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虾种虾的强化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06686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青虾种虾的强化培育方法,主要是根据青虾养殖生物学、繁殖生物学,通过对种虾培育池选择、池塘环境营造、水环境优化调控及科学饲养管理等技术强化培育种虾,是一种科学合理、低投入、高效率规模化青虾种虾强化培育方法。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强化培育的种虾,比普通方法培育的种虾在相同的育苗条件下可多产虾苗20%以上。可用于优质良种青虾的规模化苗种生产,保障良种青虾的顺利推广,提高青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并将促进我国青虾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沼虾类养殖生物学、繁殖生物学,特别是涉及青虾的养殖生物学、繁殖生物学、种虾培育中的池塘环境营造、水环境优化调控、饲养管理技术等。
技术介绍
青虫下(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学名日本沼虫下,俗称河虫下、湖虫下。其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名贵水产品,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 其养殖面积居淡水养殖虾类第一位。目前我国青虾养殖年产量20多万吨,而且还在逐年增 加。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青虾出现严重品种退化现象,性 成熟提早,个体变小,上市率降低,病害增多,养殖效益逐年下滑。品种退化已成为青虾养殖 业的瓶颈,严重制约了青虾养殖业的发展。 要实现青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品种着手,对青虾进行遗传改良,培育出生 长快、规格大、抗逆性强的养殖品系,建立安全高效养殖技术,并进行良种虾苗的规模化生 产和推广应用。要规模化生产优质良种青虾苗,良种青虾种虾(亲本)的强化培育是重要 基础和关键环节。只有做好了良种青虾种虾的强化培育,才能提高育苗效率,才能出好苗、 出壮苗,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青虾良种的优良生产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保障青虾良种的顺利推广和青虾养殖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为规 模化生产优质良种青虾苗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种虾强化培育方法。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主要技术方案利用青虾养殖生物学、繁殖生物学,通过对种虾培育池选择、池塘环境营造、水环境优化调控及科学饲养管理等技术强化培育种虾,为良种青虾大规模优质苗种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本专利技术的青虾种虾的强化培育方法,主要包括 1)种虾培育池选择及配套设施 要求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无公害 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的规定,进排水方便,培育池淤泥不超过15cm,池 底平坦,坡比l : (2 4),长方形,东西向长,面积为1300 6500平方米,配备每1000平 方米0. 7 1. 0千瓦的增氧设施; 2)池塘环境营造 2. 1晒池底放养种虾前阳光暴晒池底,要晒得塘底干裂、发白,一般晒8天以上, 遇到阴雨天要适当延长曝晒时间; 2. 2带水清塘放水60 8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80 120千克或漂白粉10 20千克, 或漂白精4 6千克,杀灭池塘中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2. 3虫下巢设置 每667平方米均匀放置用茶树或其它多叉树枝扎成的直径1.5米左右的虾巢20 25个; 2. 4施肥肥水 清塘后7 10天,每667平方米施经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100 300千克,以培 育浮游生物,将肥料与EM或芽孢菌混合堆放在池塘的四角浅水处的水面以下; 3)种虾的放养 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底4月初,专池强化培育每667平方米放种虾30 40千克, 种虫下雌雄比为(3 5) : 1 ; 种4下放养时应注意运输水温与池塘水温温差不宜过大, 一般不宜超过3°C ,如温差 过大,则必须将水温调节适中后再行放养; 4)种!l!下饲养管理 种虾放养后第二天开始投喂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日投喂 量根据水温、天气和虾的吃食情况而定, 一般为虾体重的3 8 % ,分二次投喂,上午8:00和 傍晚17:00 19:00,分别投日投喂量的1/3和2/3,全池均匀遍撒; 种虾养殖过程中要时常注意抱卵情况,发现抱卵虾就可陆续转入育苗池开始进入 育苗阶段; 5)水环境优化调控 5. 1水深控制在0. 6 1. 1米,进水要用60目以上筛绢过滤,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 物进入!l!下池; 5. 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 40厘米,如果水太清,可施腐熟有机肥;如果水太浓, 可适当注入新水,冲淡水的浓度;通常每7 15天施腐熟有机肥1次,每次施肥量视水质状 况而定,一般为每667平方米施25 80千克,施肥时同时配施微生态制剂; 5. 3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当虾池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开启增氧泵,无增氧 设施用水泵冲水,培育期间一般增氧时间为凌晨至天亮日出,阴天或闷热天要加开; 5.4强化培育期间,定期使用EM、芽孢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池塘水体环境,确保种 虫下体质健壮; 5. 5池水ra值控制在7. 0 8. 5, ra偏低时可使用生石灰调节,每次用量为每667 平方米10 12千克,化成浆液后全池均匀泼洒,可起到增加水中钙质、改善池水、杀菌消毒 的作用; 6)日常管理 每天清晨及傍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变化、虾活动情况、蜕壳数量、摄食情况;检 查塘基有无渗漏,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效果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科学合理、低投入、高效率规模化青虾种虾强化培育方法。先根 据青虾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青虾亲本的科学配种,雌雄种虾配比为(3 5) : l,不仅降 低了雄性亲本用量,减轻了亲本交配过程中的自相残杀,还节约了种虾强化培育的成本。有 机肥常与EM等微生态制剂一起使用,能更好地调节水质、培育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保障 种虾健康发育。种虾培育池中设置虾巢一方面可提供虾栖息的场所,扩大生存空间,减少自 相残杀,另一方面可方便抄捕,减少种虾捕捞的损伤。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强化培育的种虾,比普通方法培育的种虾在相同的育苗条件下可多产虾苗20%以上。 本专利技术可用于优质良种青虾的规模化苗种生产,保障良种青虾的顺利推广,提高 青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并将促进我国青虾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某养殖户按本专利技术要求选择2000平方米的虾池进行种虾的强化培育 (1)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晒塘。 (2)放水6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30%以上)15千克,杀 灭池塘中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3)每667平方米均匀放置用茶树枝扎成的虾巢20个。 (4)清塘后7天,每667平方米施经腐熟发酵后的猪粪150千克,以培育浮游生物。 将肥料与EM或芽孢菌(用量按说明书)混合堆放在池塘的四角浅水处,均在水面以下。 (5)4月2日放种虫下,每667平方米放种虫下40千克。种虫下雌雄比为3 : 1。 (6)种虾放养后第二天开始投喂粗蛋白含量40%全价配合饲料,日投喂量根据水 温、天气和虾的吃食情况而定, 一般为虾体重的3 8%。分二次投喂,上午8:00和傍晚 17:00 19:00,分别投日投喂量的1/3和2/3。全池均匀遍撒。 (7)水深控制在0. 6 1. 0米;池水透明度25 40厘米;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 上;PH控制在7. 0 8. 5。 (8)强化培育期间,每10天使用EM、芽孢菌等微生态制(用量参照产品使用说明) 改善池塘水体环境,确保种IH本质健壮。 (9)在种虾培育期间按本专利技术要求做好巡塘和水体环境的管理工作。 用该方法强化培育的种虾比普通方法培育的种虾在相同的育苗条件下多产虾苗21. 8%。 实施例2 某养殖场按本专利技术要求选择3000平方米的虾池进行种虾的强化培育 (1)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晒塘。 (2)放水65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90千克,杀灭池塘中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3)每6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青虾种虾的强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种虾培育池选择及配套设施要求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规定,进排水方便,培育池淤泥不超过15cm,池底平坦,坡比1∶(2~4),长方形,东西向长,面积为1300~6500平方米,配备每1000平方米0.7~1.0千瓦的增氧设施;2)池塘环境营造2.1晒池底:放养种虾前阳光暴晒池底,要晒得塘底干裂、发白,一般晒8天以上,遇到阴雨天要适当延长曝晒时间;2.2带水清塘放水60~8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80~120千克或漂白粉10~20千克,或漂白精4~6千克,杀灭池塘中野杂鱼等敌害生物;2.3虾巢设置每667平方米均匀放置用茶树或其它多叉树枝扎成的直径1.5米左右的虾巢20~25个;2.4施肥肥水清塘后7~10天,每667平方米施经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100~300千克,以培育浮游生物,将肥料与EM或芽孢菌混合堆放在池塘的四角浅水处的水面以下;3)种虾的放养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底4月初,专池强化培育每667平方米放种虾30~40千克,种虾雌雄比为:(3~5)∶1;种虾放养时应注意运输水温与池塘水温温差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3℃,如温差过大,则必须将水温调节适中后再行放养;4)种虾饲养管理种虾放养后第二天开始投喂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日投喂量根据水温、天气和虾的吃食情况而定,一般为虾体重的3~8%,分二次投喂,上午8:00和傍晚17:00~19:00,分别投日投喂量的1/3和2/3,全池均匀遍撒;种虾培育过程中要时常注意抱卵情况,发现抱卵虾就可陆续转入育苗池开始进入育苗阶段;5)水环境优化调控5.1水深控制在0.6~1.1米,进水要用60目以上筛绢过滤,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虾池;5.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40厘米,如果水太清,可施腐熟有机肥;如果水太浓,可适当注入新水,冲淡水的浓度;通常每7~15天施腐熟有机肥1次,每次施肥量视水质状况而定,一般为每667平方米施25~80千克,施肥时同时配施微生态制剂;5.3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当虾池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开启增氧泵,无增氧设施用水泵冲水,培育期间一般增氧时间为凌晨至天亮日出,阴天或闷热天要加开;5.4强化培育期间,定期使用EM、芽孢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池塘水体环境,确保种虾体质健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永生傅洪拓吴滟蒋速飞熊贻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