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洞塞式泄洪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8752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洞塞式泄洪洞,包括沿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设置的进口控制段、上平段、竖井段和下平段,所述下平段的出口设置有出口压坡,所述竖井段和下平段内均设置有洞塞,所述进口控制段的前方设置有闸门,所述闸门包括沿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设置的检修闸门及工作闸门;所述下平段的出口处设置有出口闸门,所述下平段的尾端包括用于与所述出口闸门连接的洞外消能设施。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助于将流道内的空气全部排出,避免运行初期发生气爆现象;出口闸门可以保证洞内水流处于有压流态,更适用于下游水位较低的情形,便于运行调度,有效降低了洞塞泄洪洞开闸泄洪时面临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洞塞式泄洪洞


技术介绍

1、洞塞式泄洪洞经常在内部设置多级洞塞消能工,通过缩小洞塞断面直径的方式,水流流经这些突扩、突缩断面时产生剧烈紊动,从而消刹水流能量,达到降低下平段出口流速、保护下游河床免受冲刷的目的。洞塞式泄洪洞大多由工程初期修建的导流洞改建而成,因为导流洞高程低,结构简单,改建施工方便,可大大节省工程投资。

2、洞塞式泄洪洞的结构包括进口控制段、上平段、竖井段和下平段。竖井段和下平段内都设置有洞塞,并在洞塞的中部安装过流孔。为了减小工作闸门的规模,通常将工作闸门设置在洞体的进口处。为了确保洞塞内部有足够的正压,以防止水流空化和隧洞结构的空蚀破坏,洞塞消能段末端一般会设置压坡结构。压坡结构的作用是通过逐渐减小水流的速度和能量,保持洞塞内部的正压,并减小水流对洞塞和隧洞结构的冲击力。

3、但现有洞塞式泄洪洞在体型布置上仍存在以下缺点:1、洞塞式泄洪洞普遍将工作闸门设置在进口,在运行前竖井段内处于无水状态,闸门开启初期洞内空气如果排泄不畅会出现明满流交替的过渡流态,还伴随出现空化空蚀的风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洞塞式泄洪洞,包括沿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设置的进口控制段(1)、上平段(2)、竖井段(3)和下平段(4),所述下平段(4)的出口设置有出口压坡(6),所述竖井段(3)和下平段(4)内均设置有洞塞(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控制段(1)的上游侧沿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设置有检修闸门(7)及工作闸门(8);所述下平段(4)的下游设置有与所述下平段(4)衔接的洞外消能设施(10),在所述洞外消能设施(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下平段(4)出口的出口闸门(9)。

2.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洞塞式泄洪洞,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平段(4)包括顶拱,所述出口压坡(6)设置在所述下平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洞塞式泄洪洞,包括沿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设置的进口控制段(1)、上平段(2)、竖井段(3)和下平段(4),所述下平段(4)的出口设置有出口压坡(6),所述竖井段(3)和下平段(4)内均设置有洞塞(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控制段(1)的上游侧沿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设置有检修闸门(7)及工作闸门(8);所述下平段(4)的下游设置有与所述下平段(4)衔接的洞外消能设施(10),在所述洞外消能设施(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下平段(4)出口的出口闸门(9)。

2.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洞塞式泄洪洞,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平段(4)包括顶拱,所述出口压坡(6)设置在所述下平段(4)下游的顶拱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跃飞曹学兴张建民鄢建华赵海忠张力方邹杰汤荣平宋泽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