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防撞装置,具体涉及双层船壳内姿态自调节适应的缓冲碰撞装置。
技术介绍
1、船舶是能用于水上运输或生产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
2、在现有技术中,船舶通常为双层船壳(特别是危险货物运输船舶),其目的除了可以调节船舶浮态及稳性,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避免船舶在被他船碰撞时造成船壳破损,而导致船舶货舱进水丧失稳性和货物泄露污染水域环境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的提升运输船舶的安全性,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其船体表面上设有若干防撞装置。但是,在实际使用时,设置于船体表面的防撞装置会破坏船壳表面的流线型设计,导致航行阻力增大;同时现有技术中设置的防撞装置,在受到碰撞时,通常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对碰撞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其缓冲的作用有限,效果一般,难以满足运输船舶(特别是危险货物运输船舶)的防撞保护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缓冲他船碰撞的双层船壳内姿态自调节适应缓冲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撞装置对船舶的防撞保护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船壳内姿态自调节适应的缓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该缓冲碰撞装置设置于双层船壳之间,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均设有挡板,所述固定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两端滑动连接于滑道内,所述滑动轴上对称设有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船壳内姿态自调节适应的缓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端部两侧的滑道内均设有缓冲限位机构,所述缓冲限位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限位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滑道内,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于限位轴的端部,所述限位轴位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船壳内姿态自调节适应的缓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该缓冲碰撞装置设置于双层船壳之间,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均设有挡板,所述固定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两端滑动连接于滑道内,所述滑动轴上对称设有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船壳内姿态自调节适应的缓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端部两侧的滑道内均设有缓冲限位机构,所述缓冲限位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限位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滑道内,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于限位轴的端部,所述限位轴位于斜向连杆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船壳内姿态自调节适应的缓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的外侧套接设有截面为矩形的方管,所述横向缓冲弹簧的端部连接于方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船壳内姿态自调节适应的缓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所述缓冲机构之间设有挤压偏转机构,所述挤压偏转机构包括若干支撑弹簧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友,余胜君,李亚玲,张毅豪,陈林林,李南岳,艾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