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RFID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9296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RFID装置,包括阅读器,以及设置在被识别物品上的电子标签,所述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信号与电子标签通信,所述阅读器包括一标识码存储器,用于存储该阅读器的标识码RID所述电子标签包括一阅读器标识码存储器,用于存储识别该电子标签所属物品的阅读器的标识码TRID所述阅读器在识别动态变化的物品时,将其标识码RID写入相应物品的电子标签的阅读器标识码存储器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识别时间,提高识别效率,而且应用方便,实施简单。(*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装置,特别是可以用于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写,即射频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RFID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在于能够识别目标物品。目前,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引用, RFID系统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物品处于动态变化的识读环境中,比如在生产装配线以 及输送带上的物品识别。如图1是现有输送带上物品的RFID识别示意图,图中的区域Al为阅读器在当前时 刻的物品识别区,该区域的范围大小由阅读器与物品上的电子标签相互通信的无线射频电 磁场决定,区域AO内的物品为前一时刻从识别区内离开的物品,区域A2内的物品为下一 个时刻即将进入识别区的物品,前一时刻与后一时刻的时间差为阅读器识读识别区内物品 所占用的时间。为保证较高的物品识别效率,通常应采用方式一在这种方式下,在下一 个时刻到来时,原区域A1的物品全部离开识别区,原区域A2的物品全部进入识别区,这 样每次读到的物品均不重复,做到了物品识别数的最大化。但是方式一具有以下缺点(1)电磁场大小的改变导致物品漏读由于识别区的大小由阅读器和粘贴在物品上电子标签的射频电磁场所决定,它会受周围的电磁场环境影响,因此每一个时刻的识别区范围的大小 并不一定相同,若采用方式一则可能会因为阅读器的电磁场范围忽然减小导致物品漏读发生;(2)阅读器识别物品时间过长导致物品漏读由于输送带以某个速度传送物品,采用 方式一必须保证阅读器在下一时刻物品进入识别区之前识别完当前时刻的所有物品,然而 如果当前时刻的物品数忽然增多会使得物品识别时间加长,这会导致当前时刻的物品还未 被识别就离开识别区,或者下一时刻的物品已进入识别区却无法得到识别。为了避免物品 漏读发生,实际工业环境多采用方式二在方式二中,调低输送带的速度,此时前后两个时刻内有部分物品未离开识别区。此时的RFID系统所遇到的是一个物品动态变化的环境,即每次识别物品的时候,物品有所不同但又不完全不同,存在一部分重复的物品,而且每 次识别的物品数也有可能会不同。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在物品动态变化的识读环境中,目标物品通常为多个,此时 阅读器识别每个物品上的电子标签都采用共享信道,因此阅读器与电子标签的通信就会产生信道争用的问题,电子标签冲突将不可避免。当前的RFID识别系统均采用防冲突机制来避免电子标签间的冲突,然而防冲突所需时间直接影响识别时间,通常,识别的物品越多冲突越严重,防冲突所需的时间也越多。将具有防冲突能力的传统RFID识别系统应用于物品动态变化的识别环境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对物品的识别不具有记忆性,即,就算每次识别的物品完全相同,它们也需做同样的防冲突处理,由于在物品动态变化的环境中每 次识别物品时,物品并不完全不同,有部分重复,因此并未减少识别物品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RFID装置,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物品识别的时间。本技术所釆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RFID装置,包括阅读 器,以及设置在被识别物品上的电子标签,所述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信号与电子标签通信, 所述阅读器包括一标识码存储器,用于存储该阅读器的标识码RID;所述电子标签包括一 阅读器标识码存储器,用于存储识别该电子标签所属物品的阅读器的标识码TRID;所述 阅读器在识别动态变化的物品时,将其标识码RID写入相应物品的电子标签的阅读器标识 码存储器中。上述阅读器在整个RFID装置中具有唯一的标识码。所述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信号激 活在识别区内的电子标签,用于识别物品,并发送包含该阅读器的标识码RID的查询命令, 等待电子标签的应答信号。上述电子标签接收到阅读器发送的查询命令后,比较其阅读器标识码存储器中的标识 码TRID与当前阅读器的标识码RID是否相同,若相同,则不发送应答信号;若不相同, 则向当前阅读器发送应答信号。上述电子标签的阅读器标识码存储器中的标识码TRID与当前阅读器的标识码RID不 相同时,将其阅读器标识码存储器中的标识码TRID更新为査询命令中的标识码RID。上述电子标签粘贴于被识别的物品上。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1) 减少识别时间,提高识别效率本技术区分了已识别过的物品和未识别的 物品,因而在每次识别过程中只识别未识别过的物品,减少了识别的物品,也减少了识别 时间,提高了效率。(2) 应用方便,实施简单本技术只需在原有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上多增加存储器,并给每个阅读器编制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即可,在结构上无需做更多的改动。附图说明图1是物品处于动态变化环境中的RFID识别示意图2是用于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RFID装置的结构原理图3是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RFID装置中的阅读器的工作流程图4是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RFID装置中的电子标签的工作流程图5是将本技术应用于读取入库物品信息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RFID装置包括阅读器10和粘贴在物品30上的电子 标签20。所述阅读器10包括一个标识码存储器n,该存储器用于存储阅读器10的标识码。 阅读器10的标识码记为RID,阅读器的标识码RID在一个RFID系统中应是唯一的,例如, 在一个商品出入库的过程中需要有多个RFID装置对商品进行识别,此时每个RFID装置 中的阅读器的标识码RID应当是唯一的。所述电子标签20包括有一个阅读器标识码存储 器21,该存储器用于存储当前识别电子标签20的阅读器的标识码RID,若识别一批电子 标签的是同一个阅读器,那么这些电子标签的标识码RID均相同,电子标签的标识码记为 TRID。用于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RFID装置在识别物品时,由阅读器10先发査询命令,电子 标签20根据相应命令做出应答,因此,该RFID装置为阅读器主动,电子标签被动。图3 和图4分别给出了阅读器的工作流程图和电子标签的工作流程图,下面结合图3和图4描 述本技术的工作过程阅读器10每次识别物品时,首先激活在识别区内的电子标签20,然后发送査询命令, 该查询命令中包含一个该阅读器的标识码RID值,该标识码RID值存储在阅读器的标识码 存储器11中。收到査询命令的电子标签20将命令中的标识码RID值与自身的标识码TRID 值进行比较,其中标识码TRID存储于电子标签的阅读器标识码存储器21中。比较的结果 可为以下两种情况对于比较结果相同的电子标签,表明这个电子标签已经被当前阅读器 识别过,将不再识别,其标识码TRID值保持不变,且不对当前阅读器做出应答,因此也 不参与本次的识别直至下次被阅读器再激活;对于比较结果为不相同的电子标签,表明这 个电子标签未被当前阅读器识别过,进入识别状态,将其标识码TRID更新为当前査询命 令中的标识码RID值,且对当前阅读器做出应答,并开始参与识别直至本次识别结束,等待下次再被阅读器激活。下面结合一个实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情况-在一个数字化仓库中,物品在入库之前,其名称、批次、重量等信息需要自动快速地 被采集,物品通过输送机传送后入库。图5给出了采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RFID装置,包括阅读器,以及设置在被识别物品上的电子标签,所述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信号与电子标签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阅读器包括一标识码存储器,用于存储该阅读器的标识码RID;所述电子标签包括一阅读器标识码存储器,用于存储识别该电子标签所属物品的阅读器的标识码TRID;所述阅读器在识别动态变化的物品时,将其标识码RID写入相应物品的电子标签的阅读器标识码存储器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识别动态变化物品的RFID装置,包括阅读器,以及设置在被识别物品上的电子标签,所述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信号与电子标签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阅读器包括一标识码存储器,用于存储该阅读器的标识码RID;所述电子标签包括一阅读器标识码存储器,用于存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锋龙云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