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联接的双触点结构及其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2052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联接的双触点结构,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静触点包括相互电联接的主静触点和辅静触点,动触点包括相互电联接的主动触点和辅动触点;主动触点与主静触点的静态距离大于辅动触点与辅静触点的静态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主触点与辅触点,辅触点采用抗电弧火花能力强的材料做成,有效地减少接通时与断开时电弧的产生,而主触点采用接触电阻小的材料制成,以减少触点之间的能耗和发热,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减少火灾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继电器同时采用永久磁铁,使触点闭合之后可以自保持,具有节省用电,寿命长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双触点结构适合所有电联接的开关器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继电器适合小电流的小型继电器结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联接中的触点结构及设这种触点结构的继电器,更具体地说是指用于电联接的双触点结构及其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电路中采用到的开关,有半导体开关(如三极管)和机械式开关, 其中机械式的开关均采用到机械式的触点;这些触点在瞬间接通电源或断开电源时,会产 生很电弧火花,容易被烧毁;通常人们采用了接触电阻很小的材料(比如银合金)做触点, 而接触电阻很小的材料的抗电弧火花的能力比较差(影响继电器的工作寿命);抗电弧火 花的能力强的材料(比如钨合金),接触电阻又比较大不适合做触点。如何让触点既能实现 大电流的导通又能耐高温,又能产生极少的电弧,是困扰业界人士的难题。 另外,目前很多继电器多般需要在电磁铁通电的情况下保持触点的接通,不仅耗 电浪费资源,而且容易烧坏电磁铁的线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触点结构和采用了 该触点的继电器,利用辅触点和主触点依次导通和断开,可以提高继电器抗电弧的能力,同 时可以满足触点大电流的要求;在采用该触点结构的继电器中还采用了永久磁铁进行触点 的自保持,可以节省用钱,并提高电磁线圈的寿命。 本技术之用于电联接的双触点结构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用于电联接的双触点结 构,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触点包括相互电联接的主静触点和辅静触 点,所述的动触点包括相互电联接的主动触点和辅动触点;主动触点与主静触点的静态距 离大于辅动触点与辅静触点的静态距离;闭合时,辅动触点与辅静触点的接触先于主动触 点与主静触点的接触;断开时,主动触点与主静触点的断开先于辅动触点与辅静触点的断 开。 其进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所述的动触点与一滑动件的端部联接,所述滑动件的另一 端与动力件联接。 本技术之一种具有双触点的继电器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一种具有双触点的继电 器,其特征包括壳体、固定于壳体上的电磁铁组件和与壳体滑动联接的滑动件;所述壳体弹 性联接有静触点和动触点;所述的静触点包括相互电联接的主静触点和辅静触点,所述的 动触点包括相互电联接的主动触点和辅动触点;主动触点与主静触点的静态距离大于辅动 触点与辅静触点的静态距离;闭合时,辅动触点与辅静触点的接触先于主动触点与主静触 点的接触;断开时,主动触点与主静触点的断开先于辅动触点与辅静触点的断开。 其进一步
技术实现思路
为所述的电磁铁组件包括固设于壳体内的铁芯、绕设于铁芯 上的电磁线圈和及设于铁芯一端的衔铁,所述的衔铁与滑动件联接。 其进一步
技术实现思路
为所述的静触点联接有固设于壳体上的静触点基片,所述的动触点联接有固设于壳体上的动触点基片,壳体的底部设有与静触点基片电联接的静触点 接脚、与动触点基片电联接的动触点接脚和与电磁线圈电联接的电磁铁接脚,所述壳体的 上端设有与滑动件滑动配合的滑槽。 其进一步
技术实现思路
为所述衔铁的一端与滑动件联接,另一端铰设于壳体;衔铁 的中段与铁芯磁性联接。其进一步
技术实现思路
为所述壳体还固设有与衔铁磁性联接的永久磁铁;所述的电磁线圈为直流线圈;电磁线圈接入正向电源时,铁芯吸合衔铁,继而推动滑动件,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衔铁于永久磁铁的吸合作用下自保持;电磁线圈接入反向电源时,铁芯排斥衔铁,继而反向推动滑动件,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其进一步
技术实现思路
为所述壳体的上外周还设有上盖。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主触点与辅触点,辅 触点采用抗电弧火花能力强的材料做成,有效地减少接通时与断开时电弧的产生,而主触 点采用接触电阻小的材料制成,以减少触点之间的能耗和发热,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减少火 灾的发生。本技术之继电器同时采用永久磁铁,使触点闭合之后可以自保持,具有节省 用电,寿命长的特点,本技术之双触点结构适合所有电联接的开关器件中,本技术 之继电器适合小电流的小型继电器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设有双触点结构的继电器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静触点2A主静触点2B辅静触点20静触点基片21静触点接脚3动触点3A主动触点3B辅动触点30动触点基片31动触点接脚4滑动件5电磁铁组件50电磁铁接脚51电磁线圈52铁芯53衔铁6永久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 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之用于电联接的双触点结构,包括静触点2和动触 点3,静触点2包括相互电联接的主静触点2A和辅静触点2B,动触点3包括相互电联接的主动触点3A和辅动触点3B ;主动触点3A与主静触点2A的静态距离大于辅动触点3B与辅静触点3A的静态距离;闭合时,辅动触点3B与辅静触点2B的接触先于主动触点3A与主静触点2A的接触;断开时,主动触点3A与主静触点2A的断开先于辅动触点3B与辅静触点2B的断开。 本技术之一种具有双触点的继电器,包括壳体1、固定于壳体1上的电磁铁组件5和与壳体1滑动联接的滑动件4 ;壳体1弹性联接有静触点2和动触点3 ;静触点2包括相互电联接的主静触点2A和辅静触点2B,动触点3包括相互电联接的主动触点3A和辅动触点3B ;主动触点3A与主静触点2A的静态距离大于辅动触点3B与辅静触点2B的静态距离;闭合时,辅动触点3B与辅静触点2B的接触先于主动触点3A与主静触点2A的接触;断开时,主动触点3A与主静触点2A的断开先于辅动触点3B与辅静触点2B的断开。电磁铁组件5包括固设于壳体1内的铁芯52、绕设于铁芯52上的电磁线圈51和及设于铁芯52一端的衔铁53,衔铁53与滑动件4联接。静触点2联接有固设于壳体1上的静触点基片20,动触点3联接有固设于壳体1上的动触点基片30,壳体1的底部设有与静触点基片20电联接的静触点接脚21、与动触点基片30电联接的动触点接脚31和与电磁线圈51电联接的电磁铁接脚50,壳体1的上端设有与滑动件4滑动配合的滑槽,滑槽方向与铁芯52平行。衔铁6的一端与滑动件4联接,另一端铰设于壳体1上,这里所说的铰设是指"相当于铰设",由于滑动件的移动量很小,衔铁53需要的偏转量也很小,故可以采用将衔铁53的下端卡在一个槽中即形成可偏转的铰设联接关系。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将衔铁的下端置于壳体内的一侧,再利用上盖的一个凸出部形成铰设联接关系。衔铁53的中段与铁芯52磁性联接。壳体1还固设有与衔铁53磁性联接的永久磁铁6 ;电磁线圈51为直流线圈;电磁线圈51接入正向电源时,铁芯52吸合衔铁53,继而推动滑动件4,动触点3与静触点2闭合,衔铁53于永久磁铁6的吸合作用下自保持;电磁线圈51接入反向电源时,铁芯52排斥衔铁53,继而反向推动滑动件4,动触点3与静触点2断开。壳体1的上外周还设有上盖(图中未示出)。 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主触点与辅触点,辅触点采用抗电弧火花能力强的材料做成,有效地减少接通时与断开时电弧的产生,而主触点采用接触电阻小的材料制成,以减少触点之间的能耗和发热,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减少火灾的发生。本技术之继电器同时采用永久磁铁,使触点闭合之后可以自保持,具有节省用电,寿命长的特点,本技术之双触点结构适合所有电联接的开关器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电联接的双触点结构,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触点包括相互电联接的主静触点和辅静触点,所述的动触点包括相互电联接的主动触点和辅动触点;主动触点与主静触点的静态距离大于辅动触点与辅静触点的静态距离;闭合时,辅动触点与辅静触点的接触先于主动触点与主静触点的接触;断开时,主动触点与主静触点的断开先于辅动触点与辅静触点的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成海胡晓霞刘雄刘永丁建秋徐银荷曾文德叶恽椿李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卓灵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