心燃气管以及外环燃气管,中心燃烧腔、外环燃烧腔的各等分分别与外环燃气管联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外环燃烧腔被等分为若干独立的小燃烧仓,可以燃气压力的损失,降低燃气燃烧时回火和爆焰的机率;只有保证火盖相对分火器的角度正确,火盖才可以与分火器贴合、有效配合,从而可以保证隔离壁的两部分相互贴合;可以有效缩短混合腔的长度,同时可以减少燃气压力的损失,保证燃烧效率。

High power burner with upper air in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燃烧器,仅具备一个环形的燃烧仓,在燃气从燃烧仓的一个入口进入到环形的燃烧仓的中时,由于燃烧仓的长度较长,导致远离燃烧仓的一个入口的一端的燃气压力、比靠近燃烧仓的一个入口的一端的燃气压力小。即远离燃烧仓的一个入口的一端的燃气压力损失较大,空气容易从燃烧出口进入燃烧仓、产生回火和爆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由于外环燃烧腔被等分为若干独立的小燃烧仓,可以燃气压力的损失,降低燃气燃烧时回火和爆焰的机率。本技术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其包括依次设置火盖、分火器以及灶头,火盖与分火器合围形成中心燃烧腔、以及俯视时为环形的外环燃烧腔,中心燃烧腔、外环燃烧腔分别与外界联通;外环燃烧腔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隔离壁,使外环燃烧腔至少两等分;灶头设置有中心燃气管以及外环燃气管,中心燃烧腔、外环燃烧腔的各等分分别与外环燃气管联通。进一步地,还包括卡位装置,火盖可绕分火器的轴心旋转,隔离壁分为两部分且分别固定在火盖、分火器上、卡位装置包括卡位体以及卡位槽,卡位体、卡位槽分别设置在火盖的隔离壁的部分上、分火器的隔离壁的部分上,卡位体插入卡位槽,且火盖绕分火器旋转任意角度后无法插入卡位槽。只有保证火盖相对分火器的角度正确,火盖才可以与分火器贴合、有效配合,从而可以保证隔离壁的两部分相互贴合。进一步地,俯视时各隔离壁关于外环燃烧腔的轴心旋转对称。进一步地,俯视时隔离壁为放射状设置,卡位体、卡位槽均为一个且在分火器沿分火器的直径方向超出隔离壁。进一步地,灶头与分火器合围形成与外界联通的空气腔,中心燃气管、外环燃气管分别与空气腔联通,中心燃烧腔、外环燃烧腔分别与空气腔联通。空气从外界进入到空气腔,可以使空气在空气腔内与燃气混合,从而使燃气的燃烧可以更加充分。进一步地,空气腔的底端面向上延伸地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抵持分火器使灶头与分火器之间形成空气口;外环燃气管整体为环形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空气腔联通的外环燃气出口;中心燃气管的出口设置在空气腔的中心且与空气腔联通,分火器设置有中心混合腔以及至少两个外环混合腔,中心混合腔的两端分别与中心燃气管、空气腔联通,外环混合腔的两端分别与外环燃气管联通、空气腔,且中心燃气管的出口与中心混合腔的内腔正对,外环燃气管的出口与外环混合腔的内腔正对。进一步地,隔离壁的数量、外环燃烧腔的等分数、外环燃气管的出口的数量、外环混合腔的数量均相等,且均为六个。进一步地,分火器分为相互贴合的分火器上盖、分火器底座;外环混合腔设置在分火器底座上。以便于生产加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外环燃烧腔被等分为若干独立的小燃烧仓,可以燃气压力的损失,降低燃气燃烧时回火和爆焰的机率;2)只有保证火盖相对分火器的角度正确,火盖才可以与分火器贴合、有效配合,从而可以保证隔离壁的两部分相互贴合;3)可以有效缩短混合腔的长度,同时可以减少燃气压力的损失,保证燃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的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的仰视示意图。图6是图4的Ⅰ-Ⅰ剖面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4的Ⅰ-Ⅰ剖面的示意图。图8是图5的Ⅱ-Ⅱ剖面的立体示意图。火盖1;中心燃烧腔11;中心燃烧出口119;外环燃烧腔12;外环燃烧出口129;隔离壁13;上隔离壁131;下隔离壁132;定位内环14;分火器2;中心混合腔21;中心混合出口211;外环混合腔22;外环混合出口221;分火器上盖28;分火器底座29;灶头3;中心燃气管31;中心燃气出口311;外环燃气管32;外环燃气出口321;空气腔33;空气口331;支撑柱332;卡位装置4;卡位体41;卡位槽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本技术的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其包括依次设置火盖1、分火器2以及灶头3。通常,火盖1、分火器2、灶头3俯视时均整体为环形。火盖1与分火器2合围形成中心燃烧腔11、以及俯视时为环形的外环燃烧腔12,中心燃烧腔11、外环燃烧腔12分别与外界联通。通常,中心燃烧腔11的内壁等距地设置有若干中心燃烧出口119、外环燃烧腔12的内壁等距地设置有若干外环燃烧出口129,从而使中心燃烧腔11、外环燃烧腔12分别与外界联通。外环燃烧腔12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隔离壁13,使外环燃烧腔12至少两等分。进一步地,本技术的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还包括卡位装置4,火盖1向下延伸形成与分火器2贴合的定位内环14,以使火盖1可绕分火器2的轴心旋转,隔离壁13分为两部分且分别固定在火盖1、分火器2上、卡位装置4包括卡位体41以及卡位槽42,卡位体41、卡位槽42分别设置在火盖1的隔离壁13的部分上、分火器2的隔离壁13的部分上,卡位体41插入卡位槽42,且火盖1绕分火器2旋转任意角度后无法插入卡位槽42。如果火盖1相对分火器2旋转任意角度,火盖1绕分火器2旋转任意角度后无法插入卡位槽42,使火盖1无法与分火器2贴合,即,只有保证火盖1相对分火器2的角度正确,火盖1才可以与分火器2贴合、有效配合,从而可以保证隔离壁13的两部分相互贴合。优选地,俯视时各隔离壁13关于外环燃烧腔12的轴心旋转对称,从而使外环燃烧腔12等分。优选地,俯视时隔离壁13为放射状设置,使外环燃烧腔12俯视时等分为环扇形,卡位体41、卡位槽42均为一个且在分火器2沿分火器2的直径方向超出隔离壁13,即,俯视时卡位体41的一端比隔离壁13的一端靠近分火器2的轴心、和/或卡位体41的另一端比隔离壁13的另一端远离分火器2的轴心,俯视时卡位槽42的一端比隔离壁13的一端靠近分火器2的轴心、和/或卡位槽42的另一端比隔离壁13的另一端远离分火器2的轴心,从而使火盖1绕分火器2旋转任意角度后无法插入卡位槽42。灶头3设置有中心燃气管31以及外环燃气管32,中心燃烧腔11、外环燃烧腔12的各等分分别与外环燃气管32联通。进一步地,灶头3与分火器2合围形成与外界联通的空气腔33,中心燃气管31、外环燃气管32分别与空气腔33联通,中心燃烧腔11、外环燃烧腔12分别与空气腔33联通。空气从外界进入到空气腔33,可以使空气在空气腔33内与燃气混合,从而使燃气的燃烧可以更加充分。优选地,空气腔33的底端面向上延伸地设置有支撑柱332;支撑柱332抵持分火器2使灶头3与分火器2之间形成空气口331、从而使灶头3与分火器2合围形成与外界联通的空气腔33;外环燃气管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其包括依次设置火盖(1)、分火器(2)以及灶头(3),其特征是,/n火盖(1)与分火器(2)合围形成中心燃烧腔(11)、以及俯视时为环形的外环燃烧腔(12),中心燃烧腔(11)、外环燃烧腔(12)分别与外界联通;外环燃烧腔(12)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隔离壁(13),使外环燃烧腔(12)至少两等分;灶头(3)设置有中心燃气管(31)以及外环燃气管(32),中心燃烧腔(11)、外环燃烧腔(12)的各等分分别与外环燃气管(32)联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其包括依次设置火盖(1)、分火器(2)以及灶头(3),其特征是,
火盖(1)与分火器(2)合围形成中心燃烧腔(11)、以及俯视时为环形的外环燃烧腔(12),中心燃烧腔(11)、外环燃烧腔(12)分别与外界联通;外环燃烧腔(12)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隔离壁(13),使外环燃烧腔(12)至少两等分;灶头(3)设置有中心燃气管(31)以及外环燃气管(32),中心燃烧腔(11)、外环燃烧腔(12)的各等分分别与外环燃气管(32)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其特征是,还包括卡位装置(4),火盖(1)可绕分火器(2)的轴心旋转,隔离壁(13)分为两部分且分别固定在火盖(1)、分火器(2)上、卡位装置(4)包括卡位体(41)以及卡位槽(42),卡位体(41)、卡位槽(42)分别设置在火盖(1)的隔离壁(13)的部分上、分火器(2)的隔离壁(13)的部分上,卡位体(41)插入卡位槽(42),且火盖(1)绕分火器(2)旋转任意角度后无法插入卡位槽(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其特征是,俯视时各隔离壁(13)关于外环燃烧腔(12)的轴心旋转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进风大功率燃烧器,其特征是,俯视时隔离壁(13)为放射状设置,卡位体(41)、卡位槽(42)均为一个且在分火器(2)沿分火器(2)的直径方向超出隔离壁(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雪玲杨俊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金百利家用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