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炼钢全流程温度流模型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85634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炼钢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炼钢全流程温度流模型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精炼结束到连铸的温度预测模型,S2、精炼工序温度预测模型,S3、出钢到精炼传隔温降,S4、出钢温降,通过梳理全流程的温降规律及影响因素,明确从转炉出钢到精炼冶炼最终到连铸浇铸各关键工序的目标控制温度,开发出适用于钢铁炼钢厂温度控制的机理模型,可极大提升温度流的预测精度及现场温度管控能力,以及通过开发钢铁炼钢厂全流程的温度流,实现自动计算目标的大包开浇温度、精炼结束温度、精炼初始温度以及目标的出钢温度,以稳定炼钢厂温度流的控制,降低精炼调温比例、提升连铸中间包温度命中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钢生产,特别涉及一种炼钢全流程温度流模型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国内现有的温度控制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对温度进行估算,精炼结束温度由连铸中控根据钢种液相线温度要求开浇温度,精炼主操根据相应的钢包状态、精炼到连铸的传隔时间、浇铸断面以及连铸要求的开浇温度进行结束温度的补正,缺乏具体温降规律对温降补正值的指导。

2、在生产中目标的转炉出钢温度,由精炼主操根据总传隔时间、钢种处理温降、钢包状态等因素向转炉要求出钢温度,主操根据个人经验进行温度值的补正。单凭经验值的判断进行温度的补正,转炉至精炼的传搁温降及精炼处理的过程温降值依靠人工的估算,存在个体人为偏差,无理论的温降计算规律支撑,补正值偏差较大,不利于全流程温度流的精准控制,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炼钢全流程温度流模型应用方法的存在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炼钢全流程温度流模型应用方法,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炼钢全流程温度流模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炼钢全流程温度流模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个过程的温度控制,最终以连铸中间包浇铸钢水温度命中为目的,连铸钢水的浇铸温度,是指中间包内的钢水温度,是钢种的液相线温度与中间包钢水的过热度之和。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炼钢全流程温度流模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F概率的检验方法,当F值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时引入,大于0.10时剔除,回归模型分析表R方值为0.608,说明钢水温度的回归模型有较好的效果。显著性概率小于5%,拒绝回归系数为0的原假设,回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炼钢全流程温度流模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炼钢全流程温度流模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个过程的温度控制,最终以连铸中间包浇铸钢水温度命中为目的,连铸钢水的浇铸温度,是指中间包内的钢水温度,是钢种的液相线温度与中间包钢水的过热度之和。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炼钢全流程温度流模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f概率的检验方法,当f值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时引入,大于0.10时剔除,回归模型分析表r方值为0.608,说明钢水温度的回归模型有较好的效果。显著性概率小于5%,拒绝回归系数为0的原假设,回归方程有意义,回归系数表列出相关系数,由该表可知,前炉盛钢时间、前炉钢包温度、rh处理时间、结束温度、连铸传隔时间、浇铸时间的显著性概率小于5%,回归系数有意义,对因果非相关的因素纳入统计分析,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经多元回归确定精炼结束到连铸温降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炼钢全流程温度流模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真空处理过程中,不同的处理阶段温降也有所不一致,从过程测温数据来看,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温降呈现平缓降低的趋势。7.4min,2℃/min、11.5min,1.58℃/min、18.5min,1.15℃/min。对各项可能影响处理温降的因素进行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斌罗开敏胡凯胡克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