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385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用途机,包括机头、杯体、加热装置,所述机头扣置在所述杯体上,所述机头上设置有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粉碎刀,所述粉碎刀的旋转中心偏离所述杯体的中心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用途机的刀轴轴心偏离杯体的中心线,粉碎刀随所述刀轴旋转并带动杯体内的制浆液旋转,由于刀片的旋转中心距离杯体的侧壁的距离不同,制浆液在杯体内被不规则的扰动,这样就增大了制浆液内的物料,例如为豆子,与粉碎刀接触的几率,提高了多用途机的制浆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厨房用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作豆浆、米糊的多用途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无网罩的豆浆机通常是直接将豆子放入杯子内,利用刀具的高速旋转进行碎豆制浆。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刀具的高速旋转带动水流形成涡流,这种沿着同一方向旋转的涡流带动豆子有序的旋转,这种旋转使豆子与刀具的接触几率变小,不利于刀具对豆子的粉碎,这样使刀具的碎豆效率降低,制浆效果变差。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一些申请人通过在杯体内壁或底壁上设置扰流部件来对流体进行扰流,打乱流体的旋转流向,使物料更充分的与刀具接触,提高碎豆的效率。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5年8月31日公开的,公告号为CN2720964Y,名称为豆桨、迷糊两用机的技术专利,其公开了在杯体下部紧贴杯体侧壁设有挡流突起物。上述方案虽然在杯体内设置了扰流体,改变了桶体空间的形状,打乱流体的循环方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碎豆不充分的问题,但此类方案在杯体的底部或侧壁上会形成很多死角,在使用后清洗不方便。另外,生产此类豆浆机时需要在杯体内壁上加工出扰流部件,不仅加工困难,而且在大量生产此类豆浆机时更是增加了豆浆机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浆效率较高的多用途机。根据本技术提出一种多用途机包括机头、杯体、加热装置,所述机头扣置在所述杯体上,所述机头上设置有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粉碎刀,所述粉碎刀的旋转中心偏离所述杯体的中心线。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用途机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粉碎刀的旋转中心到杯体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杯体直径的30%。所述加热装置为与所述机头连接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直立部和与所述直立部相连接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伸入制浆液液面以下。所述弯曲部在所述杯体内的位置低于所述粉碎刀在杯体中的位置。所述弯曲部在杯体中的位置高于所述粉碎刀在杯体中的位置。所述杯体内壁上横向设置有扰流环。所述扰流环位于所述粉碎刀的上方。所述扰流环位于所述粉碎刀的下方。所述粉碎刀的刀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为一体结构。所述粉碎刀的刀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连轴器连接。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用途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用途机的刀轴轴心偏离杯体的中心线,粉碎刀随所述刀轴旋转并带动杯体内的制浆液旋转,由于刀片的旋转中心距离杯体的侧壁的距离不同,制浆液在杯体内产生不规则的扰动,这样就增大了制浆液内的物料,例如为豆子,与粉碎刀接触的几率,提高了多用途机的制浆效率;其次,在杯体内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制桨液的加热管,加热管设置在粉碎刀附近,加热管与粉碎刀配合增强了粉碎刀的碎豆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制浆效率;再次,在所述杯体上横向地设置有扰流环,所述扰流环与所述粉碎刀配合增强了粉碎刀的粉碎效果。本技术附加的方面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方面和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l是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刀轴偏离杯体中心线的多用途机的结构示意图2是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图1A—A处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用于解释本技术,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用途机,包括机头l、杯体2、加热装置3,所述机头1扣置在所述杯体2上,所述机头l扣置在所述杯体2上的豆浆机、米糊机为现有的豆浆机、豆浆机较常见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多用途机即为即可制作豆浆又可制作米糊的多用途机,所以现有的豆浆机中比较常见的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再赘述。所述机头1上设置有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粉碎刀5。例如,从机头l底部伸出有与所述电机连接的刀轴4,此处刀轴4和电机可以为一体结构或通过连轴器连接。所述刀轴4上安装有粉碎刀5,其连接关系可以是通过一螺母将粉碎刀5安装在所述刀轴4的底端。所述粉碎刀5的旋转中心偏离所述杯体2的中心线。是指所述刀轴4的旋转轴偏离所述杯体2中心的垂线,例如,所述杯体2为筒状,所述刀轴4的旋转轴线与桶状杯体2的中心线有一定的距离。所述粉碎刀5的旋转中心偏离所述杯体2的中心线,这样在所述粉碎刀5旋转过程中在所述粉碎刀5四周分布的制浆液(包括制浆物料)分布的就不同,这样在所述所述粉碎刀5旋转时就会在杯体2内产生不规则的扰流,使制浆物料,例如为豆子与所述粉碎刀5的接触几率增大,提高了制浆效果。参见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粉碎刀5的旋转中心到杯体2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杯体直径的30%。当所述粉碎刀5的旋转中心到杯体2的中心线的距离大于5厘米时所述粉碎刀在旋转过程中容易与所述杯体2接触,导致杯体2的损坏。特别是在粉碎刀5随刀轴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如果粉碎刀5旋转时所述刀轴4距离杯体内壁两端的距离差距太大,水流会向上飞溅,同时对粉碎刀5与刀轴4的连接和电机与刀轴的连接要求就越高。优选地,可以将所述刀轴4轴心到杯体2的中心线的距离设置为1厘米,这样既能达到扰流的效果,又可以使多用途机运行更加稳定。参见图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3为与所述机头1连接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直立部31和与所述直立部31成一定角度的弯曲部32,所述弯曲部32伸入制浆液液面以下。此处所述直立部31也可以没入制浆液面以下,其也可以起到加热的作用,所述直立部31没入制浆液面以下的部分与所述弯曲部32的作用是相同的。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弯曲部32在所述杯体2内的位置低于所述粉碎刀5在杯体2中的位置。因为在杯体2中所述弯曲部32在所述粉碎刀5 —下,只要适当的选择粉碎刀5的旋转方向,就会使粉碎刀5在工作状态时推动制浆液向杯体底部运动,在制浆液向底部运动的过程中,会与所述弯曲部32接触,产生扰流,所述制浆液继续向下运动后又被杯体2底面反弹并向上运动,此时制浆液再次与弯曲部接触产生扰流。同时由于刀轴4偏离杯体2中心线设置,产生另一个方向的扰流,使制浆液中的物料,例如为豆子,与所述粉碎刀5的接触根率变得更大,提高了制浆的效率。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使所述弯曲部32设置在杯体2中的位置高于所述粉碎刀5在杯体2中的位置,只要使粉碎刀5反相旋转就可以起到增加扰流作用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为了使刀轴轴离杯体2中心产生的扰流效果更好,可以在杯体2内壁上横向设置有扰流环。与上述的实施例一样通过改变粉碎刀5的旋转方向,与设置在粉碎刀5的上方的所述扰流环或设置在粉碎刀5下方的扰流环配合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扰流效果,从而提高制浆效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途机,包括机头(1)、杯体(2)、加热装置(3),所述机头(1)扣置在所述杯体(2)上,所述机头(1)上设置有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粉碎刀(5),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刀(5)的旋转中心偏离所述杯体(2)的中心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机,包括机头(1)、杯体(2)、加热装置(3),所述机头(1)扣置在所述杯体(2)上,所述机头(1)上设置有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粉碎刀(5),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刀(5)的旋转中心偏离所述杯体(2)的中心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刀(5)的旋转中心到杯体(2)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杯体直径的30%。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 置(3)为与所述机头(1)连接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直立部(31) 和与所述直立部(31)相连接的弯曲部(32),所述弯曲部(32)伸入制 桨液液面以下。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 (32)在所述杯体(2)内的位置低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镜波唐小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金星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