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室灯的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919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室灯的组装结构,其能够以低成本和高生产率来制造,并且其具有低重量。该组装结构包括:内壳,其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主体,形成在主体的外周中的支架部分,以及从第二表面延伸的导杆;外壳,其在第一表面上连接于内壳;吊顶,其包括开口、上侧以及开口的边缘,所述外壳经过该开口连接到所述内壳,所述上侧具有与所述支架部分的形状相符合的形状并且紧靠所述支架部分,所述开口的边缘通过所述支架部分支撑;以及加固件,该加固件包括导孔,所述导杆插入到该导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室灯的组装结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其重量减小并且其在 组装期间能够被顺利地定位的车室灯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室灯的组装结构具有内顶板和车室灯;该内顶板作为吊顶连接于车身顶 盖内侧,以在车室中将车室灯连接于该吊顶;该车室灯从下部连接于设置在内顶板中的车 灯连接孔(见JP-A-2002-36948, JP-A-2001-213233)。 图4是用于说明现有的车室灯的组装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4A示出了现有的车 室灯的组装结构被组装之后的整个部分的透视图。图4B是图4A的车室灯的组装结构的分 解透视图。图4C是图4B的最下部所示的车灯组装的分解透视图。 在图4中,图4A的附图标记60表示现有的车室灯的组装结构。当车室灯的组装 结构被拆卸的时候,如图4B所示,从其上部得到加固件65、支架64、吊顶63和灯组装件66。 如图4C所示,车灯组装件66进一步被划分为内壳62和外壳61。 〈现有的外壳61〉 外壳61是具有用于从内壳62的车灯功能部分透射车灯光的透镜的功能的树脂部 件,并且包括在与内壳62的锁定爪接合的直立部件61v中的锁定保持孔61g。 〈现有的内壳62〉 内壳62其中包括与外壳61的接合孔61g相接合的锁定爪,并且设置有与加固件 65的锁定保持孔65h(图4B)相接合的多个锁定爪62h(在附图中是两个),该多个锁定爪62h设置在与加固件65的锁定保持孔65h相 对应的内壳62的上部外侧的位置处。 此外,多个垂直延伸的内壳定位肋62r设置在内壳62的外侧。 〈现有的吊顶63〉 吊顶63由平面图是矩形轮廓的树脂形成,当车室灯连接到车辆的上部时,该吊顶 63确实地形成吊顶部,并且该吊顶63包括在中部的平坦底表面部分63p、在该平的底表面 部分63p的外围竖直设置的壁表面部分63v以及从壁表面部分63v的外侧水平延伸的凸缘 63f。在底表面部分63p的中部,设置用于车灯的开口 63。具有平行六面体结构的内壳62穿过该开口。〈现有的支架〉 支架64是用于当吊顶63连接到加固件65时来增加吊顶63的强度的加固部件, 并且部分地具有与吊顶63的背面侧的形状相同的形状。从而,支架通过粘合剂牢固地固定3于吊顶63的背面。在支架的中部,具有平行六面体结构的内壳62所穿过的用于车灯的开 口部分以与用于车灯的开口部分63a的尺寸相同的尺寸来开口 。 〈现有的加固件65〉 加固件65连接于车辆的吊顶框架以支撑车室灯的整个部分。加固件65是由具有 一个侧边65L的一个矩形金属板形成的弯曲板,该加固件通过从侧边65L每个都以预定的 距离连续地形成与侧边65L平行的峰形折叠Ml、谷形折叠V2、谷形折叠V3以及峰形折叠 M4,以在下部具有平坦的底表面65p。在底表面65p上,锁定保持孔65h在多个位置(在附 图中是两个)处开口。内壳62的锁定爪62h与锁定保持孔65h接合,使得车室灯的组装结 构60的整个部分被组装。 如上所述,内壳62的锁定爪与外壳61的锁定保持孔61g接合以形成车灯组装件 66,并且支架64通过粘合剂等粘接在吊顶63的背面,以形成吊顶组装件。 以这种方式,现有的车室灯的组装结构60包括,从下部依次是,外壳61、内壳62、 吊顶63、支架64以及加固件65。〈现有的车室灯的组装结构60的第一个缺点> 由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发现,作为加固部件的支架64增加了形成通常的车室灯的组 装结构60的部件之中的制造成本。此外,该支架64还导致重量增加。除此之外,由于增加 了通过由粘合剂将支架64粘接到吊顶63的背面而形成吊顶组装件的一个过程,所以影响 了生产率。〈现有的车室灯的组装结构60的第二个缺点> 当内壳62的锁定爪62h与加固件65的锁定保持孔65h接合时,内壳62插入到吊 顶63的用于车灯的开口部分63a中。在这种情况下,允许设置在内壳62中的内壳定位肋 62r紧靠在吊顶63的用于车灯的开口部分63a的外周上,以定位内壳。然而,当在连接期间 在合适的定位操作中发生错误,而使得内壳定位肋62r能够在该肋62r与用于车灯的开口 部分63a的外周有偏差的情况下紧靠在用于车灯的开口部分63a的外周上时,可能会有负 载施加在吊顶63上以使吊顶63变形。 〈用于解决第二个缺点的专利文献> 为了防止在连接期间的合适的放置操作中发生错误,提出包括导孔和导销的专利技术 (见JP-A-2002-301984)。 然而,导孔和导销连接在车室灯和车顶内衬(roof trim)之间而没有连接于加固 件。此外,需要许多部件来将导孔和导销连接到加固件,这不利地导致成本增加并且影响生产率。
技术实现思路
提出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缺点,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室灯的组装 结构,其中通过制造不使用支架64的设备而使成本降低、重量减少并且生产率优良。 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在连接期间将内壳62确定地定位在用于车灯的开 口部分63a的外周中,并且防止吊顶63变形。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车室灯的组装结构,其包括内壳该内壳包括具有第一表 面和第二表面的主体、形成在主体的外周中的支架部分、以及从第二表面延伸的导杆;外壳,其在第一表面上连接于内壳;吊顶,该吊顶包括外壳经过其而连接到内壳的开口、具有 符合支架部分形状的形状并且紧靠该支架部分的上侧以及由支架部分支撑的开口的边缘; 以及加固件,包括导杆所插入到其中的导孔。 利用这种结构,省去了现有装置中所使用的作为单独部件的支架,并且在内壳的 外周中形成支架部分。因此,可以省去通过粘合剂来将通常的作为单独部件的支架粘接到 吊顶的背面的过程。从而,能够减少成本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在支架部分具有与吊顶的上侧形状相符合的形状的情况下,该支架部分紧 靠在吊顶的上侧上,并且因此,防止吊顶的松动并且提高吊顶的强度。 此外,由于内壳的导杆插入到加固件的导孔中,所以可以确定地定位内壳并且能 够防止内壳破裂。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的车室灯的组装结构,其中内壳包括保持凸起 并且加固件包括与保持凸起接合的保持孔。优选地,导杆的长度比保持凸起的长度长。 利用这种结构,由于内壳的导杆的高度大于内壳的第二接合部分的高度,所以当 与支架一体地形成的内壳连接于加固件时,能够防止内壳的第二接合部分被损坏。此外,由 于吊顶和与支架一体地形成的内壳一起定位到同一个加固件,所以可以抑制由于吊顶的开 口部分的不平整造成的影响。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的组装结构,其中外壳具有支撑边缘,并且该支撑边缘和支架部分支撑所述开口的边缘并且把所述开口的边缘夹在中间。 利用这种结构,通过支架部分和支撑边缘来支撑所述开口的边缘,提高了吊顶的强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省去了在通常的装置中使用的作为单独部件的支架,并且 支架部分形成在内壳的外周中。因此,省去了通过粘合剂使支架粘接到吊顶的背面的过程。 从而,可以减少成本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防止了吊顶的松动并且增加了吊顶和内壳的强度。 此外,由于内壳的导杆插入到加固件的导孔中,所以能够确定地定位内壳并且能 够防止内壳破裂。 由于内壳的导杆的长度比内壳的保持凸起的长度长,所以当与支架一体地形成的 内壳连接到加固件时,可以防止内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室灯的组装结构,包括:  内壳,该内壳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主体、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外周的支架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二表面延伸的导杆;  外壳,该外壳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连接于所述内壳;  吊顶,该吊顶包括开口、上侧以及开口的边缘,所述外壳经过该开口连接到所述内壳,所述上侧具有与所述支架部分的形状相符合的形状并且紧靠所述支架部分,所述开口的边缘由所述支架部分支撑;以及  加固件,该加固件包括导孔,所述导杆插入到该导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2-24 2008-328651一种车室灯的组装结构,包括内壳,该内壳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主体、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外周的支架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二表面延伸的导杆;外壳,该外壳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连接于所述内壳;吊顶,该吊顶包括开口、上侧以及开口的边缘,所述外壳经过该开口连接到所述内壳,所述上侧具有与所述支架部分的形状相符合的形状并且紧靠所述支架部分,所述开口的边缘由所述支架部分支撑;以及加固件,该加固件包括导孔,所述导杆插入到该导孔中。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结构,其中所述内壳包括保持凸起,并且所述加固件包 括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健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