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冼锦文专利>正文

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705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其包括同轴双喂入机构,所述同轴双喂入机构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给棉罗拉、与给棉罗拉配合使用形成夹持路径的皮辊及驱动给棉罗拉转动的第一动力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在原有织带机结构上改装形成,结构简单,制造简易,操作便利,可同时喂入两条原料线,成品具有颜色多样、粗细均匀、形态蓬松丰满、花式效果俱佳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针织服装及装饰布料。(*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带机的喂入装置,属于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织带机 的双喂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织带机上使用的喂入装置一般为单喂入结构,这种喂入装置每次只能喂入 一条原料线,编织成品只能用于鞋带或服装用绳等辅料,服饰效果比较差。如果需要混织, 必须经过两次单条喂入原料线后,再将两原料线合并混织,分两次完成,工序繁杂且效果不 佳。为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也有部分织带机设有双喂入装置,通过组装合并两个结构基本 相同的单喂入机构形成一次可同时喂入两条不同原料线的双喂入装置,虽然减少了混织工 序,但是其结构复杂,制造麻烦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 简易、效率高且成本低的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其包括同轴双喂入机构,所述同轴双喂入机构包括两 个同轴设置的给棉罗拉、与给棉罗拉配合使用形成夹持路径的皮辊及驱动给棉罗拉转动的 第一动力部件。进一步,还包括设于给棉罗拉出口端侧的分梳机构及与织带机固定连接的集纤机 构。进一步,所述同轴双喂入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给棉罗拉和第二给棉罗拉,分 别与第一、第二给棉罗拉配合使用形成夹持路径的第一皮辊和第二皮辊,及分别与第一、第 二给棉罗拉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进一步,所述分梳机构包括壳体,其相对两端面分别设有喂料入口和喷纤口 ;分 梳刺辊,一个或一个以上,其装设于壳体内部;第二动力部件,其与固设于分梳刺辊转轴上 的皮带轮传动连接。进一步,所述分梳机构设有第一分梳刺辊和第二分梳刺辊,第一、第二分梳刺辊并 列设置且旋转方向相反。进一步,所述集纤机构包括集纤部件,其相对两端部开口,其中一开口位于分梳 机构的喷纤口端侧,另一开口安插有织带机圆筒带针轴;吸风部件,其装设于集纤部件外部 且与织带机圆筒带针支座固定连接,中空且其侧面设有吸风接头。进一步,所述集纤部件内部设有栅板,栅板中部设有圆形通槽,四周均布有多个条 形通槽。进一步,所述集纤部件为相对两端部开口的圆柱体,其中一端部设有自开口端向 中心倾斜的导向面。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在原有织带机结构上改装形成,结构简单,制造简 易,操作便利,可同时喂入两条原料线,成品具有颜色多样、粗细均勻、形态蓬松丰满、花式 效果俱佳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针织服装及装饰布料。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 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图1中I-I方向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1中II-II方向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图1中A-A的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可在现有小圆筒织带机的 设备基础上改造完成,其包括同轴双喂入机构1、分梳机构2和集纤机构3。如图1、2所示,同轴双喂入机构1包括同轴设置且相互套设的第一给棉罗拉11和 第二给棉罗拉12,分别与第一、第二给棉罗拉配合使用形成毛条夹持路径的第一皮辊13和 第二皮辊14,以及分别与第一、第二给棉罗拉传动连接并驱动给棉罗拉转动的第一电机15 和第二电机16。其中,第一给棉罗拉11、第一皮辊13和第一电机15构成第一喂入机构,第 二给棉罗拉12、第二皮辊14和第二电机16构成第二喂入机构,而且第一喂入机构和第二喂 入机构可同时启动喂入两条毛条原料线,也可分别启动单独喂入单条毛条原料线。如图1、3所示,分梳机构2设于上述同轴双喂入机构1的给棉罗拉出口端侧,其 包括一壳体21,壳体相对的两端面分别设有喂料入口 211和喷纤口 212 ;壳体1内部装设 有第一分梳刺辊22和第二分梳刺辊23,第一、第二分梳刺辊22、23并列设置且旋转方向相 反;每一分梳刺辊的转动轴上固设有皮带轮24,分别与第二动力部件传动连接且受其驱动 转动。如图1、4所示,集纤机构3设于上述分梳机构2的喷纤口端侧且与原有织带机的 圆筒带针支座4固定连接,其包括集纤部件31和吸风部件32。所述集纤部件31为相对两 端部设有开口的圆柱体,其中一端部设有自开口端向中心倾斜的导向面,另一端部开口安 插有织带机的圆筒带针轴41 ;集纤部件31的内部还设有一栅板311,该栅板311的中部设 有一圆形通槽,四周均布有多个条形通槽。所述吸风部件32为一管状壳体,其装设于集纤 部件的外部且与织带机的圆筒带针支座4固定连接,侧面设有与负压风源连接的吸风接头 321。混合编织时,同时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第一给棉罗拉和第二给棉罗拉 旋转并分别与第一皮辊和第二皮辊配合使用,从而同时喂入两条毛条;毛条经喂入机构进 入分梳机构,在两个高速旋转分梳刺辊的梳理开松作用下,毛条分散形成纤维并从喷纤口 喷入集纤机构;分散的纤维聚集于集纤部件栅板上部,在吸风部件负压风源的作用下,气流 带动栅板上部的纤维通过栅板通槽并与进入集纤机构的织带用纱一同钩编,分散的纤维均 勻分布且固定于织带用纱内外部,从而形成颜色、粗细可变和绒毛感强、蓬松丰满的圆筒带纱线,花式效果佳,可广泛用于针织服装及装饰布料。 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 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 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权利要求一种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双喂入机构(1),所述同轴双喂入机构(1)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给棉罗拉、与给棉罗拉配合使用形成夹持路径的皮辊及驱动给棉罗拉转动的第一动力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给棉罗拉出 口端侧的分梳机构(2)及与织带机固定连接的集纤机构(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双喂入机构(1) 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给棉罗拉(11)和第二给棉罗拉(12),分别与第一、第二给棉罗拉配合 使用形成夹持路径的第一皮辊(13)和第二皮辊(14),及分别与第一、第二给棉罗拉传动连 接的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梳机构(2)包括 壳体(21),其相对两端面分别设有喂料入口(211)和喷纤口(212); 分梳刺辊,一个或一个以上,其装设于壳体内部; 第二动力部件,其与固设于分梳刺辊转轴上的皮带轮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梳机构(2)设有 第一分梳刺辊(22)和第二分梳刺辊(23),第一、第二分梳刺辊并列设置且旋转方向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纤机构(3)包括 集纤部件(31),其相对两端部开口,其中一开口位于分梳机构的喷纤口端侧,另一开口安插有织带机圆筒带针轴; 吸风部件(32),其装设于集纤部件外部且与织带机圆筒带针支座固定连接,中空且其 侧面设有吸风接头(32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纤部件(31)内部 设有栅板(311),栅板(311)中部设有圆形通槽,四周均布有多个条形通槽。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纤部件(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带机的双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双喂入机构(1),所述同轴双喂入机构(1)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给棉罗拉、与给棉罗拉配合使用形成夹持路径的皮辊及驱动给棉罗拉转动的第一动力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锦文
申请(专利权)人:冼锦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