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桩基施工,具体涉及到一种多点缓冲式减阻预制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桩基础因竖向刚度和承载力较大、沉降较小且能承受一定的水平荷载而在近代土木工程的发展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软土、特殊土地层中(如深厚填土地层中)施工桩基础时,由于桩身周围的土体发生自重固结、湿陷或地下水位降低、地表超载等原因,往往出现桩周围土体向下位移量大于桩本身向下位移量的现象,从而使作用在桩身上的摩擦力向下,成为作用在桩侧的下拉荷载,即所谓负摩擦力。负摩擦力的存在,增加了桩上荷载,减小了受压桩的承载力,并可能因产生过量的沉降而导致建筑倾斜、开裂,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使用功能及安全性能。因而消减桩身负摩擦力已成为工程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2、目前常用的消除负摩阻力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产生负摩阻力的源头加以控制,即通过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预压固结等),消除易产生负摩擦力土体本身的危害性,该方法施工周期长,对于深厚土层,效果一般;二是将桩身与桩周土体隔离,此类方法较为常用,包括桩体表面涂沥青薄膜、安装卸荷套、下保护套管、打隔离桩等,该类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点缓冲式减阻预制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桩、多点缓冲复合膜、固定件;所述多点缓冲复合膜为两层结构,两层结构从靠近预制桩一侧起分别为内层膜、外层膜,内层膜和外层膜之间的空间填充减阻剂,多点缓冲复合膜的端部是内层膜和外层膜连接在一起;内层膜远离预制桩一侧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凸起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与内层膜封闭的空间内填充有液态减阻剂,缓冲结构上及与缓冲结构对应位置的内层膜上设置有逆止泄压孔,液态减阻剂通过逆止泄压孔排出到内层膜和外层膜之间的空腔内或预制桩外表面;所述固定件将多点缓冲复合膜固定在预制桩下端,内层膜与预制桩之间摩擦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点缓冲式减阻预制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桩、多点缓冲复合膜、固定件;所述多点缓冲复合膜为两层结构,两层结构从靠近预制桩一侧起分别为内层膜、外层膜,内层膜和外层膜之间的空间填充减阻剂,多点缓冲复合膜的端部是内层膜和外层膜连接在一起;内层膜远离预制桩一侧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凸起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与内层膜封闭的空间内填充有液态减阻剂,缓冲结构上及与缓冲结构对应位置的内层膜上设置有逆止泄压孔,液态减阻剂通过逆止泄压孔排出到内层膜和外层膜之间的空腔内或预制桩外表面;所述固定件将多点缓冲复合膜固定在预制桩下端,内层膜与预制桩之间摩擦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缓冲式减阻预制桩,其特征在于:内层膜的两个侧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不同,外层膜的两个侧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不同,内层膜和外层膜相互靠近一侧的表面静摩擦力系数均为0.0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缓冲式减阻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根据施工环境不同,缓冲结构上及与缓冲结构对应位置的内层膜上设置的逆止泄压孔为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缓冲式减阻预制桩,其特征在于:当缓冲结构与内层膜封闭的空间受到设定压力时,逆止泄压孔打开,根据逆止泄压孔设置的位置,液态减阻剂单方向流向预制桩外表面或者内层膜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杰,朱庆凯,李建平,冯振桐,刘光磊,武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