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军专利>正文

一种自平衡连杆机构以及应用该机构的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964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平衡连杆机构,包括固定支架、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摆臂,第二摆臂,以及一活动连杆;第一摆臂可绕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二摆臂可绕第二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平行,其二者安装于固定支架上;活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铰链连接,第一转动轴与活动连杆与第一摆臂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二转动轴与活动连杆与第二摆臂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相等;位于第一摆臂的内侧端设置有一重力块;该自平衡连杆机构还包括自动检测模块、电控模块、电磁模块、动力装置、重力调节块;其根据使用者的体重进行自动调节平衡,并由于采用电磁铁做为动力,解决了噪音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节省了使用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具
,具体涉及一种自平衡连杆机构以及应用该机构的床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生活、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由 于精神和环境的原因受到的失眠的困扰,现在,大多数失眠人群,通常采用一些药物来抑制 失眠,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但是经常性的服用这些药物,更多的带来身体上的伤害。现阶段,出现了一些摆动床,其通过床体的活动,带动使用者缓慢活动,从而帮助 失眠者快速入睡,公开号为CN25653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摇摆床,其通过电机 带动床体的摇摆以使得失眠者更好的入睡,有效的抑制了失眠。上述专利,虽然解决了人们 失眠难以入睡的问题,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电机需要在通电状态下不停的进行工作,需要 耗费大量的电能,其使用成本较高。另外,现有的治疗失眠床由于其内部结构的设置,其无法实现受力的均衡性,具体 的说,当床板上某一点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其压力不能形成均勻布局在床板上向下的均布 载荷,进而从一定程度上对其摆动进行了局部的约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自平衡连杆机构,通 过特殊的设计,大大的节省了其运行所耗的电能,同时使点受力形成向下的均不载荷。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自平衡连杆机构的床。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平衡连杆机构,包括固定支架、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摆臂,第二摆 臂,以及一活动连杆;所述第一摆臂可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摆臂可绕所述第二 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其二者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 述活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 活动连杆与第一摆臂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活动连杆与第二摆臂连 接点之间的距离相等;位于所述第一摆臂的内侧端设置有一重力块;该自平衡连杆机构还 包括自动检测模块、电控模块、电磁模块、动力装置、重力调节块。所述活动连杆包括位于其中间部位的第一活动连杆,位于其两端的第二连杆,所 述第一活动连杆的第二活动连杆;所述第一活动连杆的中间部位与所述固定支架铰链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为一电机,其安装在所述第一摆臂的外侧端;所述第一摆臂的两端 之间还设置有滑动杆,所述重力调节块套装在所述滑动杆上;所述电机的动力端安装有一 丝杆并带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丝杆转动带动所述重力调节块沿所述滑动杆在所述第一摆 臂的两端之间滑动。该自平衡连杆机构的上部还包括有一个上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的底部四端角部设置有组合支撑装置,所述组合支撑装置与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的外侧端铰链连接;所 述组合支撑装置包括一从动杆、一个支撑架、承载框架;所述从动杆的上顶端与所述第一摆 臂或第二摆臂的外侧端铰链连接,其下底端与所述支撑架下底端铰链连接,所述支撑架的 上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框架的下表面。所述电磁模块包括一连杆、两电磁极;所述连杆一端铰链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另一端与连接在第二摆臂一端的支撑架的上端铰链连接;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电控模块通 过电路连接,所述电控模块分别于所述两电磁极及所述电机通过电路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上述自平衡连杆机构的床,包括床板、床围、床头板、床底架,所述床底架 包括固定支架、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摆臂,第二摆臂,以及一活动连杆;所述第一 摆臂可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摆臂可绕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轴 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其二者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活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 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活动连杆与第一摆臂连接点之 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活动连杆与第二摆臂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相等;位于所 述第一摆臂的内侧端设置有一重力块;该自平衡连杆机构还包括自动检测模块、电控模块、 电磁模块、动力装置、重力调节块。所述活动连杆包括位于其中间部位的第一活动连杆,位于其两端的第二连杆,所 述第一活动连杆的第二活动连杆;所述第一活动连杆的中间部位与所述固定支架铰链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为一电机,其安装在所述第一摆臂的外侧端;所述第一摆臂的两端 之间还设置有滑动杆,所述重力调节块套装在所述滑动杆上;所述电机的动力端安装有一 丝杆并带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丝杆转动带动所述重力调节块沿所述滑动杆在所述第一摆 臂的两端之间滑动。该自平衡连杆机构的上部还包括有一个上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的底部四端角部 设置有组合支撑装置,所述组合支撑装置与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的外侧端铰链连接;所 述组合支撑装置包括一从动杆、一个支撑架、承载框架;所述从动杆的上顶端与所述第一摆 臂或第二摆臂的外侧端铰链连接,其下底端与所述支撑架下底端铰链连接,所述支撑架的 上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框架的下表面。所述电磁模块包括一连杆、两电磁极;所述连杆一端铰链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另一端与连接在第二摆臂一端的支撑架的上端铰链连接;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电控模块通 过电路连接,所述电控模块分别于所述两电磁极及所述电机通过电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描述的自平衡连杆机构通过采用上述 结构,其检测装置检测该机构上表面所受的压力,进而对电控模块发出信号,通过电控模块 控制电机的开启与关闭调节重力调节块的位置,实现整个机构的受力平衡;并且,在达到平 衡之后可通过电控模块控制电磁模块的工作和闭合,在不开启电机的情况下,就可以使整 个机构的上部上下运动,大大节省了电能,同时避免了噪音;上述自平衡机构可将其上部某 点的局部受力转化为向下的均布载荷,以保证受力均勻;应用上述自平衡机构的床,可通过 检测使用者的体重,自行调节平衡,并且可保持床板受力的均衡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描述本技术自平衡连杆机构的一种工作 状态;图2为图1的B向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端部视图;图4为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床,其床体可以相对于其底部上下活动,以达到促进失眠者尽 快入睡的目的;其底部采用如图1、图2所示的自平衡连杆机构,通过该自平衡连杆机构,可 使得失眠者获得更为舒适的感觉,从而达到抑制失眠的效果;其中X轴为该自平衡机构的 长度方向,Y轴为该自平衡机构的宽度方向。图1、图2所示的自平衡连杆机构,包括位于其底部起固定作用的固定支架3,在固 定支架3上安装有沿该自平衡机构宽度方向的转动轴1和转动轴2,该两转动轴互相平行 的安装在固定支架3的上部,转动轴1上安装有主摆臂11,其可绕转动轴1转动,在转动轴 2上安装有辅摆臂21,其可绕转动轴2转动;为了保持整个机构在宽度方向的受力均衡,主 摆臂11包括两平行的摆臂,该两平行的摆臂对应的端部通过沿自平衡机构宽度方向的固 定杆12、17互相连接固定,保证了主摆臂11的同步性,当然,辅摆臂21与主摆臂11结构相 同;并且,在上述固定杆12上安装有一个重力块。在主摆臂11与辅摆臂21之间还连接有一个活动连杆4,活动连杆4包括位于中间部位的主活动连杆41,以及铰链连接于主活动连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平衡连杆机构,包括固定支架、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摆臂,第二摆臂,以及一活动连杆;所述第一摆臂可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摆臂可绕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其二者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活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铰链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活动连杆与第一摆臂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活动连杆与第二摆臂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相等;位于所述第一摆臂的内侧端设置有一重力块;该自平衡连杆机构还包括自动检测模块、电控模块、电磁模块、动力装置、重力调节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陈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