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动调节堰井的重力有压输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5005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自动调节堰井的重力有压输水装置,是一种用于输水工程的水力调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设置在进、出水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调节堰井,堰井包括:与上游管道连接的在调节堰井的进口胸墙底部的堰井进水口,进口胸墙两侧分别连接堰井侧墙,与堰井侧墙连接的是调节堰井的出口胸墙,出口胸墙的底部是与下游输水管道连接的堰井出水口。溢流堰设置于进、出口胸墙之间的竖井底部,横担在两侧墙之间。对于较长的重力有压输水工程,不同输水流量所需水头不同,调节堰井可自动调节水头,小于设计流量时,分段消耗富余水头,降低有压管涵内水压力,在最小运行流量时,又能保持管涵必需的最小压力要求,控制既简单,又能保证工程安全可靠输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自动调节堰井的重力有压输水装置,是一种水工装置,是一种用于输水工程中的水力调控装置。
技术介绍
输水方式包括无压重力输水、有压重力输水、加压输水、重力和加压组合输水等,在一般情况下,当有足够的可利用输水地形高差时,宜优先选择有压重力输水方式。输水起 末端的水力高度差为有压重力输水的可利用水头。在确定输水设计流量后,尽量利用可利 用水头,尽可能的减小输水管管径,实现尽可能的少投资,产生最大效益。当然,输水管流速 越大,运行时可能引起的水锤升压越高。为防止管道发生破坏性水锤事故,一般要求输水管流速不大于3m/s。因此,重力输水管经济管径就是由充分利用现有可利用水头输送设计流 量而确定,即输水管径是在充分利用现有水头条件下,由最大流量决定的,也就是说,在设 计流量工况下运行时无剩余能量。由于输水过程中,输水流量是变化的,目前普遍采用在管 道末端或中间设置调节阀(既能消能又能控流的装置)。这样,就会出现如下情况当低于 设计流量运行时,水头损失减少,产生剩余能量,输水管下游管道压力增加较多。相应带来 如下问题管道压力增加,一是增加工程投资,二是不利于安全输水;要求调节阀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自动调节堰井的重力有压输水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设置在供水方的上游输水进水口和设置在用水方的下游输水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水进水口与输水出水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至少一个调节堰井,所述的调节堰井包括:与上游管道连接的在调节堰井的进口胸墙底部的堰井进水口,所述的进口胸墙两侧分别连接堰井侧墙,与所述堰井侧墙连接的是调节堰井的出口胸墙,所述的出口胸墙的底部是与下游输水管道连接的堰井出水口;进口胸墙、出口胸墙、两侧堰井墙形成截面为矩形的调节堰井的竖井,所述竖井顶端的井口敞开或覆盖空气可以流动的覆盖物,溢流堰设置于进口胸墙和出口胸墙之间的竖井底部,横担在两侧墙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带有自动调节堰井的重力有压输水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设置在供水方的上游输水进水口和设置在用水方的下游输水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水进水口与输水出水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至少一个调节堰井,所述的调节堰井包括与上游管道连接的在调节堰井的进口胸墙底部的堰井进水口,所述的进口胸墙两侧分别连接堰井侧墙,与所述堰井侧墙连接的是调节堰井的出口胸墙,所述的出口胸墙的底部是与下游输水管道连接的堰井出水口;进口胸墙、出口胸墙、两侧堰井墙形成截面为矩形的调节堰井的竖井,所述竖井顶端的井口敞开或覆盖空气可以流动的覆盖物,溢流堰设置于进口胸墙和出口胸墙之间的竖井底部,横担在两侧墙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堰井的溢流堰截面为修圆的折 线实用堰型,所述进口胸墙至溢流堰中心的距离不小于堰井进水口高度,所述溢流堰的高 度为最小运行流量时,堰井进水口淹没深度不小于l.O米,堰井出口淹没深度不小于1.5 米,溢流堰顶至调节堰井的井口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堰井进水口高度,所述溢流堰中心至出 口胸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最小运行流量时,溢流堰顶端水舌跌落距离加水跃长度,再加2. 5 倍的水跃长度。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堰井的溢流堰与出口胸墙之间 设置消力池,在所述消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换营景金星张志颇李惠英刘来成黄运玉蔡付林杨开林宁金钢王云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