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兵专利>正文

一种防堵塞外科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3024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堵塞外科引流管,该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外管(1)和引流孔(2),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管外管(1)的内侧管壁上设置有一道凹陷的滑槽(3),滑槽(3)中嵌套有一个长条状的拉杆(4),拉杆(4)的前端上部为气囊结构(5),拉杆(4)的中心部位为气囊充气通道(6),拉杆(4)能够在滑槽(3)内滑动,该引流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行,能够有效清除引流管中血凝块及粘液,可以多次反复使用,有效克服了传统的使用注射器抽吸和生理盐水冲洗方法处理引流管堵塞问题成功率不高、容易引起二次感染等不足。(*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具体涉及外科引流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外科引流管引流过程中容易发生堵塞,外科弓l流管堵塞是外科术后 经常遇到的难题, 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对发堵塞的引流管的处理方法有两种1、釆用大号注射器抽吸堵塞物;2、用生理盐水冲洗。现有技术 中的这种处理方式的问题是疏通率极低,常常因疏通不成功而导致提前拔管, 或疏通不彻底而导致引流不畅,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导致治疗失 败。当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的方法处理引流管堵塞问题时,因生理盐水是自外口 向内口冲洗,故容易引起二次感染,并且将堵塞的内容物,如血凝块、粘稠液 体等再次冲到引流灶处,不能彻底解决堵塞问题,还会引发局部粘连和感染, 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预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防堵塞外科引流管,使其具有在不拔除引流 管的前提下能够实现从内向外清除堵塞物的特点,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 足。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的这种防堵塞外科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外管1和位于引流管外管l前部侧管璧上的引流孔2,引流管外管l为圆形管状结构,它的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的外形为锥体状,引流孔2位于靠近外形为锥体状一端的侧 管璧上,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管外管1的内恻管壁上设置有一道凹陷的滑槽3, 在该滑槽3中嵌套有一个长条状的拉杆4,拉杆4的尾端位于引流管外管1的 呈开口状的一端的外面,拉杆4的前端位于锥体状一端的内面,拉杆4的前端 上部为气囊结构5,拉4的中心部位为前后贯通的气囊充气通道6,气囊充气 通道6的前端开口与气囊结构5相连通,气囊充气通道6的后端开口位于拉杆 4的尾端,前端上部为气囊结构5的拉杆4能够在滑槽3内自由滑动。在上述结构基础上,还可以在引流管外管1的内恻管壁上设置第二条沿 纵轴走向的向下凹陷的滑槽,并在该滑槽中设置前端上部为气囊结构、纵中轴 部位为前后贯通的气囊充气通道的第二条拉杆。本技术防堵塞外科引流管可用硅橡胶制成。使用上述本技术提供的防堵塞外科引流管进行外科引流,在发生引流 管堵塞时,可用注射器通过充气通道6向位于拉杆4的前端上部的气囊结构5 中充气,使气囊结构5向引流管外管1的管腔内增大,拉动拉杆4的尾端,使 气囊结构5沿滑槽3向引流管外管1的呈开口状的一端移动,增大的气囊结构 5在移动中可将堵塞物带出,从而实现清除堵塞物的目的。清除堵塞物后,放 出气囊结构5中的气体,将带有气囊结构5的拉杆4沿滑槽3放入引流管外管 1内,待再次发生堵塞是再行清除,可有效避免无奈拔管或引流不畅、无效引 流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外科手术疗效,尤其适用于需较长时间引流的疾病之 治疗,如骨科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灌洗引流等。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 方便可行,能够有效清除血凝块及粘液,可以多次反复使用,有效克服了传统的使用注射器抽吸和生理盐水冲洗方法处理引流管堵塞问题成功率不高、容易引起二次感染等不足。附图说明图l为现有技术的引流;图2为图1之A-A,剖面图3为本技术之带滑槽的引流管外管的结构图4为图3之D-D'剖面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图6为图5之B-B,剖面图7为图5之C-C,剖面图。附图中各部位名称是l一引流管外管2— 引流孔3— 滑槽 4一拉杆5— 气囊结构6— 气囊充气通道7— 引流管外管引流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的这种防堵塞外科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外管1和位于引流 管外管l前部侧管璧上的引流孔2,引流管外管l为圆形管状结构,它的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的外形为锥体状,引流孔2位于靠近外形为锥体状一端的侧 管璧上,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管外管1的内侧管壁上设置有一道凹陷的滑槽3, 在该滑槽3中嵌套有一个长条状的拉杆4,拉杆4的尾端位于引流管外管1的 呈开口状的一端的外面,拉杆4的前端位于锥体状一端的内面,拉杆4的前端 上部为气囊结构5,拉杆4的中心部位为前后贯通的气囊充气通道6,气囊充 气通道6的前端开口与气囊结构5相连通,气囊充气通道6的后端开口位于拉 杆4的尾端,前端上部为气囊结构5的拉杆4能够在滑槽3内自由滑动。 实施例2使用上述实施例1的本技术提供的防堵塞外科引流管进行外科引流, 在发生引流管堵塞时,可用注射器通过充气通道6向位于拉杆4的前端上部的 气囊结构5中充气2-5亳升,用卡子或血管钳制掐住充气通道6外口 ,依据管 子内径注入空气量可以改变,以气囊紧贴引流管内壁为佳,左手顺原引流管方 向把持住,右手顺势自内向外拖曳出已充气气囊,从而清楚堵塞物。清除堵塞 物后,撤去卡子放出结构5中的气体,将暴露在空气中的带有气囊结构5的拉 杆4进行消毒后沿滑槽3放入引流管外管1内,待再次发生堵塞是再行清除。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引流管外管1的内侧管壁上设置第二条沿纵轴 走向的向下凹陷的滑槽,并在该滑槽中设置前端上部为气囊结构、纵中轴部位 为前后贯通的气囊充气通道的第二条拉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堵塞外科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外管(1)和位于引流管外管(1)前部管璧上的引流孔(2),引流管外管(1)为圆管状结构,它的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的外形为圆弧状,引流孔(2)位于靠近圆弧状外形一端的管璧上,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管外管(1)的内侧管壁上设置有一道沿纵轴走向的向下凹陷的滑槽(3),在该滑槽(3)中嵌套有一个长条状的拉杆(4),拉杆(4)的尾端位于引流管外管(1)的呈开口状的一端的外面,拉杆(4)的前端位于圆弧状一端的内面,拉杆(4)的前端上部为气囊结构(5),拉杆(4)的纵中轴部位为前后贯通的气囊充气通道(6),气囊充气通道(6)的前端开口与气囊结构(5)相连通,气囊充气通道(6)的后端开口位于拉杆(4)的尾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外科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外管(1)和位于引流管外管(1)前部管璧上的引流孔(2),引流管外管(1)为圆管状结构,它的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的外形为圆弧状,引流孔(2)位于靠近圆弧状外形一端的管璧上,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管外管(1)的内侧管壁上设置有一道沿纵轴走向的向下凹陷的滑槽(3),在该滑槽(3)中嵌套有一个长条状的拉杆(4),拉杆(4)的尾端位于引流管外管(1)的呈开口状的一端的外面,拉杆(4)的前端位于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兵
申请(专利权)人:郭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