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保军专利>正文

电动车、摩托车用防风、遮阳、遮雨多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8608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制伞技术领域,涉及电动车、摩托车用防风、遮阳、遮雨多用伞,包括有伞头及伞把,伞头由伞布、伞骨架、支撑臂、内管及滑动套筒组成,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伞骨架和滑动套筒连接,内管的一端与伞骨架连接,另一端伸入滑动套筒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把为L形,L形伞把的一端铰接一带外螺纹的与伸入滑动套筒内的内管连接的接头,L形伞把的另一端通过一转接装置与可分别固定在摩托车的左右车把上的八字形的左右撑杆的上部汇合处连接,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防风、遮阳、遮雨、安装及携带方便,适于在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车具上安装应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伞
,特指一种电动车、摩托车或三轮车上使用的防风、遮阳、遮雨的多用伞。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车、摩托车已成为人们进行户外活动最常用的代步工具,这主要是因为电动车、摩托车具有经济、快速、骑行方便,便于停放等优点,但是,也有其不便,这就是在春、夏、秋天骑车出行,雨天要承受雨淋,晴天要承受太阳光的暴晒,冬天骑车出行要承受寒风的侵袭,为此,人们设计出了品种繁多的防护用品,但是都品种单一,只适合在一种时令使用,其它时令则闲置不用或无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齐全、安装及携带方便的电动车、摩托车用防风、遮阳、遮雨多用伞。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动车、摩托车用防风、遮阳、遮雨多用伞,包括有伞头及伞把,伞头由伞布、伞骨架、支撑臂、内管及滑动套筒组成,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伞骨架和滑动套筒连接,内管的一端与伞骨架连接,另一端伸入滑动套筒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把为L形,L形伞把的一端铰接一带外螺纹的与伸入滑动套筒内的内管连接的接头,L形伞把的另一端通过一转接装置与可分别固定在摩托车的左右车把上的八字形的左右撑杆的上部汇合处连接。上述的转接装置为一端可与左右撑杆的上部汇合处铰接,另一端可与L形伞把的另一端的外螺纹螺接的套筒。上述的伞骨架的外端部通过套筒可安装定位分别连接在大小雨布的伞珠上的大延长杆或小延长杆。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1、 功能齐全在冬季可将本技术的伞头直接固定在摩托车的前方,即可用于冬季或寒冷的天气防风之用,在春夏秋季,利用伞把及转接装置将伞头连接在骑车人的头顶之上,即可用于遮阳或遮雨。2、 安装及携带方便本技术由于可拆卸、可折叠,便于在不用时拆下放在座位底下或后备箱内,采用螺纹连接件,拆卸及安装方便。3、 本技术适于在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等车具上安装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伞把及连接在伞把上的接头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伞把、转接装置、撑杆、撑杆安装座的连接状态立体示意图4是本技术的定位杆的立体放大示意图5是本技术的伞珠及其连接状态的局部示意图6是将本技术的伞头直接固定在摩托车前部的立体示意图7是将本技术的伞头安装在摩托车的座位上方后之后伞打开后的立体示意图8是将本技术的伞头安装在摩托车的座位上方后、且伞收拢后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8:电动车、摩托车用防风、遮阳、遮雨多用伞,包括有伞头10及伞把,伞头10由伞布109、伞骨架103、支撑臂102、内管及滑动套筒101组成,支撑臂102的两端分别与伞骨架103和滑动套筒101连接,内管的一端与伞骨架103连接,另一端伸入滑动套筒10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把30为L形,L形伞把30的一端铰接一带外螺纹的与伸入滑动套筒101内的内管连接的接头303, L形伞把30的另一端通过一转接装置40与可分别固定在摩托车1的左右车把2上的八字形的左右撑杆50的上部汇合处连接。上述的转接装置40为一端401可与左右撑杆的上部汇合处铰接,另一端402可与L形伞把30的另一端的外螺纹301螺接的套筒。上述的伞骨架103的外端部通过套筒104可安装定位分别连接在大小雨布的伞珠105上的大延长杆1033或小延长杆1032,大延长杆1033安装在遮阳面积较大时的雨布上,用于将伞头安装在骑车人的头顶之上时之用,小延长杆1032安装在面积较小的防风罩上,用于将伞头安装在摩托车或电动车的前部时之用。本技术的使用-1、 在冬季防风之用时将伞头安装在摩托车或电动车的前部时,只需要将八字形的左右撑杆50的下部502固定在转接钩的圆环503上,在将转接钩的下部的安装孔5031安装在左右车灯3的安装座上,将伞头安装在八字形的左右撑杆50的上部的汇合处,最后将带小延长杆1032的伞布10安装在伞骨架103的外端部的沟槽1031内,推上套管104定位。2、 在初夏秋季做遮阳、遮雨之用时先按上述的方法将八字形的左右撑杆50安装在车把2上,将转接装置40的下端401通过轴60铰接在左右撑杆50的上部汇合处的安装孔501上,L形伞把30下部301的螺纹旋入转接装置40的上端402内,L形伞把30的另一端铰接的接头303与伸入滑动套筒101内的内管连接,将伞布109撑开后,将伞布109的平面保持与L形伞把30的横杆部平行,用支杆20下部的卡槽202卡入L形伞把30的中部,将穿过支杆壁201上部的圆孔203的定位钩21两端的钩子211分别卡入伞头10的支撑臂102上后,支杆壁201会靠弹性自动将钩子211封闭,将伞布109的平面定位在与L形伞把30的横杆部平行的位置,最后将带大延长杆1033的伞布10安装在伞骨架103的外端部的沟槽1031内,推上套管104定位。调整转接装置40在左右撑杆50的上部的汇合处的角度,可调整伞面109遮阳的角度,调整L形伞把30旋入转接装置40内的深度,可调整伞面109遮阳的高度。临时不用遮阳或遮雨时,可将伞头10收拢之图8所示的状态。长期不用遮阳、遮雨或防风时,可将本技术按安装的相反顺序拆下并折叠收藏。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电动车、摩托车用防风、遮阳、遮雨多用伞,包括有伞头及伞把,伞头由伞布、伞骨架、支撑臂、内管及滑动套筒组成,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伞骨架和滑动套筒连接,内管的一端与伞骨架连接,另一端伸入滑动套筒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把为L形,L形伞把的一端铰接一带外螺纹的与伸入滑动套筒内的内管连接的接头,L形伞把的另一端通过一转接装置与可分别固定在摩托车的左右车把上的八字形的左右撑杆的上部汇合处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摩托车用防风、遮阳、遮雨多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接装置为一端可与左右撑杆的上部汇合处铰接,另一端可与L形伞把的另一端的外螺纹螺接的套筒。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车、摩托车用防风、遮阳、遮雨多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骨架的外端部通过套筒可安装定位分别 连接在大小雨布的伞珠上的大延长杆或小延长杆。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制伞
,涉及电动车、摩托车用防风、遮阳、遮雨多用伞,包括有伞头及伞把,伞头由伞布、伞骨架、支撑臂、内管及滑动套筒组成,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伞骨架和滑动套筒连接,内管的一端与伞骨架连接,另一端伸入滑动套筒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把为L形,L形伞把的一端铰接一带外螺纹的与伸入滑动套筒内的内管连接的接头,L形伞把的另一端通过一转接装置与可分别固定在摩托车的左右车把上的八字形的左右撑杆的上部汇合处连接,优点是本技术可防风、遮阳、遮雨、安装及携带方便,适于在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车具上安装应用。文档编号A45B25/02GK201334073SQ20082019932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郑保军 申请人:郑保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电动车、摩托车用防风、遮阳、遮雨多用伞,包括有伞头及伞把,伞头由伞布、伞骨架、支撑臂、内管及滑动套筒组成,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伞骨架和滑动套筒连接,内管的一端与伞骨架连接,另一端伸入滑动套筒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把为L形,L形伞把的一端铰接一带外螺纹的与伸入滑动套筒内的内管连接的接头,L形伞把的另一端通过一转接装置与可分别固定在摩托车的左右车把上的八字形的左右撑杆的上部汇合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保军
申请(专利权)人:郑保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