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9050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包括:壳体;容纳于所述壳体中的导电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开口,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的引线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壳体中的导电体电连接;以及弹性夹,所述弹性夹将所述引线端子与所述导电体夹持在一起,以使引线端子与所述导电体形成稳定的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焊接操作费时,生产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同时对操作工艺的要求不高,从而降低了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工艺成本;同时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接线端子与接线模块中的导电元件形成稳定和可靠的电连接,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尤其涉及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既能节约能源,缓解供电紧张问题,又能减少环境污染,因此这样的技术得到了公众的关注。 一种常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是将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组件)通过支架安装在已建好的屋顶上,与之相匹配的接线模块通常设置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该技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例如采光屋顶、窗户或玻璃幕墙,这样的光伏产品在发电的同时还能起到遮风挡雨和采光的作用。在上述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中,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元件中延伸出来的接线端子(焊带)一般通过焊接方式与接线模块中的导电元件形成电连接,然后,通过灌胶方式进行密封。 在上述接线模块中,至少存在下述缺陷和不足之处首先,接线模块中的导电元件通过焊接方式与从太阳能电池组件输入的接线端子(焊带)电连接,连接方式比较复杂,从而连接操作比较费时,生产成本比较高;其次,由于采用焊接手段,对操作工艺的要求,例如操作场合的供电要求、焊接操作的气体、温度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从而工艺成本较高;再次,由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玻璃板的接线模块的体积需要比较小以适应建筑物的要求,在如此小的空间内实施焊接操作增加了焊接操作的难度,使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降低。最后,由于焊接方式形成永固定性连接,从而使太阳能电池组件与接线模块的分离不容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和拆卸容易的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其采用弹性夹替代焊接方式,从而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接线端子与接线模块中的导电元件形成稳定和可靠的电连接。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包括壳体;容纳于所述壳体中的导电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开口,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的引线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壳体中的导电体电连接;以及弹性夹,所述弹性夹以使引线端子与所述导电体形成稳定电连接的方式将所述引线端子与所述导电体夹持在一起。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体包括两个相对的大体为平面的侧面;以及所述弹性夹的横截面大体呈顶部开口的三角形,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的两端沿与所述底壁成锐角角度延伸的两个相对侧壁,其中当所述弹性夹夹持所述引线端子时,所述弹性夹的两个相对侧壁与引线端子相结合并向引线端子施加偏置作用力,以使引线端子与所述导电体形成稳定电连接。 可选择地,所述导电体包括大体圆柱体部分;以及所述弹性夹的横截面大体呈顶部开口的三角形,其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的两端沿与所述底壁成锐角角度延伸的两个相对侧壁,其中当所述弹性夹夹持所述引线端子时,所述弹性夹的底壁和两个相对侧壁基本与所述引线端子包绕到其上的所述导电体的所述圆柱体部分的外周缘相切,以使引线端子与所述导电体形成稳定电连接。 进一步地,接线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一侧的第二开口 ;以及盖,所述盖连接到所述壳体的第二开口上以覆盖所述第二开口 。 优选地,当所述盖连接到所述壳体的第二开口上时,所述弹性夹的所述底壁与所述盖的内壁相邻接,以防止所述弹性夹沿所述第二开口方向脱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夹的底壁和所述盖的内壁通过定位结构相结合,以通过所述盖进一步限制所述弹性夹的偏移。 具体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弹性夹的底壁和所述盖的内壁中的一个上的定位突起;和设置于所述弹性夹的底壁和所述盖的内壁中的另一个上的定位凹槽,当所述弹性夹的所述底壁与所述盖的内壁相邻接时,所述定位突起与所述定位凹槽相配合,从而限制所述弹性夹的偏移。 优选地,所述弹性夹的两个侧壁的末端处分别形成弯折部,以使所述弹性夹的两个侧壁的末端沿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壳体大体为空心柱体形状,所述壳体的至少一端为封闭端或为具有用于直接或通过连接器与外部电缆相连接的开口的开口端。 进一步地,所述盖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进一步设置密封件,以形成所述盖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密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体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电体;以及所述接线模块还包括一个旁路二极管,所述旁路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导电体的一端设置成可插入到与所述壳体一端连接的连接器中,而所述导电体的另一端上具有可与所述旁路二极管的引脚匹配的插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夹包括第一、第二弹性夹,所述第一、第二弹性夹以使连接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的两个引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体形成稳定电连接的方式将所述两个引线端子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体夹持在一起。 优选地,接线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的另一第一开口,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连接的两个引线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另一第一开口与所述壳体中的第一、第二导电体分别电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弹性夹替代焊接方式,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焊接操作费时,生产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同时对操作工艺的要求不高,从而降低了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工艺成本;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中的接线模块适应了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对体积的小型化要求,安装操作方便,从而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接线端子与接线模块中的导电元件形成稳定和可靠的电连接,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此外,通5过采用弹性夹方式,避免了太阳能电池组件与接线模块之间的永久连接,从而使太阳能电池组件与接线模块的拆卸方便,便于对接线模块内部元件的维修和检查。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图1中的接线模块的立体分解 图3是图1中的接线模块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显示图3中的接线模块中的导电体、弹性夹与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立体图,其中壳体被移除;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的正视图;以及 图6是沿图5中A-A线截取的截面图,图6A是图5中A-A线截取的弹性夹的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图6B是图5中A-A线截取的弹性夹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 参见图l-6,其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l,包括壳体2 ;容纳于所述壳体中的导电体3 ;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下表面的开口 6,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或负极(未示出)连接的引线端子4通过所述开口 6与所述壳体中2的导电体3电连接;以及弹性夹5,所述弹性夹5将所述引线端子4与所述导电体3夹持在一起,从而使所述引线端子4与所述导电体3形成稳定电连接。在上述接线模块中,壳体2可由绝缘材料构成。。引线端子4和导电体3均由导电材料,例如铜、铝等材料构成。 参见图2和3,壳体2大体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的接线模块,包括:壳体;容纳于所述壳体中的导电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开口,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的引线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壳体中的导电体电连接;以及弹性夹,所述弹性夹将所述引线端子与所述导电体夹持在一起,以使引线端子与所述导电体形成稳定的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克彦陈孝群马庆泰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