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选通驱动单元及其修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674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选通驱动单元,该选通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时钟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一和第二时钟信号;分别与第一到第N选通线相对应的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它们接收第一和第二时钟信号之一,并分别输出第一到第N扫描信号;作为第(N+1)移位寄存器的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其接收第一和第二时钟信号之一并输出修复扫描信号;多个第一开关,用于分别将第一和第二时钟信号线之一连接至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和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多个第二开关,用于分别切换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与第一到第N选通线的连接;和多个第三开关,用于分别切换第二到第N移位寄存器和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与第一到第N选通线的连接,其中N是正整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LCD)装置和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可包括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的选通驱动单元和修复该选通驱动单元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应用的升级,显示装置变得更薄更大。在各种类型的平板显示(FPD)装置中,液晶显示(LCD)装置和等离子体显示板(PDP)装置得到了广泛使用。因为重量轻、便于携带和低功耗特性,LCD装置被广泛用作笔记本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的监视器。特别是,由于对移动图像显示质量的要求,人们研究和开发出了以薄膜晶体管(TFT)为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型LCD装置。LCD装置利用液晶分子的光学各向异性和偏振特性来显示图像。液晶分子由于其薄且长的形状而具有排列上的取向特性。由此,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可通过对其施加电场而加以控制。具体来讲,包括作为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FT)的LCD装置(称为有源矩阵LCD(AM-LCD)装置)具有高分辨率和显示移动图像的优异特性。由于LCD装置包括作为开关元件的TFT,所以可将其称为TFT-LCD装置。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在图1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板2和液晶模块(LCM)驱动电路单元26。 LCM驱动电路单元26包括接口 10、定时控制器12、源电压生成器14、参考电压生成器16、数据驱动器18和选通驱动器20。数据驱动器18还可称为源驱动器,这样就可以与源电压生成器14区分开。选通驱动器20可称为选通驱动单元。作为诸如个人计算机的驱动系统的接口 IO接收数据和控制信号,数据例如为红(r)、绿(G)和蓝(B)数据,控制信号例如为从诸如计5算机的驱动系统输入到LCD驱动电路单元26的输入时钟、水平同步信 号、竖直同步信号和数据使能信号。随后,接口 IO将RGB数据和控制 信号输出给定时控制器12。例如,可以使用低压差分信号(LVDS)接口和 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接口来发送RGB数据和控制信号。另外,接口 10可与定时控制器12 —起集成在单个芯片上。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板,参照图2,玻 璃基板上形成有多条选通线"GL1"到"GLn"和多条数据线"DL1"到 "DLm",从而限定了多个像素区。在每个像素区中都形成有薄膜晶体管 (TFT)和液晶单元(Cw),从而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显示图像。再次参照图1,定时控制器12为包括多个数据集成电路(IC)的源驱 动器18生成数据控制信号,并为包括多个选通IC的选通驱动单元20生 成选通控制信号。另外,定时控制器12从接口 10向源驱动器18输出数 据信号。参考电压生成器16生成源驱动器18中所使用的数模转换器(DAC) 的参考电压。参考电压是根据液晶板2的透射率-电压特性来设定的。源驱动器18根据来自定时控制器12的控制信号来确定数据信号的 参考电压,并将确定的参考电压输出给液晶板2以调整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选通驱动单元20根据来自定时控制器12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液晶板 2中的薄膜晶体管(TEF)的导通(ON)/截止(OFF)动作。选通驱动单元20 使得能够向液晶板2的选通线GL1到GLn供应扫描信号。因此,来自源 驱动器18的数据信号经由TFT被供应给液晶板2的像素区中的像素。源 电压生成器14向LCD装置的元件供应源电压并向液晶板2供应公共电 压。尽管图1和图2中未示出,但是液晶板2下方设置有包括至少一个 灯的背光单元用于向液晶板2提供光。图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选通驱动单元。在图3中,第一到第n 移位寄存器SR1到SRn都根据时钟信号CLK1到CLK2之一来供应输出, 例如第一到第n选通电压Vgl到Vgn。时钟信号CLK1和CLK2被输入到时钟信号端CLK。例如,第n移位寄存器SRn的输出被输入到开始信号端STR,从而用作上一个移位寄存器的开始信号Vst。第n移位寄存器SRn的输出被输入到重置信号端RST,从而用作下一个移位寄存器的重置信号。结果,选通驱动单元20输出了连续的定时扫描信号Vgl到Vgn,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来自根据现有技术的选通驱动单元的扫描信号的信号定时图。尽管未示出,但是每个移位寄存器SR1到SRn都接收高电平驱动电压VDD和低电平驱动电压VSS来对其进行驱动。另外,最后一个即第n移位寄存器SRn通过单独的途径来接收重置信号Vrst。选通驱动单元20包括用于修复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SR1到SRn中的失序(disordered)移位寄存器的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SR(r)和多条修复线RL。在配备了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SR(r)和多条修复线RL的情况下,当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SR1到SRn中的至少一个移位寄存器损坏时,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SR(r)充当了失序移位寄存器的角色,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选通驱动单元的修复方法。在图5中,当第二移位寄存器SR2损坏时,通过激光断开第二移位寄存器SR2的输入线和输出线。然后,通过激光熔接将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SR(r)的线连接至修复线RL,使得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SR(r)代替第二移位寄存器SR2来输出第二扫描信号V2。很遗憾,上述利用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的修复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参照图6,修复移位寄存器与失序移位寄存器之间的距离越大,输入线和输出线上的负载就更大。因此,输出信号中存在信号失真。在移位寄存器SR1到SRn与TFT是同时形成在基板的边缘处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尤为明显。这被称为板内选通(GIP)型。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选通驱动单元,它能够基本上消除因现有技术的局限或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阐述,其部分地将通过7此描述而变得明显,或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而习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将通 过书面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根据具体实施和宽泛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目 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选通驱动单元,该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多个液晶像素、第一到第N选通线、多个液晶电容器以及多个薄膜 晶体管,该选通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时钟信号线和第二时钟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分别与第一到第N选通线相对应 的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接收第一时钟信 号和第二时钟信号之一,并分别输出第一到第N扫描信号;作为第(N+1) 移位寄存器的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其接收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 号之一并输出修复扫描信号;多个第一开关,用于分别将第一时钟信号 线和第二时钟信号线之一连接至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和所述冗余修复 移位寄存器;多个第二开关,用于分别切换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与第 一到第N选通线的连接;以及多个第三开关,用于分别切换第二到第N 移位寄存器以及所述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与第一到第N选通线的连接, 其中N是正整数。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修复选通驱动器的方法,该选通驱动 器包括第一时钟信号线和第二时钟信号线,用于分别提供第一时钟信 号和第二时钟信号;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用于分别向第一到第N选 通线提供第一到第N扫描信号;作为冗余移位寄存器的第(N+1)移位寄存 器,用于修复失序移位寄存器并向冗余修复选通线提供冗余修复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选通驱动单元,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液晶像素、第一到第N选通线、多个液晶电容器以及多个薄膜晶体管,该选通驱动单元包括: 第一时钟信号线和第二时钟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 分别与第一到第N选通 线相对应的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接收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之一,并分别输出第一到第N扫描信号; 作为第(N+1)移位寄存器的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其接收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之一并输出修复扫描信号;   多个第一开关,用于分别将第一时钟信号线和第二时钟信号线之一连接至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和所述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 多个第二开关,用于分别切换第一到第N移位寄存器与第一到第N选通线的连接;以及 多个第三开关,用于分别切换第二到第N 移位寄存器以及所述冗余修复移位寄存器与第一到第N选通线的连接, 其中N是正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慎弘縡金玷宰李增相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